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郁言债市
国盛固收研究,打造极致专业,欢迎关注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商证券研究所  ·  “浙”一周第145期 || 防守与反击:地产与电新 ·  5 天前  
寒飞论债  ·  其实你根本不懂投资(十二) ·  5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顺丰,港股上市 ·  1 周前  
中国证券报  ·  深夜,多次熔断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郁言债市

存款自律定价新规,怎么看

郁言债市  · 公众号  · 证券  · 2024-12-02 10:02

正文

摘 要  


2024年11月29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这两个自律倡议对银行负债成本降低有多大作用,对债券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

量与价的矛盾,降不动的银行负债成本


年初银行业已经历第一轮高息存款整顿,但降成本效果并不显著,根源是负债端的量价矛盾。银行不得不在“缩表”还是“通过高价的非银存款、同业存单维持负债规模”的两难中做出选择。9月相比3月,利率相对低的个人活期、企业活期存款规模分别下降0.63、2.08万亿元,增量集中于成本更高的非银存款与个人定期存款,增幅分别为3.68、2.12万亿元。

规范非银活期存款定价、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本质上可能还是难以有效解决银行负债端量与价的矛盾。对于非银机构而言,若非银存款性价比大幅下降,同业存单、短久期政金债、7天资金融出等低风险且高流动型投资标的或为有效替代。对于享受长期存款服务协议的对公客户而言,若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后期望回报受到影响,可能会选择将资金转投资管产品。对于银行而言,虽然负债“价”得到进一步控制,但负债“量”又会面临下滑的老问题,最终补“量”还得靠提“价”。


存款利率下调,加剧债市收益荒


同业负债成本下降,带来的可能是非银资金利率中枢的下降。当前1.50%的7天逆回购利率或为整改完成后非银活期存款利率的新中枢。如果原本投向非银活期存款的资金无法接受这一收益下降,其操作首选或是寻找流动性较高且收益接近1.75%的新标的。从当前选择来看3个月同业存单、3年期政金债、投放7天逆回购等或都是存款替代的短期选择。拉长时间看,更多的“非银活期存款”逐渐转入资金融出市场,随着非银供给逐渐充裕,非银与银行间的资金分层被轧平,非银资金中枢或稳定下移。


对公存款,“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引入,加剧收益荒,带动票息资产需求。存款的稳定高息优势丧失后,利率下行过程中,债券的资本利得增厚性价比显现。长久期利率,或因银行负债流失压力而略微偏弱,不过实际影响仍取决于央行投放。因而综合来看,新一轮存款利率自律定价机制的调整,对债市偏利好,有助于降低非银资金利率中枢,加速信用票息行情演绎。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信用风险超预期。



2024年11月29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同时剑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这两个自律倡议对银行负债成本降低有多大作用,对债券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


01

量与价的矛盾,降不动的银行负债成本

年初银行业已经历第一轮高息存款整顿,但从结果来看,收效甚微。2024年4月初,禁止银行手工补息政策落地,意在降低银行的高息负债,形式上主要通过“银行-客户”协商沟通方式,终止事先签订的“不规范”补息条约。

从事后结果来看,由于新签订存款利率竞争性普遍较弱,部分机构在短期内面临较大的负债流失挑战,4月虽为常规的季初存款出表期,但大型银行当月的境内存款规模降幅却意外达到4.11万亿元,远远超出历史同期的季节性。从分项上观察,个人活期、企业活期存款首当其冲,环比减少1.24万亿元和1.64万亿元。

考虑到存款规模变化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我们也可以对比3月与6月的存款规模变化,以判断自律整改对银行负债端产生的影响。整体来看,中小行的境内存款规模不降反增,增幅为1.33万亿元,大型银行境内存款规模下降1.69万亿元,其中个人活期、企业活期、企业定期存款规模分别下降0.61、1.40、0.56万亿元。


