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朗自学
自学就是孩子内在生命的自我生长;越小自学能力越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易菌  ·  AR手游没有未来,知名游戏开发商萌生退意 ·  2 小时前  
三易菌  ·  AR手游没有未来,知名游戏开发商萌生退意 ·  2 小时前  
游戏葡萄  ·  中国游戏圈,没有「中产」 ·  2 天前  
游戏葡萄  ·  天美最任性的一次战役 ·  昨天  
游戏葡萄  ·  鹰角今年再出手,投资成都独游团队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朗自学

比生育率暴跌更大的危机:性别失衡的恶果, 正在四处蔓延…

小朗自学  · 公众号  ·  · 2024-07-19 12:00

正文




在中国,重男轻女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但近些年,新生儿中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伴随着生育率的下跌,反而势头愈发猛烈。性别比例失衡会带来的恶果,正在四处蔓延。


作者:立正妈妈,国家人社部 高级儿童情商管理指导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 儿童阅读推广人。
文来源: 公众号“蓝橡树”(ID: blue_oak)”

在幼儿园当了十年老师的朋友说,现在幼儿园已经从“一位难求”变成“一娃难求”。


但在幼儿园招生遇冷的同时,还有一个隐形却严峻的难题困扰着他们—— 男女比例失衡。



幼儿园的男女比例失衡,失衡到什么程度呢?


  • “一个班里30个孩子,男孩21个,女孩才9个。”

  • “我们20个都是男孩,只有5个女孩。”
  • “全班只有一个女孩。”


不仅仅是幼儿园如此,小学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基本上每个班男孩都比女孩多出七八个甚至十来个。 以至于如果有插班生,班主任第一反应就是问“男孩女孩?”如果是男孩,立刻就想拒绝。


毕竟,男多女少的班级有多难管,谁带谁知道。 更何况是数量如此悬殊的男娃多多多多多……

家有两个儿子的笔者,也发现了,每次组团出去玩,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全是男娃。最夸张的是有一次,五家人聚会,带来的10个全是男孩!

女娃的稀缺,已经不再是新闻,而是越来越突出的现实问题。



卷土重来的重男轻女,
真相让人吃惊


中国人重男轻女的陋习由来已久,好在从2006年以后,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就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畸形到缓慢靠近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建议的正常范围(103-107)。


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至2022年间,全国的出生男女性别比连续小幅度上升,均在110以上,等于100个女孩 VS.110个男孩,已经超越了正常范围。



但更魔幻的事情发生于放开三胎后,全国三胎男女比例高达133:100。 其中湖北的三胎男女比例高达177:100,上海的四胎男女比例高达216.6:100。


虽然一直强调男女平等,但随着随着二孩三孩的放开,也暗示原本无缘男丁的家庭,终于有了追男“弥补遗憾”的机会。


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没有人为力量干预,三胎不可能如此惊人的性别比。



从前“越穷越爱生男孩,越是富裕的地方越喜欢生女孩”的说法广泛流传,但事实并非如此。


202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颠覆了我们对农村重男轻女的刻板印象。


数据显示,城市新生儿的出生性别比是112.15,而乡村是111.90,低于城市和乡镇。而以7个富裕省市为例,除广东、福建这两个传统“男丁”大省外以外,江浙沪和北京天津的一胎和二胎比例都虽保持在110:100,但三胎浙江、江苏、天津都在140:100以上。


可以说,在富裕省份, 一胎二胎大多还能坚持顺其自然,三胎却可以看出想要生男孩的传统底色。


“家有皇位要继承。”在越富裕的地区,越明显。



即便是在“做梦都想下辈子投胎成为江浙沪独生女!”的长三角地区, 真实的数据也显示了一个极为残酷的真相:“江浙沪独生女,始终是个别现象。能追三胎的江浙沪家庭,追起男孩子来一点也不手软。”


以向来思想最接轨国际的上海为例,其出生人口性别比近年也在“一路飙升”。


为了“招娣”而做的努力, 从二孩开始就高于全国均值,三孩高达152.78,吊打北京(119)和广州(148),四孩性别比则是飙升至216.67,登顶全国第一。



再看看江浙的数据,也不相上下,二孩出生性别比还能维持105.59和108.27相对正常的数据,三孩性别比却各自飙升至146.55和143.1,打破了多年来大家对江浙沪最不重男轻女的印象。


