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网  ·  揭秘!十大亮点! ·  22 小时前  
中国新闻周刊  ·  这一次,轮到潍坊了 ·  昨天  
新华网  ·  官宣!开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揭晓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如何做到准确与平衡:科学传播的4个建议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03-07 10:23

正文


来源 theconversation.com

作者: Cristina Sanza

编译:负暄

编辑:罗布君

图片:网络



编者按


“吃蓝莓抗氧化”“每天适度运动能保持心脏健康”……我们总是不时能刷到这些科学传播内容。它们参与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塑造,以及我们看待科学的态度。

我们的决策和行为受到所读、所见、所闻的影响。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从我们吃的食物到我们的睡眠质量,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和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联系起来。



据国际传播学会(ICA)、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研究会(AEJMC),科学传播已成为一个包括科学(Science)、健康(Health)、环境(Environment)、风险(Risk)传播研究子领域的大范畴。它应准确而平衡,但做到这几点并不容易。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研究称,58%的健康传播报道存在重大错误。

面对此情况,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组织了暑期学校,该校新闻学教授大卫·赛科(David Secko)及几位研究生参与讨论,旨在重新思考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如何更好地帮助社会进步。他们认为,如果科学记者更新他们报道新闻的方式,可以避免一些错误,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传媒研究(xjbcmyj)对此进行了编译。




如何捕捉科学报道


科学不是我们敲敲电脑或摆弄机器就能拥有的或神奇或荒谬的创造,而是一种充满好奇、沮丧、迷茫和兴奋的人类追求。科学研究很少是一系列戏剧性的顿悟时刻,而是一项缓慢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伙伴们合作和竞争。

有一个老套的例子,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信息——“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秘密就隐藏在咖啡中,让我们享受早晨的拿铁吧!”这种消息让人们关注颠覆性的科学突破,而容易让人忽略更重要的方面。第二天很有可能又会阅读到另一篇研究文章,说早晨的“提神时间”可能没有什么抗癌效果。

这些科学传播报道往往让读者燃起不存在的希望,加重了他们对科学的困惑。

在康考迪亚大学的暑期学校中,学生们思考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如何更好地帮助社会进步。图/作者Daren Zomerman提供


研究人员可能会感到烦躁不安,当然更好的情况是他们为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感到兴奋。

新闻业需要接受科学传播主题的局限性、模糊性,应带领人们领略学术前沿的风采。它应该看到科学研究人员的合作与努力,结合现有的关键观点,再进行创作或者报道。

如何接近科学前沿呢?给记者们一个小提示吧。研究生和博士后通常了解实验最私密的细节,而他们往往更容易接触和了解。

让信源更加多样化


科学新闻应该由拥有科学素养的记者和受过新闻训练的科学家来进行报道。这将从多个角度丰富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并减少夸大的现象以及误导性的传播。

但是,科学传播的多样性不应局限于作者的专业或学术背景,让这个领域更加多样化是至关重要的。



很少有关于科学记者的调查报告,即便是有统计,一般回复率极低。这使得人们很难就如何促进该行业的多样性进行讨论。2016年J-Source(The Canadian Journalism Project,加拿大记者计划)对125名加拿大专栏作家的进行调查发现,他们主要是白人、男性和中年异性恋者。加拿大主流媒体2016年的一项分析显示,在引用的数据中,男性受访者占71%,在所有专业类别中占比都超过了女性。

幸运的是,平台和组织正在积极探求解决方案。加拿大组织“告知意见”(Informed opinion)和全球500名女科学家组织(the global organization 500 Women Scientists)呼吁增加科学新闻中不同信源的数量。

让科学传播更广泛


科学传播相关内容的多样化将有助于公众理解科学。虽然一流的研究机构往往会进行成本更高的研究,但知名度较低的研究中心可能会从这种宣传中受益。

虽然为机构或个人做宣传不是媒体的职责,但为了保持平衡,我们也应该报道较小的、可信的公共机构。这种报道可能会为那些小型公共机构带来融资机会,并有助于消除不平等。

西方媒体倾向于关注欧洲和北美的资源。更多关注国际研究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利于公众从全球视角理解科学研究。



合作塑造未来


从Instagram、sotries到播客,再到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报道新闻的方式不断变革。

在这种情况下,旧日科学记者独自工作的习惯将会改变。

科学记者通常是自由撰稿人,他们很少有资源或时间来优化跨平台的报道。但是现在交流的网络出现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专业知识、技能,可以协作报道。

报道也应更易理解。例如,文字版报道可以转化为音频去聆听,就像是《纽约客》(The New Yorker)、《连线》(Wired)等出版物所做的。

就像科学研究人员一样,科学记者的工作也充满了好奇、沮丧、茫然和兴奋。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但共同努力并发挥创造力,好报道终将诞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