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图表能让新闻内容更充实好看,但有些错误会让它们变成灾难。总之,这里有10个坑,你可千万别踩。
出品| 外言社
翻译| kewell
编辑| 王茸
如今,可视化新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能把图表做得精准正确的人却始终占少数。
美国《大西洋月刊》在一次调查中发现,互联网上大约95%的可视化内容都是不准确的,不是为了骗点击量就是为了营销。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做出误导性图表和
糟糕的设计?避开这10个坑就行。
图表类型不适合展现数据
在做信息图时,大家最常见的错误就是选择了无法准确反映信息的图表类型。
比如在一些调查问卷中,多选题
最终
经常会出现数据加起来超过100%的情况。这时,就不要使用饼图了。虽然数据本身没有问题,但会让读者感到疑惑。
再如下图:既然是单选题,所有选项加起来肯定是100%,那饼图就比柱状图更直观。如果你就喜欢用柱状图,那也可以。但最好把数据从高到底或从低到高按一定顺序排列,否则就会像下图一样显得很乱。
不同的数据分别适合什么图表,这其中有没有规律?下面这些经验可以参考:
一张图中加入了太多信息
很多制作者都希望做到信息量最大化,但这就忘记了可视化的初衷:让用户一目了然。比如接下来这张图,怕是没什么人能看得下去。
模块比例与数据比例不符
用来代表各个数据的模块比例失真,这在气泡图中很常见。左图中的气泡大小与真实数值不成比例,这就使数据失去了说服力,而右图是修正后的。
一个更直观的反例是这样:
标题无趣且没有信息增量
虽说内容本身更重要,但没有好标题的图表也很难广泛传播。下图就是一个反例,标题《美国的财富、收入和权力情况》完全没有展现任何有新意的信息点,即使内容再精彩,人们恐怕也没有多少兴趣看。
清晰准确比美感更重要
下面这张图看起来似乎挺清爽简洁的,但仔细一看坐标轴上连最基本的标识都没有。有时我们常常会沉浸在“如何设计才更好看”中,却忘了图表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晰和准确。
别强行给读者增加工作量
好的信息图应该把复杂的数据简单化,而不是像下图一样给人们增加认知障碍。
它的主要问题在于将信息点切分得太散,迫使读者的思维在多个模块间来回切换。
下图也是如此,需要读者不断来回比对数据才能看明白。
避免没有意义的对比
有些图表完全是为了对比而对比,实际上并无法帮助用户理解数据,下图就是如此:柱状图的分布本来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再加上各个数据间的差异并不大,这让人们怎么清晰地比较呢?
避免反直觉的数据
排列
要做到一目了然,肯定要合理安排数据的分布,符合直觉逻辑。比如下图中的大小排序可以说是令人
非常
不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