一轮整改基本完成后,各类存款单价均有所下降。以上市银行2024上半年存款加权平均成本率变化为参考,对公定期、对公活期存款利率分别下行16bp、7bp至2.57%、1.01%,个人定期、个人活期存款利率分别下行20bp、3bp至2.57%、0.23%。然而,即使存款单价明显下降,2024上半年上市银行的加权计息负债率却“稳如泰山”,其读数仅下降3.6bp至2.06%,其中,国有行成本降幅仅为2.6bp。成本难控的问题也使得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处于压缩周期之中,2024年三季度末为1.53%,相比二季度继续下降1bp,较1.80%的安全线渐行渐远。


为什么降成本效果并不显著?根源是负债端的量价矛盾。4月禁止手工补息政策之后,伴随银行存款规模下降而来的,是银行理财和基金规模的增加,资金自发选择回报率更高的投资标的。二季度期间,银行理财、公募债基、货基规模分别大增1.71、1.21、0.70万亿元,“存款替代”逻辑快速演绎。与此同时,存款成本规范化带来的广义利率中枢下行效应、债市的增量配置力量,均有利于推动债市收益率持续下行,由此带来的丰厚资本利得又会重新提升资管类产品的吸引力,进而形成“存款替代型投资”的正循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不得不在“缩表”还是“通过高价的非银存款、同业存单维持负债规模”的两难中做出选择。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银行暂以后者做为短期应对。截至2024年9月末,大型银行境内存款规模已然回升至143.77万亿元,较3月末高出1.60万亿元,但价格相对便宜的个人活期、企业活期存款规模分别下降0.63、2.08万亿元,增量主要集中于非银存款与个人定期存款,增幅分别为3.68、2.12万亿元。

非银存款由于市场化程度不足,机构议价能力强,所以其成本往往也相对较高,例如截至2024上半年末,上市银行同业付息率均值为2.40%,远高于计息负债成本均值的2.06%。“普通存款出表投向非银机构→非银资金通过存款回流银行表内”,这一过程往往会进一步加剧银行的息差压力,进而倒逼普通存款继续降息,利好债市表现,强化“存款替代型投资”的正循环。

规范非银活期存款定价、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本质上可能还是难以有效解决银行负债端量与价的矛盾。对于非银机构而言,若非银存款性价比大幅下降,同业存单、短久期政金债、7天资金融出等低风险且高流动型投资标的或为有效替代。对于享受长期存款服务协议的对公客户而言,若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后期望回报受到影响,可能会选择将资金转投资管产品。对于银行而言,虽然负债“价”得到进一步控制,但负债“量”又会面临下滑的老问题,最终补“量”还得靠提“价”。

当前银行负债量价问题的矛头,或指向资管产品风险收益比的失真。在当前市场中,部分资管类机构会采用特殊的估值优化手段,对其产品的业绩或净值曲线进行平滑处理,进而掩盖产品的估值波动风险。从而既享受利率下行带来的资本利得,净值回撤风险又相对较小,风险收益比突出。因此,从存款客户的视角来看, 存款利率下降之后,“被美化”的资管类产品投资价值便会显著提升,进而使得资金难在存款降息周期内自发接受降价,并停留在银行表内。

资管产品全面净值化,又会加剧债市的波动。2020年全面净值化的第一年,当年末遭遇理财赎回负反馈。在该轮冲击当中,中长期纯债、短期纯债基金指数的最大回撤幅度分别达到1.08%、0.55%,中长期、短期理财指数净值回撤也达到了0.65%、0.80%。因此即便2020年12月后债市收益率已然企稳并逐渐回归下行,资金依旧络绎不绝地由非银端回流银行表内,这也使得2020下半年银行负债成本压力进一步缓解,上市银行加权计息负债成本率由1.98%降至1.93%。

因而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始终面临银行资负压力,和债市平稳发展的两难。如果两者都要兼顾,同时银行的负债端仍要扩张,那么降银行负债成本必然是个慢过程。



