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既做了总结,又做了展望,并且为下一步的发展蓝图做了非常清楚的规划。但最重要的不是社会发展是怎么样的,而是对社会矛盾的判断,以此确定党的终极任务、发展战略以及方针政策。这个判断对于推动社会变迁和社会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一直都在对社会矛盾的转变做出判断。1956年,那个时候中国还是比较典型的农业国家,发展比较落后。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所以说党的八大对50年代的判断还是比较基于现实的。当时中共中央充分动员各阶层努力发展工农业,于是中国的经济便快速好转。
后来到了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党做出了另一种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党中央把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确定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强调要“以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这种错误认识,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巨大损失,导致经济下滑,人民生活十分贫困。
之后的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重新表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六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基于现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员社会各界艰苦奋斗,改变贫穷落后状况。所以在较短的时间里,社会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增长。
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发展平衡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城市在政治、经济、思想的等方面的发展十分不平衡。十九大上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对社会矛盾的判断是基于现实的,是十分准确的,而且寓意也十分深刻。所以我们也要努力去深入了解社会矛盾,寻找社会矛盾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