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学术通讯
学术出版,评论闲聊,读书内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2 天前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2 天前  
吉林生态环境  ·  来啦 !吉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正式上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学术通讯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近期书目(第十七、十八辑)

三联学术通讯  · 公众号  ·  · 2021-04-29 09:15

正文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第十七辑


丛书书目




第十七辑

追寻新共和

张东荪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1886-1932)


高波 著

401页,45.00元

2018-04


本书侧重于张东荪生命史中更多属于“公共领域”的部分,从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这一视角,细致解读张东荪的思想与活动,展现了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多重含义与演变进程,以及它与社会主义等思潮的复杂互动关系;尤其对共和新体制下自由与民主之间紧张的探索,具有相当的思考深度。在使“自由主义在中国”这一问题历史化的脉络中,展现出张东荪如何由一个相对传统的士子转变为学贯中西的新人物,并进而转变为参与组党的国家社会主义要角的心路和生命历程。

——罗志田


作者将张东荪放在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加以理解和定位。书中有相当的篇幅,是描述和研究同时代的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张君劢、李达等思想者共同经历的思想历程,并以此作为背景来与张东荪比较,因而传主的思想是有着生动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烘托的三维世界。而且,作者对19世纪西方思想家有相当的了解和研究,以此来发掘张东荪思想的西学渊源和更广阔的国际背景,这种能够将中西思想打通来做的年青学者是不多的,作者在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领域,显然是佼佼者。

——许纪霖


南望:辽前期政治史


林鹄 著

367页,45.00元

2018-09


北族政权在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围绕“汉化”问题的讨论,兼具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围绕辽史对北族政权汉化问题的研究,从其内涵、走向到其适用性等多个方面,对此做了新的解读。此外,作者在研究方法上贯彻了制度在具体政治事件和过程中建立、改变或废除的思考,特别关注到政治史与制度史的密切关系。此书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近年以来不可多得的佳作,在辽史和北族政权发展史研究上尤其具有重大突破意义。

——楼  劲


治辽史者每苦于资料匮乏。辽史学界近年比较偏重于挖掘和钻研出土墓志一类的“新史料”,多少具有忽视传统基本史料的倾向,呈现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细碎化弊端。本书则主要针对篇幅有限的传统基本史料立论,钩沉发微,重新解读,多有创见。其中提出的具体观点,虽然未必能够成为定论,但无疑可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辽代乃至其他北方民族王朝性质、地位的认识,值得予以充分的关注。

——张  帆


新儒学义理要诠


方旭东 著

365页,48.00元

2019-07


本书对宋明理学理论和实践在前人讨论不多的地方深加推究,可称为理学研究新论。特色有三,一是从哲学特别是现代西方伦理学的新的关注和讨论入手,以此为视野来分析理学对同类问题的处理之道;二是注意文献的考辨,把理论的讨论和文献的辨正结合起来;第三,虽然理学的义理是作者的主要用力处,但也注意把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讨论,注意对理学的实践维度的探索。

——陈来


作者以穷理说、科举论、鬼神观等为主要论题,揭示了宋代新儒学所特有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进路,由此具体展示了新儒学的内在理论特点,体现了独特的考察视域。对宋代新儒学既有比较宏观的理解,也有具体细致的分疏;既致力于把握中国哲学的内在特质,也以西方哲学为参照背景,体现了较为宽阔的哲学视野。从总体上看,此书对于推进宋代新儒学(理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杨国荣


迈克尔·赫茨菲尔德:学术传记


刘珩 著

377页,49.00元

2020-06

本书以学术传记的形式,将迈克尔·赫茨菲尔德的思想、观点和学术生涯勾连在一起,将近半个世纪颇为宏大的学科历史加以微观呈现,这样的著作并不多见。本书的写作,显然针对中国读者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很多论述都十分契合中国当下的人类学话语和语境,如民族志的书写和风格、人类学的后殖民批判,以及文化亲密性的中国研究及其可能性等,这些势必在中国读者中引起共鸣。

——赵旭东


无论是在文体样式还是行文风格方面,本书是我国学术传记值得重视的里程碑作品。作者充分利用了与迈克尔·赫茨菲尔德访谈和互动的各种场合,以专业人类学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历史学者般严谨的态度,对赫茨菲尔德的学术人生进行了回顾,通过重构事件、评述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成功地再现了一位对纷繁复杂的日常社会生活和精雕细琢的民族志书写充满探索热情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类学家的学术历程,还原了其充满智慧、幽默和正义感的精神原貌。

——潘天舒



第十八辑


丛书书目




第十八辑

“山中”的六朝史


魏斌 著

462页,52元

2019-08


六朝江南社会,“山”这一地理空间发生了巨大变迁,也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变迁。以往的历史研究多将“山”这一边缘地理空间置于政治、社会的“外侧”,将其看作与历史主流无缘之物而等闲视之。实际上,六朝时期的“山”,以不同于正史等王朝中心叙述的角度,述说着政治权力形态、社会身分秩序、南人和北人的关系、侨民的土著化等六朝史固有的问题。魏斌不是从表层来理解“山”这一地理空间,而是挖掘山中世界背后所隐藏的政治、社会问题,研究方法极富新意。

——都筑晶子


伴随中国历史的,另有一部名山大川的发展史。其中,六朝时代,更是产生关键性变化的时期。以往中国研究的学术史上,只有祭祀、中古时代山水文学的兴起、封山占水以及个别山岳等问题上,“山”才会进入学者的视野。从宏观历史的角度,真正全面梳理山中历史的新著,迄今未见。魏斌的新作《“山中”的六朝史》实属这方面的首创之作。

——侯旭东


此疆尔界
“门罗主义”与近代空间政治


章永乐 著

391页,58.00元

2021-04


当今国际政治思想领域中,“门罗主义”堪称头等问题。“冷战”后,中国和俄罗斯先后进入美国主导的世界市场秩序,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由所谓普遍承认的行为规则构成的国际秩序正在走向解体,而这个普遍承认的行为规则,正是美国“门罗主义”打造出来的。我国学界还谈不上有对“门罗主义”的研究,章永乐博士不仅填补了这一学术空白,而且将这一论题从地缘政治学领域挪到政治文化形态学领域,从政治史角度全面考察“门罗主义”话语的“全球化”变形,为我们提供了一幅颇为整全的“门罗主义”话语历史图景。

——刘小枫


《此疆尔界》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作品,既是对美国“门罗主义”全球思想史的梳理,也是对贸易战与新冠疫情之后世界秩序的认识与想象。作者研究的起点是地缘政治观念中的“门罗主义”,涉及语境集中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德国、日本与中国:这项对“门罗主义”的研究,关心的不仅是一个观念在不同语言中的意义流变,更重要的是“展示这种意义流变背后的历史情境和具体政治过程”。作者清楚地指出,“门罗主义”自始至终承载了美国的世界秩序想象与全球野心,美国对“门罗主义”的不断阐释,同美国从一个区域霸权“成长”为全球霸权的政治变迁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殷之光


扫码可购《此疆尔界》


长安未远
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


徐畅 著

416页,59.00元

2021-0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