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李蓓《逃离火场后,勿重新返回》的文章发布,已经过去了3个多月的时间,期间小微盘经历过一段迅猛的流动性修复后的反弹。
导致李蓓遭到了近乎全网的嘲讽,从那时开始,她都不发文了。
虽说李蓓这两年,自己也犯过不少错,业绩也有些困难,但“逃离火场”的观点,我个人是认同的。
最近监管集中出具了一批问询函,也给一批公司戴了ST的帽,ST板块的集中下跌又把市场对小微盘的担忧提了起来,放大了最近几天微盘股的波动。
虽说对绩劣股的强监管与不投微盘这件事不能划等号。
但微盘板块内只有个股机会,不太适合板块维度的无脑参与,这件事还是无太大异议的。
除了少数高手,咱们这种资质平庸的普通人,还是应该从善如流接受李蓓的劝告,“逃离火场,切勿返回。”
因为过去的问题一直没有改变,炒小、炒新、炒壳、炒概念的风气盛行,再搭配独有的打板战法,导致整个市场的生态颇为畸形。
一些长期看并无投资价值的股票分走了过多的流动性,变成了互摸口袋的筹码游戏,对市场的风气不利,也不一定真能赚到钱。
套在壳股票的投资者,不习惯割肉,而是更愿意等待利好的刺激,或者流动性的修复,等来一波暴涨,
虽说少数交易能力出众的“天选之子”确实能赚到钱,但这种幸存者偏差的概率有多大,自己会不会是那个天选之子,其实并不好说。
过往我们习惯于从基本面的角度,解释为什么XX涨得好,但有没有可能,他就不是基本面的问题,而是流动性的问题。
去年微盘股涨得好,市值越小、质地越烂的公司,越能吸引量化的流动性,越能吸引客户资金的申购,也就越能涨得好。
你绞尽脑汁,给他们赋予合理性,其实很困难。
当你有纳斯达克,我有微盘股
的笑话流传开之后,一度有朋友开玩笑为什么没有ST指数、ST-ETF的发行,想想也是讽刺。
但也许,这种乱象,随着监管的重拳出击,已经成为了历史,未来不能创造价值的公司,退市才是最好的归宿。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哈哈总说得很对。
随着监管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越来越严格,ST板块指数、甚至微盘指数,未来的中枢不断下移,应该是合理的结果。
我理解有朋友对微盘抱有期待,是因为复盘美股的经验,MSCI USA Small Cap(小盘)和MSCI USA Micro Cap(微盘)指数的长期收益率相当炸裂。
从2009年4月到2024年4月,15年的时间,非常好。
但是,大家知道,美股是美股,他对A股有参考意义,但也仅限于参考。
虽说美股也会有诸如游戏驿站这种散户炒作逼空空头的情况,但从指数维度看,指数整体的真实盈利情况(报表质量),应该是比我们的小微盘,要好的。
毕竟他们那边,对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比较大;造假的代价,也确实,比较高。
我们这边,因为之前对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不太到位,所以微盘股
真实的成长性
究竟如何,可能需要打个问号。
对这种问题,除了监管出手,加大惩罚和退市力度,把烂公司洗出去之外,也确实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大家不要觉得集中ST、退市会招致市场动荡,对吸血虫来说,消杀永远宜早不宜迟。
我们羡慕印度股市涨得好,请看2004年,孟买交易所一年就曾退市800多家公司,2016-2018年也保持着数百家、强大的退市力度。
我们不能一边羡慕美股、印度股市长牛,一边对A股的顽疾视而不见。
股市,是给二级市场投资人拿来投资,也是帮助企业扩产、研发搞融资的,关于投资市还是融资市的争论无意义,也不是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股市,决不能成为一些人的提款机。
否则,这是对兢兢业业做实业的企业家的一种伤害,更是对投资人以及市场环境的伤害。
今天监管做的努力,如果能常态化、规范化,恰恰才让未来的A股更值得期待,这是好事。
但强硬的退市只是第一步,最近很多文章也表达了对踩雷中小股东进行救济的意见。
有道是,
退市的代价不该由小散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