有网友甚至开玩笑——“下辈子去投胎江浙沪女孩,你或许没机会和这个世界说‘Hi’。”



智谷趋势对此的总结是: 江浙沪独生女只是生逢其时,在计划生育政策干涉下,出生在富裕家庭中的特殊现象,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但在三孩政策的加持下,一度隐藏在水面下的“传统守旧势力”,再度抬头。


强大的传统文化惯性,再度 暴露了中国人骨子里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



可想而知,在更多原本就重男轻女的地区,对男丁的追求,肯定不会逊色于江浙沪。


在某社交平台上,随便输入“接男宝”三个字,出来的视频轻轻松松点赞就过十万。但相反,输入“接女宝”三个字,出来的视频点赞人数远不及男宝的十分之一。


在接“好孕气”这件事上,就已经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对男孩女孩的期待值有着天壤之别。



性别失衡的恶果,
正在四处蔓延


“迄今为止,中国是世界上性别失衡问题历时最长、爆发区域最大、峰值最高的国家。”


2018年出版的《中国性别失衡演变机制研究》一书中,作者这样描述我国的性别比问题。


而著名学者吴晓波也直言—— “在中国,性别失衡问题,可能比老龄化更严重。”



事实上,我国的性别失衡比例已长达40年,但家有00后、10后男孩的家长却不得不担忧, 因为00后、10后的男孩将面临有史以来最悬殊的性别比例,成为性别失衡最大的受害者。


截止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三千多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三千万剩男无妻可娶,成为了传统意义上的“光棍”。


但00后和10后的男孩,将来面临的不仅仅是更严峻的性别比例差异,还有大量90后的未婚男生。他们在婚恋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远比三千万这个数字还要残酷。



残酷的婚恋市场考验的还不仅仅是男孩们的软实力,更有经济基础这个硬实力。


“被丈母娘抬高的房价”背后,就是男女供需不平衡下,催生的天价彩礼等问题。

“彩礼大省”江西凭借高达122.7的性别比,夺下了新生儿性别比的全国第一。紧随其后的海南(120.55)、福建(120.1)、广东(117.52)和湖南(116.91),无一例外都是重男轻女大省。


“冠绝全国的性别比,给了高彩礼一个合理的解释。作为全国唯一同时被六大富裕省份虹吸劳动力的地区,江西适婚女性的疯狂流出,叠加本就更少的女婴,迫使当地男性不得不一再抬高彩礼。”



贫富悬殊和重男轻女的现象,将导致越穷的地区光棍越多,越富的地区生育男孩越多,如此恶性循环,恶果难料。


人口学家就郑重提醒:“剩男们的婚育权利和生育权利得不到保障,会衍生出很多社会问题,不仅仅是出现年龄积压、地域积压,甚至会影响社会秩序治安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性别比例每提高0.01%,暴力和财产犯罪将提升3%,必须要得到重视。”



或许有人会说,生育率暴跌,已经濒临全球倒数第二的警戒线的中国,将来有没有人结婚,也不愿生娃,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即将因“无人生娃而灭国”的韩国,都尚未可知。


但要知道,男女比例失调并不像我们想象的“找不到对象”那么简单!即便是家有女孩的家庭,也不能置身之外。

  • 性别认知偏颇


心理学认为,人们对性别角色的认知是通过社会化和经验习得的。从小观察和学习周围人的性别行为,有助于孩子形成对自己的性别角色认知。


但男女比例失衡的环境中, 孩子难以接触到多元的性别角色,就容易导致对自身性别认知的障碍和对异性性别的刻板印象。


研究发现,在男女比例失衡环境下长大的孩子, 更有可能对异性抱有偏见。长大后有更大概率成为“独身主义者”。


  • 影响社交技能


孩子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互动,逐渐形成社交技能。


但如果成长过程中, 孩子缺乏与异性的交流和互动,可能会影响他们多元化的社交能力发展。


如长期泡在男孩堆中的小姑娘,言行举止会更倾向于“女汉子”,长大后可能会欠缺与女孩建立友谊和沟通的能力。


同样,从小很少和女孩子共处的男孩,长大后在处理与异性的情感关系时也容易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这些人成年后, 在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方面都容易受到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