专栏名称: 古典音樂
穿梭于古典音乐之中,享受古典音乐的魅力,探讨古典音乐的精髓,爱生活,爱古典音乐,推送优秀的古典音乐文章及视频音乐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盛世华章 精彩津年丨图书馆里 民乐“快闪” ·  2 天前  
上海教育  ·  大年初七,欣赏男声合唱《夏》 ·  2 天前  
上海教育  ·  大年初七,欣赏男声合唱《夏》 ·  2 天前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  那个连登14次春晚的歌坛巨星,如今家产被拍卖 ... ·  3 天前  
福州日报  ·  国防部发布:当那一天来临 ·  4 天前  
福州日报  ·  国防部发布:当那一天来临 ·  4 天前  
国家大剧院  ·  今晚19:30 乐中喜闻春之声,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典音樂

什么是钢琴小品丨聆听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

古典音樂  · 公众号  · 音乐  · 2017-07-25 19:20

正文

新朋友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箭头上面的蓝色字体 “古典音樂” ,再点 关 注 这样您就可以继续 免费 收到更好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 免费订阅 ,请放心关注。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作品12、作品38、作品43)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分析

钢琴《抒情小品》是挪威著名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被誉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精品,其具有玲珑精致、浑然天成的独特气质。这部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和声变化音和半音、不协和和弦、复合和弦以及大小调交替的巧妙运用对表现具体的乐曲情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 一首“斯堪第纳维亚情调”钢琴协奏曲丨郎朗演奏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2、鲁宾斯坦为何说:“利帕蒂在演奏,我们可以卷铺盖回家了”丨格里格和他的钢琴协奏曲



一、钢琴小品概述

“抒情小品”一词来自歌德对这一名词在文学上的定义,其内容为个人生活见闻与想象,并非局限于抒发情感和描述心境。

格里格《最后的春天》


如果我们把音乐发展时期做一个简要分类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从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近现代音乐、现代音乐以及20世纪的音乐。而我们本论文分析的格里格正是处于近现代音乐这个历史时期里。所谓近现代音乐,具体是指1750年以后,也就是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逝世以后开始,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古典主义时期。而这时,主要的器乐题材包括: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室内器乐曲和特性曲(Charkterstuck)等。



而小品曲(Bagatelle)就属于特性曲的其中一种。这个名称第一次被大家所熟悉是来源于库普兰的羽管键琴第十组曲(约1717年)中的第七首。这个称谓盛行于18世纪以后。在古典主义时期,以钢琴奏鸣曲(Sonata)为代表的大型作品创作占据主要位置,虽然这个时期的很多主要作曲家也曾写过一些钢琴小品,诸如:莫扎特、贝多芬。但是毕竟为数不多,因此钢琴小品的发展并不象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室内器乐曲发展一样迅猛,而是相对来说比较缓慢。



到了十九世纪,正处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人们,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运动,同时推动了音乐音乐文化艺术领域的民族主义潮流,这股唤醒民族自强自立意识的思潮与社会现实联系得更为紧密,并与浪漫主义相互融合而又彼此区别。人们强调个人感情的抒发与释放,钢琴小品因此才得以发展,并常冠以描写性的标题,这又类似与标题音乐。

到了十九世纪中叶,钢琴小品,在浪漫主义作曲家的手上,日渐完整,形成了成熟的浪漫主义钢琴小品风格。而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以后,音乐界出现了更多分支,在风格流派上呈现出复杂多变、独树一帜的局面,创作手法也出现了多元化。而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格里格开始了他的“小品”创作,在前辈作曲家众多大型乐曲的基础上,选择了小型乐曲这一题材作为自己创作的中心。

格里格不仅对小品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还树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二、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与曲式分析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在结构方面,大多为二段体、三段体或者三部曲式。内部结构比较方整,注重对称的发展,强调结构的稳定与平衡,很少有大的突破,这也流露出当面格里格在莱比锡学院学习的痕迹,但整部作品中也透露出对结构表现力的探索。诸如:《小抒情曲》的内部结构就摆脱了方整的结构。到这不得不提及,格里格用“小抒情曲”作为他作品中的名称,可见他对这一题材的重视程度之深。有的作品,摆脱了方整性结构特质,这从侧面来讲,也表达了挪威社会动荡不安的乐思。



整部作品在和声风格上,强调民族性,注重不协和和弦的使用,创造性的继承了半音和声的写作技巧,高叠置和弦、附加音和弦和二度叠置的和声以及大三度、小三度共存的和弦在作品中也有比较出色的运用。他对和声的色彩极为敏感,和弦的连接有时以和弦调式进行为基础,或者以色彩性为依据,扩展音级功能,实验异调和声配置,开拓了功能体系的表现范围。

持续音的运用,在持续音上构建复杂的和声,平行和弦的大胆运用,也为整部作品增色不少,他还利用不协和和弦外音造成独特的和声音响,丰富了不协和音的魅力。

节奏、节拍上他注重吸收民间音乐、舞蹈的特征,把它们移入钢琴音乐中来。他还善于在正常的节拍律动中编织出新的节拍,或者直接更改原有节拍,打破单一的节拍形态,增加节奏意识。



在织体创作上,整部作品,每一首都纯粹是钢琴肢体,都适合于钢琴,而同时,他也从管弦乐队、民间乐器中吸取灵感,创造新颖的织体类型,丰富织体的表现力,从这一侧面上可以看出,格里格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对这一体裁发展所做出的卓越的贡献。整部作品中,还经常运用复调手法来丰富织体。



《抒情小品》的每一首篇幅都很短小,一般1-5分钟。要求的演奏技术也不是很高,因此在考级曲目中也经常能见到其身影,但是要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比较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也要求演奏者们下一番工夫。在作品甚多的《钢琴抒情小品集》中,也存在着一些弱点,例如,前面讲到的结构方整,这使得作品较之肖邦以及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略微显的有些呆板。


三、结语

《抒情小品》就象是一首首散文,清新、秀丽。如果说其他同辈作曲家的作品是名山大川的话,那么格里格的作品就象是名山大川中的一股清流,不夸张,不炫耀,一直源源不断,给人以清澈。这也呼应了挪威民族的风格,独树一帜,不受纷扰,格里格不愧是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