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部短剧的内核是江湖道义,千门只是一个群体身份。”
“全剧只有一处特效镜头,其他比较酷炫的镜头全是用鱼线实拍的,道具师傅们快疯了。”
“白方文用两天时间就学会了剧中需要的所有魔术手法”
“这部短剧花钱最多的地方是美术置景,拍摄场地都是我们找防空洞搭的。”
“我以前没有看过港剧中赌神那些片子,都是拍这部短剧之前恶补了一下。”
“以前大家把短剧当成一种消耗品,现在不一样了”……
《老千》的热度还在继续,付费端累计充值已经接近
4000万,红果观看量破10亿,7天分账超400万。付费免费两端开花,《老千》成了行业里人人羡慕的对象。
在喧嚣之外,我们好奇两个问题。
一是究竟谁在为《老千》买单?;二是付费充值这么高,版权方在发行策略上是否后悔?
就在昨天,
短剧新圈(
ID:newpalylet)
联系到了这部作品的导演,杭州海鱼星空的慎始。需要提醒一下各位读者的是,
前几天刘晓庆官宣的第一部短剧,就是跟海鱼星空合作的。
这位耿直的东北大男孩,跟我们坦诚地聊了聊关于《老千》这部短剧创作和发行方面的诸多关键信息点。
自从去年广电出台对男频短剧的限制政策后,男频短剧就逐渐没落。大概有半年多的时间都没有出现爆款男频短剧了。
《老千》的出现再次证明,市场对优质男频短剧是有需求的。
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上干货。
-
01
关于原著:是这部短剧的核心支撑
《老千》这本小说,本身就是番茄上一部连更几年的高人气作品。
慎始跟原作者是很好的朋友,两人都来自东北,之前也有过多次合作。
相同的文化和生活背景让他们对江湖的理解非常接近。
可能每一个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个行侠仗义的梦。
出于对朋友作品的敬畏,
慎始
此前想拍这部作品一直没有等到合适的机会。
用他的话来说,之前行业为了追求数量,太粗制滥造了。那时候的短剧是不怎么讲逻辑的,就靠骂人,扇耳刮子,赚一波用户的费用,现在是拼实力的时候了。
所以,今年时机到了。
原作者亲自做编剧,将《老千》的小说改成剧本。慎始说:
“这本小说的体量非常大,远不止第一季里面呈现的这些。相当于春节档上映的这部就是一个引子,后面我们会拍成一个系列。”
(截图来自:娱乐资本论)
虽然整剧都是在讲老千,但是,它真正想表达的是戒赌,
通过一个千门高手,展现了江湖上的人性,道义等等信条。
-
02
关于男主缴配凯:两天学会所有魔术技巧
作为男主,白方文在这部短剧中演得很出彩。我一直以为,慎始是看重了他在《无双》中的表演,所以才邀请他来演男主的,但其实不是。
对于慎始来说,《无双》已经是短剧
1.0时代的作品,距离现代太远了。由于之前没有合作,
慎始
对白方文是否符合《老千》男主的人物形象设定还拿不太准。后来沟通一段时间后,发现他非常符合,甚至没有任何备选演员的情况下,就敲定了白方文出演男主。
不要看白方文现在拍抖音短视频,或者是在直播间玩儿纸牌的魔术,其实在进剧组之前他是没有魔术基础的。
“他的学习能力特别强,第一天定妆的时候,就找到我们的魔术顾问,练习一些魔术手法。”慎始说。
其实剧组是找了手替的,关键的地方可以靠魔术师来弥但出乎剧组预料,手替并没有用上,也没有用特效,白方文坚持自己完成所有高难度出千的动作。
“这部短剧一共拍摄10天,他两天就练会上手了。”
-
03
本子:
关于出千镜头拍摄:道具师傅们快疯了
出千的经典场面,是《老千》里含金量最高的场景,也是最难拍的环节。
可能对于其他导演来说,快速的动作戏,非常有挑战,好在,慎始之前是拍广告宣传片出身,他擅长用鱼线拍摄。
因此,
整部剧中,除了第一集抛筛子的地方用了一点特效,观众看到的其他出千镜头和快动作,都是拿鱼线拍的。
“
比如空中接筛子这种镜头。如果穿了6个筛子,穿的线长短不一样,一个一个滑进去,按照慢速拍摄的话,其实看起来就像是在空中一颗一颗接起来的效果。”
除了出千镜头以外,布景的挑战也比较大。
由于之前没有找到合适的拍摄场地,这部短剧大部分实景都是现搭建的。
这也导致剧组在布景方面花费比较高。包括过街天桥、防空洞,棋牌室,这些场景都是需要花钱的。
原著中对于故事发生的背景就交代了一句,北方的边陲小城,洗浴文化发达。慎始就把拍摄地点放在了长春。其实私心上来说,也是为了让属于东北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
-
04
关于恶补港剧:港片里的赌博和东北棋牌文化完全不一样
作为一名
95后导演,慎始没有看过太港剧中的赌神系列。
为了拍好《老千》,他临时恶补了很多有关赌博和出千的港剧,包括谢贤版的《千王之王》
。
慎始说,在出千的手法上做了一些参考。比如,剧中最后一个大决战,所有人都穿风衣就是借鉴港剧里的造型。但在整体故事背景上是完全尊重原著的,是一个发生在东北本土的故事。
在慎始看来,港片里的赌场和东北的赌场感觉完全不一样。
港片里的赌场描述的往往是港澳上流社会的事,赌博往往是为了争资产,而且为了避免被查,大部分场景都是在海上。
但北方的赌场它是一种棋牌文化的产物。赌博往往不是为了钱,而是拼狠劲儿,是一种决斗的方式,输的一方要留下一条腿或者一只胳膊这种。
在当下的短剧环境中,如果拍港澳的赌场,观众的代入感很差,会很悬浮,还不如本土化一点,观众的带入感更强。
尤其短剧在春节期间上线,大江南北大家都会打打麻将。通过这些场景将观众带入。
“这个剧虽然是一个赌博题材,其实我个人理解,能让大家看得进去的,也是靠剧情不断推进。比如,老黑想跟初六,后面又收了小朵,而不是单靠赌博的元素推进。”
-
05
关于发行:付费端充值接近4000万,免费发行后悔么?
