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6日深夜,当樊中恺写完最后一行代码,他终于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一整个夏天,他几乎单枪匹马一个人搞定了这件事情。他在自己的朋友圈写到:“这件事情不赚钱,但这肯定是我人生中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时间再回溯到几个月前,他在一家叫“海风吹”的餐厅吃完饭,连上了餐厅的wifi,花了6800块钱,买下了www.banquanbaohu.com这个域名。然后,这个让他觉得“有意义”的工作就此拉开了帷幕。
正如这个全拼域名所显示的,这件事情紧紧围绕着“版权保护”。樊中恺一直想建立一个权威、在线、免费的版权保护网站,作为技术极客的他,一直觉得只有这样,才符合互联网精神。至于一个程序员为什么要与“版权保护”这件事情死磕,这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推进版权保护,一直是这个29岁程序员的心愿
“一个不会写小说的码农,不是一个好程序员。”樊中恺乐呵呵的。他笑的样子,像极了韩国电影《超速绯闻》中的那个小胖子“黄基东”,这让他身边总有一大波“妈妈粉”。
读书的时候,他一直是一个学霸。21岁的时候大学毕业,成了一个写代码的工程师。同时,精力过剩的他竟然在写代码之余,还写了几部小说,并在大学期间就陆续出版了。这种经历在程序员里,也算是奇葩。
“我20出头的时候在网络上写过一部小说,我自己觉得写的还不错,后来被出版了,曾经也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看到过。可是同时,这本书也迅速的出现在了路边的小地摊上,并且作者的名字堂而皇之的成了六六”。每次樊中恺谈起这段悲催的往事,神情都很哀伤。然而这还不是最耻辱的,这件事情发生后,六六也在地摊上看到了这本盗版书,并很快在微博上发文嘲讽道:听说有人写了一本书,署了我的名……第一次出书的樊中恺,就遭遇了如此窝心的尴尬事情,这一直让他耿耿于怀,他想总有一天,他要为版权保护做点什么。
“我要站在正义的一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低调的胖子说出这种二次元的台词的时候,大家一点都不会觉得有任何违和感。当然,后来他又翻译了两本技术书,依然被人肆意转载、盗版。在云莱坞版权交易平台,他还上传了四个电影剧本,这个笔耕不辍地程序员,最终还是在写小说之余,开发出了一套完整的在线版权保护平台,并且,这个平台是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DCI体系的支持下做成的。
作为一个程序员,樊中恺为作家们操碎了心。“我确实是一个喜欢写小说的程序员……”
DCI是“互联网版权保护的二次革命”
版权保护,没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支持,是做不了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最近几年,一直在推进DCI体系的建设。
DCI(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其实就是互联网上的一个身份证。“DCI体系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负责DCI体系建设的张建东主任说:“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基础架构,DCI体系建构起了各个场景下的版权服务,以登记确权为支撑版权的资产管理、交易平台、结算和监测平台等,形成全场景化的DCI业务体系。针对性地解决了互联网版权的确权、授权与维权问题,为许多与版权相关的行业带来了改变。”
樊中恺对DCI体系做了深入的研究之后,他向云莱坞创始人吴又提出,他想把云莱坞版权交易平台与DCI体系打通,并且上线一个在线、免费的版权保护平台,让写作者以后做版权保护可以“十分钟内完成”。简而言之,就是写完立即就可以做版权保护,做完版权保护立即就可以在云莱坞上进行版权交易。
“不太现实。成本上无法实现。因为当作家都黑压压过来版权保护的时候,云莱坞根本没有这个能力为写作者垫付这么多版权保护的费用。”吴又直接回绝了他。
樊中恺是云莱坞的技术总监,本质上并不承担产品方向的任务。但在版权保护这件事情上,他一下子就陷入了“我执”的状态,直到那天他自己花钱注册了www.banquanbaohu.com。“这件事情我必须做了,现在在技术、环境上完全是成立的。”樊中恺说,“剩下的就是一个观念问题,版权保护这件事,线上可以很低成本就搞定。”
于是,樊中恺在云莱坞成立了一个“版权保护小组”,他鼓动吴又与他去找中国版权保护中心DCI办公室,一定要把这件事情死磕下来。
能做成这件事情,“先感谢国家,再感谢互联网”
