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晚睡(ID:wanshui01)授权转载。
前段时间孩子们都放暑假了,同事的小女儿兴趣班放学,来单位找妈妈,一来就喜欢上了,赖着不想走。
“阿姨,上班多好玩啊,我不想上学,我想上班。”
同事哭笑不得地说,“这孩子从小就觉得上班是一件特好玩的事,每天挎着我的包走来走去,假装自己是大人了。”
可能每个孩子都有这个阶段吧,羡慕长大,羡慕一切成年人的生活方式。
三毛曾经写过,自己做学生的时候,是如此的盼望长大。
每天面对着老师的口红和丝袜,总使我对于成长这件事情充满了巨大的渴想和悲伤,长大,在那种对于是囚禁苦役的童年里代表了以后不必再受打而且永远告别书本和学校的一种安全,长大是自由的象征,长大是一种光芒,一种极大的幸福和解脱,长大是一切的答案,长大是所有的诠释……
可只有真正长大后才知道,哪里有绝对的自由,长大后需要承担的更多,而且是自主的承担,做孩子的可以和父母哭诉不满,长大后却往往找不到一个肯耐心听完自己抱怨的人。
工作也根本不好玩,每天朝九晚五,像小蚂蚁一样赶公车挤地铁。迟到扣钱,完不成任务挨批,当员工受气,做领导担子重。每个月领薪水的时候都有一种悲从中来的心情,感觉操着卖白粉的心拿着卖白菜的钱,十分不公平。
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工作就是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有多少人是真心热爱自己的职业呢,不过打一份工,赚一份钱罢了。
若干年前,我兴致勃勃怀揣一颗火热的心地走上工作岗位,看什么都新鲜,干什么都充满干劲。
新毕业的大学生在我们单位一律打入基层,从零干起,而且还都是和专业毫无关系的事情,比如我是学财会的吧,领导说你去收费,专业对口——哪里对口啦。还有位同事是学计算机的,被安排去搞核算,打算盘,领导给出的理由更是叫人无法拒绝——据说电脑就是从算盘衍生出来的。
简直是乱点鸳鸯谱,牛嚼牡丹,瞎耽误材料。大家没干几年都有点感觉前途无望,当初的热情变成了一种惯性。
我和朋友抱怨,“上班真没劲,都交不到朋友。”
朋友那时已经在银行当了个小领导,她反驳说,“你是来工作的,又不是来交朋友的。”
“可是交不到朋友不是好无聊吗,上班都提不起精神来。”
她笑了,“你过得怎么样,和你干什么工作没关系。你的职业只是你谋生的工具,你从职业中赚到钱,确保实现自立,然后你真正的生活在8小时之外开始。”
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颠覆了我以往的常识。但回想一下,她自己就是这样的典型。
上班,穿上统一的工作服,她淹没在几十位相同制式的同事当中,每天干的都是周而复始的收款、审核工作,还要面对形形色色客户的各种有理与无理的要求。
她十分敬业,任何时候都是面带笑容,不急不躁,我感觉像她这样的工作,我干三天就得崩溃。
可下班后,她换上漂亮的连衣裙,翩然离去,另一种生活开始了。
她爱做饭,路过菜市场买上几样时蔬,烧上几道小菜,全家人吃得开开心心。
业余时间,她一直在学钢琴,还练跳舞,和几位同道中人组成个业余演出队,化上妆,扮上相,感觉不比某些明星差。
她和我一样,喜欢看书和写作,没事写点酸诗,自己欣赏。隔一段时间,再看,感觉不对了,就撕掉,玩的就是过程。
她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忍受住工作的枯燥,就是因为自己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一个活得有情有趣的人,自然拥有内在的坚韧。
“我不爱工作,但我爱生活。”
十年前,我有位同事石破天惊一般的出版了一本个人的歌曲集,全部都是他个人作词作曲的创作,他也成为我们单位出版创作歌曲作品选集第一人。
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已经坚持创作了20年。白天他是我们当中的普通一员,晚上他徜徉在音乐的世界中,自成一国。这位看起来沉默寡言的人,内心藏着火热的才情和奔放的创作欲望。
出版前,有人建议,“你应该找个领导给你写序,能体现分量。”
他拒绝了,却邀请我给他写序,大概他认为,我们同为那种喜欢瞎鼓捣,对生活不服输的人,更方便互相理解。
我给他写过长篇人物通讯:
把苦难变成财富,变成一种可以与人分享和交流的经验,变成能够引发众人共鸣的艺术作品,这是艺术家所独有的特质和本领。正是因为生活中有了这样的人,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充满希望,才会在艰难和困苦之余得到艺术的享受,博得一点点欢笑,增强我们生存的斗志。
这是由衷的赞赏,因为,这也是我自己的人生体会。
艺术家的创作装点世界,而艺术家抢先在世界之前,自己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平淡和世俗的抵抗,即使那些不太成功的默默无闻的创作者,都值得人们敬佩。
我身边还有一位大姐,酷爱摄影,当那些50多岁的同龄人热衷于对孩子逼婚,看孙子的时候,她却拎着照相机满世界的跑,万千世态,四季风情,都在她的镜头里呈现。
以前她也以为自己的人生只能在小职员的岗位上终老,然后本本分分地领着退休金,按部就班的生活。当她的世界变大,她才感觉到以前的人生设定,太多限制,太小格局。
前几天在运动场看见她,她和我说,“改天我们一起讨论下关于人性的问题吧。”人生已过半程,她依旧有种好奇与天真,渴望知道人性背后的问题。
我好喜欢这样的人,没有了他们,世界会黯淡很多。
有读者给我留言,说自己是新入职的公务员,在熟悉了机关的工作套路后,却感觉自己迷失了。
“办公室都是四五十岁的老师,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就是太没有生机了,仿佛我二十来岁就已经活成他们那样了。如果圈子太窄到底要怎么去扩大自己的圈子,结交优秀的人呢?”
看到她的疑问,我想起了好多事,然后给她回了一句:
“你能活成什么样,和你的职业无关。”
没有任何工作可以丰富多彩到可以花样翻新,即使看起来光鲜的娱乐圈,背后也是枯燥的一次次NG,练台词到崩溃。就算是天才,创作的过程也极其煎熬,没有灵感的时候,他们也只能默默打坐。
对工作的厌恶,往往来自于生活的贫乏。
与其幻想通过工作来拯救自己的平淡人生,不如认真去对待生活,经营好下班以后的每分每秒,那才是真正属于你的,真正的生活。
要有自己的爱好,爱好是最能令我们获得愉悦感的事情,它是对自我的一种接纳,也是让我们变得更加完整的途径。
要活得热情蓬勃,无论到了多大年龄,都要活成一个灵魂没有皱纹的人。生活的乐趣散布在生命的每一个领域,就像贝壳落在沙滩上,有心的人可以一路走,一路捡。
去爱、去感受、去体验,能看得到美的人,将世界重新定义。
世界有多大,不取决于你占有多少,而取决于你能看到多少。
中国最值得去的100家企业
最怕你30岁后,还要去招聘会找工作
借钱就是给自己买敌人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男女两个字
那些拿命换钱的年轻人,最后都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