02

存款利率下调,加剧债市收益荒

尤其是园区类城投平台在吸引企业入驻时,通常需要以股权/基金形式对企业进行扶持。同业负债成本下降,带来的可能是非银资金利率中枢的下降。据金融时报数据,“2022年至2024年三季度…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基本不随央行政策利率变化,始终维持在1.75%左右的水平。”而在本轮自律倡议当中,“其他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应参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即当前1.50%的7天逆回购利率或为整改完成后非银活期存款利率的新中枢。如果原本投向非银活期存款的资金无法接受这一收益下降,其操作首选或是寻找流动性较高且收益接近1.75%的新标的,从当前选择来看3个月同业存单、3年期政金债、投放7天逆回购等或都是存款替代的短期选择。

拉长时间来看,非银资金中枢或稳定下移。无论是存单还是政金债,都有可能在市场交易行为的驱动下运行至偏低点位,但在“防空转”政策背景下,资金利率的底线相对确定,且会与政策利率保持一定正向利差。因而未来或有更多的“非银活期存款”逐渐转入资金融出市场,随着非银供给逐渐充裕,非银与银行间的资金分层被轧平,这一现象在今年禁止手工补息的4月之后,也曾上演。


对公存款,“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引入,加剧收益荒,带动票息资产需求。“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引入本质上意味着市场上又缺少了一类稳定的高息资产,即原本通过存款服务协议可以锁定一段时间的高息存款,但是现在这些高息存款随时会跟随政策利率调整,不再稳定。存款的稳定高息优势丧失后,利率下行过程中,债券的资本利得增厚性价比显现。因而与2024年4月情形相似,自律逐步落地后,可能会有新一批资金由银行表内流入银行理财、债基、货基、保险等债券类资管产品中。对于这些非银资管产品来说,存款利率也被下调,收益荒加剧,短久期下沉与高等级拉久期策略或受追捧,即能够获得相对高票息的资产,可能均会迎来显著行情。

实际上11月,信用票息行情已然抢跑。信用债表现强势,信用利差普遍收窄,市场抢跑高票息品种,城投债AA- 1Y、AA(2)5Y和AA+10Y信用利差收窄幅度超过20bp。从存量债表现看,收益率2.8%-3%区间11月收益率平均下行幅度最大,为29bp,收益率3%-3.5%、2.5%-2.6%和2.6%-2.8%下行幅度也较大,在26-28bp。伴随较高票息品种收益率下行,信用债收益率2.4%-2.8%区间债券余额占比下降较多,从10月末的37%降至11月末的16%。


长久期利率,或因银行负债流失压力而略微偏弱,不过实际影响仍取决于央行投放。在未来的12月,债市依然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政府债净供给压力,若此时银行负债出现流失压力,势必会影响银行在一级市场的承接意愿与能力,如果个别品种发行不畅,可能会影响债市的整体情绪,进而使得利率定价产生扰动。不过考虑到目前央行对流动性的呵护力度持续偏强,如果年末政府债增发过程中债市产生波澜,央行大概率会通过追加投放,乃至降准等方式,平抑债市波动。

因而综合来看,新一轮存款利率自律定价机制的调整,对债市偏利好,有助于降低非银资金利率中枢,加速信用票息行情演绎。


机构行为观察系列:
之一:银行理财的配债脉络变迁
之二:2023,理财行为的观察
之三:求解银行息差压力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信用风险超预期。若发生超预期的信用风险事件,可能会引发信用债市场调整。


    

文中报告节选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分析师:刘郁

分析师执业编号:S1120524030003

联系人:谢瑞鸿

证券研究报告:《机构行为观察之四:存款自律定价新规,怎么看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日

请向下滑动参见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重要提示及法律声明: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若您并非华西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为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设立及运营。本订阅号不是华西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是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华西证券及华西证券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为使用本订阅号信息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华西证券所有,华西证券对本订阅号及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华西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的星标、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