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03
月
26
日
来源:央视网
特约评论员李思辉
许良顺
据报道,
3
月
21
日,一个旅游团前往广西桂林旅游时遭遇
“
坑骗
”
,午餐只有
“
米饭加腐乳
”
,游客表示不满后又被导游骂作
“
旅游流氓
”
。就在舆论矛头指向旅游团和导游时,
“
白饭配腐乳
”
一说却发生了反转。
24
日,网上曝出一段疑似该旅游团就餐全过程的监控视频,显示腐乳是一名游客自费购买的,消费记录显示,酒店为该团提供了
“
八菜一汤
”
。对此,桂林市旅发委表示事件仍在调查中。
在游客一方看来,旅行社午饭只给吃
“
白饭配腐乳
”
,导游态度恶劣,旅行社和导游无异于
“
流氓
”
;在导游一方看来,游客图团费便宜,又不额外消费,是
“
骗吃骗喝骗玩的流氓
”
。双方各执一词,孰是孰非还有待有关部门调查后予以明确。但不论如何,旅游服务提供者都决不能对游客进行怠慢乃至侮辱,否则,就要依法依规受到惩处。当然,游客也不能无中生有。
抛开双方的
“
流氓
”
之争不谈,不妨分析一下矛盾的焦点
——
不合理低价游。在这起旅游纠纷中,
“8
元游桂林
”
才是真正的
“
罪魁祸首
”
。旅行社为招徕游客,打出了不合理的低价招牌,背后自然有其他谋算;游客为图便宜而来,自然就不愿高价购物;导游辛苦一场赚不到钱,所以气急败坏,当然这种气急败坏不具备正义性。
“8
元游桂林
”
反映的问题现实而尖锐
——
不仅导游和旅行社赚不到钱,游客玩不开心,还会扰乱旅游市场秩序。
从近些年的报道来看,几乎每年都会有
“
不合理低价游
”
事件发生。尽管这些事件大都得到了处理,但这类事件却杜而不绝。如果不合理低价游继续存在,诸如
“
白饭配腐乳
”
的纠纷,恐怕还会出现。
如何杜绝不合理的低价游,彻底根治这一市场乱象?根本上要靠制度。
早在
2015
年
9
月
30
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打击组织
“
不合理低价游
”
的意见》,首次以文件形式定义了
“
不合理低价游
”
,并明确了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处理的标准。然而,有了规矩,未必就能成方圆。
“8
元游桂林
”
之类远低于正常市场价格的旅游产品存在,就表明旅游市场的监管和治理还有待加强。
“
徒法不足以自行。
”
近些年有关治理不合理低价游的规定不少,关键是要一项项落实到位。首先,要以灵敏、严肃的问责机制,确保旅行社不敢
“
低价揽客
”
,确保导游不敢肆意妄为。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以有效的监管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让它们在优化产品和服务品质上公平竞争,而不是打价格战,比谁更能蒙会骗。
权威数据显示,从
2012
年起,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对全球旅游收入的贡献年均超过
13%
。腰包鼓起来的国人有更多境内外的旅游需求,这对我国旅游市场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旅游作为一种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对参与各方而言,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规则和心态。这个规则就是要时刻恪守法律法规和文明,这个心态就是愿意为优质的服务买单,认同
“
货得其价
”
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