“其实很多时候你觉得一件事情难做,都是自己给自己设限。”樊中恺说,“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DCI体系接触之后才知道,他们其实也在找我们这种垂直行业的合作者。”不管是国家,还是民间,其实大家都在不惜余力的推动版权保护,然而很多时候,大家并不知道彼此的需求。“樊中恺说,”能做成banquanbaohu.com,我得先感谢国家,再感谢互联网。“大家没有料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数字作品版权登记部(技术部)主任张建东很快就肯定了团队的想法,并鼓励团队迅速推进DCI体系在小说、剧本领域版权保护的应用。与此同时,云莱坞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签约,成为了DCI标准的示范应用单位。
云莱坞是一家创业公司,在2016年1月上线了一款APP,专注于影视版权的交易与运营。云莱坞的发展速度极快,几乎在几个月内,就覆盖了影视版权两端的最主流用户:目前有数百家版权机构、数万名专业写作者每天在不断往云莱坞上传作品,而另一端是数千家主流的影视机构,与数万名专业的影视人,每天都在云莱坞寻找剧本、小说、编剧。在短短几个月里,云莱坞线上的版权报价邀约已经过亿,已经是这个赛道跑得遥遥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交易之前,正好需要被版权保护,这也是云莱坞最终决定支持这件事情的初衷。”以商业的方式,做了一件公益的事情。“云莱坞CEO吴又说,”在DCI体系的支持下,我们最终把这件事情的成本降到了最低,直到云莱坞有能力帮写作者承担掉这个费用。“所以,现在当你打开banquanbaohu.com,或者登陆云莱坞PC网站进行版权保护,完全免费。
“整个在线版权保护的过程只需要10分钟。”樊中恺说。在几个月之前,他就是这么对吴又说的。
这是一件很慢的事情,但他希望写作者能够很快知道
整个夏天樊中恺的团队都没有休息过。
这个团队平均年龄在二十六七,这个年纪正是有了一定职业经验却依然热血方刚的年纪,大家都知道,尽管这件事没什么利益可言,但对行业来说是莫大的进步,使命感有时候比绩效更能推动团队--“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写作者觉得不好用,我们都会觉得是自己辜负了作家们的期望”,这是整个团队从一开始就默认的目标。所以为了把线下完备并且琐碎的所有细节,以最有效的方式搬到线上,他们在这个夏天,不知往返了多少次从云莱坞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路上。
他们对接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的敬业程度也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如果我们有需要,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他们也依然会用私人时间帮我们解决问题”负责产品内容的彭杉说道,“他们也都是年轻人,和我们一样年轻。”
9月底的时候,产品的开发终于完成了,整个团队一场大醉。“几个月来,第一次大家可以舒舒服服的吃一顿。”中恺这样说着。但是大家心里也都知道,产品研发的成型,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节点,最难的是用户的不可控。
10月10号,产品公测之后,整个团队的人都当起了客服。他们自己都不记得,已经接待了几千个作者多少千奇百怪的问题、修改多少次线上的bug与程序。
因为用户的地缘、年龄和素质不同,导致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也是参差不齐。内部公测那天,用户如潮水涌来,问题也接踵而至。客户自己填错打电话来莫名其妙发火的有;偏远地区不会用电脑手机的有;不相信DCI证书以为他们是骗子的更是大有人在。“我们自己本着一腔热血为整个行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开始就被误解有点接受不了,不过后来就明白了,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只要你的初心是对的。”负责产品的乌日娜,已经深深意识到在中国做一件公益的事情绝非想的那么简单。
“我们在上线前,没有对这个项目做任何宣传,但在上线当天,写作者已经如潮水般涌了进来。我们比之前更忙了,现在经常凌晨两点才下班。”樊中恺说,“这是一件很慢的事情,但我希望写作者们很快全部都能知道,现在他们可以到banquanbaohu.com进行在线、免费的版权保护,十分钟完成。最酷的写作者,都应该这样做版权保护,比如我。”
想申请免费保全保护,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由云莱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