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首席品牌官
互联网+品牌营销服务平台。关注创业、创意与品牌创新,提供最新营销方法论、品牌案例、专业培训课程和一站式品牌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蛋先生工作室  ·  10月23日:鸡蛋连续四年盈利,并非偶然 ·  2 天前  
抖音电商营销观察  ·  近8000个品牌成交同比增长200%+,抖音 ... ·  3 天前  
亿恩  ·  TikTok ... ·  5 天前  
北风雪林  ·  39.9元/2件起!抢疯了,十几块钱的儿童薄 ... ·  1 周前  
北风雪林  ·  39.9元/2件起!抢疯了,十几块钱的儿童薄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首席品牌官

没有建立「自品牌」,你的努力只是个笑话

首席品牌官  · 公众号  · 电商  · 2017-01-05 21:17

正文

推荐|品叔

本文作者Spenser陈立飞,就是那个最会写职场的金融大叔,2016年有好几篇爆文刷爆朋友圈,比如《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比如《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止是钱》,相信你之前应该读过。以下这篇文章是他自身经验的总结,希望对你也有用。


“自品牌”算是我自己造的概念。


我毕业后在职场上摸爬了滚打了很多年,在新东方当过老师,在体制内教过书,去香港留过学,留在香港做金融,如今在九龙最贵地段的写字楼拥有自己的办公室。


2016年8月出了一本书《优秀的人,都敢对自己下狠手》,上了京东新书畅销榜,书封面有这么三句文案,概括了我这些年的职场起伏: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狠是放弃稳定;从小城镇到大都市,狠是不求归属;从月薪三千到年入百万,狠是野蛮生长。


回顾了自己的职场经历,也算丰富,踩过一些风口,也掉过一些坑,细细总结和复盘自己的职场生涯,我发现很多我们传统观念里的一些固有思维,其实误导了很多人,或者已经完全不符合当下互联网的职场生态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于:


未来的商业,不再是渠道的竞争,不再是价格的竞争,而一定是品牌的竞争。


很多传统思维的人,对互联网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同样的,很多人远远低估了于互联网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影响,以及带给每一个人未来的可能性。


所以,很多人并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普通人只用一两年时间,就能做到不可想象的规模,实现职场的弯道超车,和个人品牌的迅速崛起。



努力固然重要,但决定差距的是在哪个平台上努力


我以前当老师的时候,那日子过得其实比现在还要忙碌,教书的时候传播思想,知识,理念,价值观,是给两个班级100个学生传道授业,而且一传就是三年,一样的用户群体,量小,且没有增长。


而现在在公众号上写文,也是传播理念价值态度,却是在互联网的平台,面向几十万的用户,偶尔写几篇爆款文后,更是达到几千万的传播。那是完全两种不同的量级。


同样是个人品牌,因为在不同平台的曝光,达到指数级差别的传播率和影响,从个人品牌成长的角度来看,哪个更强,一目了然。


前段时间和如今新东方的明星讲师艾力一起吃饭。艾力在上综艺节目前,在新东方算是一个中等偏上的普通讲师吧,但后来因为连续参加了超级演说家,奇葩说这类千万级曝光量的节目后,身价暴涨,知名度和影响力暴增,一跃成为新东方头牌。比普通新东方老师的晋升之路,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那么问题来了,艾力的光速上升,并不是因为讲课水平突然变好了,而是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展示了自己。所以他的努力,会得到巨大的回馈。


所以,明白了么,你所有努力的回报,不是和努力程度成正比的,而是和你努力的平台成正比的。不要再用努力的姿态来感动自己,而是要静下心来反思下,我的努力,是不是放在更大的平台上。


那些一直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哪怕每天忍受着早晚高峰,租几平米的空间,面对焦虑的城市节奏,和并不怎么明朗的未来,其实真是值得尊敬的,因为大城市的平台,确实给每一个打拼的个体,更多的想象空间,更大的人生可能。



我们可以忍受当下的局促,因为我们要的是未来。


不能形成和加固个人品牌的努力,都是伪努力。


刚才讲了努力要在更大更高的平台上,那是努力的横向坐标,而努力的纵向坐标是,你所做的事情,努力的方向,都是为了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都是为了加固个人的标签。


年轻的时候,赚不赚钱都没关系,因为在我们看来,你现在赚的钱都是小钱;你现在存不存钱也都没有意义,因为存的钱一般都买不起房。


但是,你可以现在赚不了大钱,但是你一定要让自己越来越值钱。


我在给大学生或研究生们分享的时候,经常讲到的观点是,职场上尽量不要从事不利于自我品牌认知的事。比如你开个滴滴专车,一个月也有上万元收入,但是人家的品牌认知是对滴滴,而不是对你,说白了你是没有价值的,所为未来收入也不会因为经验或经历有大幅增长。


比如我的公众号随着用户订阅量大了,也会在接一些我看得上的,或者我自己本身就喜欢的品牌,在文末给他们植入个广告,但其实心里清楚,写广告好处是给自己带来不错的现金流,但无法形成除了IP之外的个人品牌价值。想明白这点后,一定会在不久的未来,做一个专属自己个人标签的品牌出来。



在职场上也一样,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加固别人对你个人品牌的认知,不管这个品牌是好的或是差的,当然我们是希望往好的方向去努力。因为一个人没有品牌,就没有信用背书,就没有背后的商业价值,就更不用谈品牌溢价了。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做才能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


品牌最大的朋友或者敌人,都是时间,因为时间才能沉淀出牌价值。


以时间为轴,塑造个人品牌,一是深耕,二是迭代。



深耕其实挺好理解,就是在一个专业领域不断精进,做到极致,成为行家,成为细分垂直领域的品牌标签,得到别人或至少行内认可,个人品牌自然出来。


迭代会更加高级,因为深耕是静态的,而迭代是动态的,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或者自身进化的需求。因为社会在进步,技术在提升,就要求每个个体不断更新。


尤其在如今的互联网社会,任何商品的迭代速度都越来越快,看智能手机的厮杀就知道了。你只能领先几天,后面全是追杀。


没有迭代能力的品牌,即使形成了品牌势能,也会在时间的洪流下,被凋零,被遗忘。


我再反观自己,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的是,这一两年确实自己职场,生活,思维都在不停的更新迭代,所以还算没有让那些一直关注我的读者们失望,觉得我还是有营养有干货,没有浪费他们关注的时间。


以上三点,就是我自己掏心掏肺的反思总结。和大家分享。



“自品牌”的概念,根本不是纯理论,而是一套完整的方法论。


作为好基友,品叔也真诚推荐 1月18号Spenser 将在“一块听听”上关于《如何打造“自品牌”》的线上分享相信大家听后,定会有所启发,并指导自己未来的职场行动,少走弯路,又快又稳。


可能引领甚至颠覆你未来职场思维的一堂课,所需要的,是你半杯咖啡的价钱(其实就9块钱),和你绝对值得的一个小时。



首席品牌官

创业|创意|创新


互联网+品牌营销互动交流平台。

提供最新营销方法论、品牌案例、专业课程和服务。

投稿、寻求报道、内容合作,请联系QQ:4597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