春节档结束之后就有人在评论区表示,这部作品充值已经超过
3000万了,如果先上付费,再上免费的话,可能经济收益会更好,说不定充值能破亿。
但对于海鱼星空和慎始来说,这部作品就是用来树口碑的,
放在春节档发行最大的初衷就是越多人看到越好
。至于付费端跑得这么好,确实有点出乎预料。
“现在付费和免费是两种不同的拍法和剪法。但我们一开始就是冲着免费去的,希望可以接受更多观众的考核。没有做一卡二卡那种钩子。”
在慎始看来,那种亲情类的,吵架类短剧,情绪流更容易付费,因为它一直有个钩子勾着用户,但免费短剧不是。它的核心是,大家能不能持续追剧,要看的是短剧内容是否连贯,是否流畅。
“
我们一直觉得,免费是更好的未来。我们现在做这样的短剧,也是为后面打基础。
以前付费的时候,我们要把钱花在前10集上,就像短剧前面的3-5秒一样。但是
现在,我们要做的作品是,从头到尾都不烂,认真完成的那种。
”
-
06
关于用户:
谁在为《老千》买单?
既然已经上了免费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付费呢?
在慎始个人看来,可能跟男频剧的题材有关。这类短剧的观众以男性为主。男性消费者不太喜欢随意更换渠道。
比如,男生在
steam上买个游戏直冲需要200块,去淘宝只要130块。但大概率他可能就直接选200块这个,而不是去淘宝买更便宜的。就是会有这种认知差存在。
《老千》这部短剧后台付费用户的地区依次是广州
13.92%、上海10%,其次是重庆、武汉、成都9.63%、深圳、北京。
很奇怪,它的主要用户地区并不是这部短剧的拍摄地,东北或者内蒙。
免费用户的地域跟付费差别不大。让慎始比较自豪的一点是,这部短剧都是
24-30岁的人在充值。这部分人占比42.25%。一般情况下,相比其他短剧,男频短剧付费是比较下沉的,可能30-50是付费的主流。
这说明,《老千》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
07
关于行业:大家都开始用心做作品了
慎始出生在辽宁,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然后留在杭州工作。
在做短剧之前,他原本是开广告公司的,新片场的平台上有他非常多宣传片作品。后来短剧兴起后就开始尝试做短剧。
没想到,做了一部就爆了《淘气小亲亲》,后面就经常有人找过来合作。
对他来说,一个比较大的感受是,短剧发展初期,大家可能都想小成本投资,没想过做多么精良,但是,听花岛率先给短剧行业上了一课。
原来,短剧可以做到这么高质感。
不过,那时候行业还没有开始卷。
因为大家都没有实力去卷,头部短剧公司都在以量取胜。
当时,行业里有一个共识,短剧是一种
100%的消耗品,属于信息流广告,把这个东西做好了就行了。
“那时候专攻剧本,制作方从上游拿到大量高人气的小说原著版权。那时候编剧的话语权是很大的,他最明白哪个点用什么情绪,观众才会看下去,才会付费。一般是不允许导演随意改他们剧本的。”慎始说。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拼的是制作,短剧慢慢从信息流走向了影视作品,同行之间也在暗暗较劲。
-
08
关于编剧:给了导演信任和信心
慎始一再强调,《老千》最能出彩的地方首先是剧本,整个剧是由剧本支撑的,所有的角色都不模糊,非常明确。第二点就是,编剧跟导演之间可以互相信任。
过去,在很多细节上,一般的编剧是不导演随意改动的。但如果拍摄免费的话,更需要导演在拍摄现场便宜行事,而不是
100%还原剧本。
老千的原著作者对慎始是非常放权的。对于画面和细节的处理,他完全放心地交给导演处理。
“所以,我才敢这么拍。正常来说,给我换一家,我可能都不会这么拍。就是在镜头上,在故事节奏上,我都做了降速,有很多地方没有台词,节奏很慢。”
大家看得原来的短剧,都是通过话赶话的方式来拉高观众情绪。你一句我一句,中间顿一下,后面的人再提高声音,再来一句,而且以前短剧中的反派是非常脸谱化的。
但《老千》这部作品,不管是整体节奏,还是在反派处理上的,都是有自己节奏的。剧中三四个反派都是有性格的,人狠话不多。
有很多情节小说里没有,都是后来根据短剧的拍摄规律做了一些调整。比如第一个
boss鬼手。这不是导演执意要加的,而是原著作者在剧本中加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