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专家坐诊信息查询、预约挂号。 医院官网:WWW.CD120.COM 咨询电话:028-85423336 咨询时间:上午9:00~12:00 下午02:00~5:0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家里不建议安装摄像头?民警提醒! ·  昨天  
半月谈  ·  陈晏被提起公诉! ·  2 天前  
中工网  ·  胡劲军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 ·  3 天前  
中工网  ·  胡劲军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 ·  3 天前  
半月谈  ·  全力合围,“职业闭店人”这下悬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今天,华西医院的这位护理专家,站上了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众志成城”主题彩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公众号  ·  · 2019-10-01 13:14

正文

同志们,今天过得有点激动哇?毕竟祖国母亲70周年的大寿,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为她骄傲、为她自豪!

而今天我们华西人更是有点激动,因为在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后面的 “同心共筑中国梦”群众游行 "众志成城" 主题彩车上面,看到了我们华西人的身影。


(成翼娟教授视频截图)

是的,就是这位身着护士服、头戴燕尾帽的优雅老人,她就是我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成翼娟教授,此次她不仅代表华西医院、代表四川大学,更是代表当年参与汶川地震救治的医护团队站上了主题彩车!



为什么成翼娟教授能获得这一殊荣?

因为她是 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了闪闪发光的奖章;

因为她是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树立的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先进典型

因为她是 新中国的同龄人,从事护理工作51年 是新中国护理事业的参与者、见证者;

还因为她先后 四次参与重大地震灾难救援 率领华西护理队伍,圆满完成上千名危重伤员的救治任务;

更因为她至今还活跃在 培养西部优秀护理人才和志愿服务活动中……




01


1949年,成翼娟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医院、病房、病人,所以从小立志,长大也要从医。

1968年,卫校毕业后的她来到四川平武黄羊公社卫生院,开始了护理职业生涯。平武县黄羊公社医院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海拔3000米,是羌、藏少数民族聚居的县。黄羊公社距离县城135里,公社医院的条件极差、设施简陋。

(平武黄羊公社卫生院)


山区没有吃的,粗糙难咽的苞谷面也能凑合果腹;山区没有住的,一张小床、一张课桌,连椅子都放不下的3平方米房间,也能将就;山区没有公路,泥泞山路照样可以行走,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成翼娟克服了吃住行的困难,还在公社医院承担起了多重角色,既是“医生”又是“护士”还是“护理员”。


只要病人需要,她可以挎着出诊箱淌急滩、爬高山;只要病人需要,她背负着吃奶的女儿也要前行;只要病人需要,即使从来没有接生经验,也可以通过煮沸消毒剪刀、镊子,用科学的接生方法保证母子平安;只要病人需要,她凭借医护知识正确诊断,减少麻疹患儿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低。老乡们都知道,在公社医院,有一位从城里来的,能吃苦还很能干的姑娘。


至今成翼娟都还记得,在调离黄羊公社时,老乡们用背篼背着她的行李,送了一程又一程。




02


在成翼娟50余年的护理职业生涯中,曾经经历过四次地震灾害救援,其中两次让她记忆深刻。

第一次: 1976年8月16日

松潘--平武7.2级地震


松潘平武地震发生时,成翼娟就在平武县水晶区卫生院工作,在生与死的选择中,她毅然选择坚守灾区一线。当她的父母委托奔赴重灾区的绵阳专区医院医疗队找到她时,她已经在当地参与伤员救治了数天,而当医疗队提出要接她回城时,她断然拒绝了。


“一个医务人员,怎么能够在危急时刻离开她的患者?!” 她毅然将年幼的女儿送上汽车,迅速投入到灾后救援中。每天,她的主要工作就是背着出诊箱巡诊,给地震伤员送医送药。地震后山区多处交通阻断,送医送药上门到一户人家常常走上大半天,由于经常遇上两山中间相隔湍急的河流, 滑溜索 就成了走路之外最常用的出诊方式。

看着深不可测的河谷,听着湍急奔腾的江水,握着钢丝的手心满是汗水,但为了尽快把药送到对岸伤员的手中,只有给自己不断说“不怕不怕”……


当时,正好有来自北京的记者来平武采访报道地震情况,路过时正好拍下了成翼娟过溜索的照片。



第二次:2008年5月12日

汶川8.0级地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时,时任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的成翼娟正在北京参加护士节活动,看到电视里交通中断、大量人员伤亡的画面,她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赶快回到医院!由于成都机场停运,5月13日凌晨,她好不容易搭乘最早的一班飞机辗转重庆,几经周折才赶回成都,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中。


地震后 将患者紧急转运到门诊广场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受伤患者伤情危重、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专业训练不充分……从灾区转送过来的患者不断增多,华西护理团队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连续奋战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华西的医务人员比平时更加没有下班、加班的概念,成翼娟自己每天也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


地震伤员多

护理要求高


在2800多名危重伤员中,有一名16岁羌族姑娘小段,让成翼娟特别揪心——

小段是北川中学的一名高中生,在ICU第一次见到她时,截肢后的伤口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身体病痛的折磨加上失去亲人的悲痛,情绪非常低落。经过治疗,小段的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新问题出现了,她变得“叛逆”,白天睡觉,晚上不停哭闹“折磨”护士,非常不配合治疗。

(小段在华西接受治疗)

成翼娟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淘气”,而是灾难后心理创伤的症状。于是,护理团队想尽办法疏解她的情绪,成翼娟每天都去ICU看望她,鼓励她勇敢面对伤残,一步步走出阴霾。


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小段终于可以出院了,出院前她对成翼娟说:“成婆婆,您可不要把我忘了!”对成翼娟来说,怎么可能会忘记,经过这一年多的相处,和小段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前段时间,得知小段已经考上了研究生,成翼娟激动不已。


(看到小段的近照,成婆婆非常欣慰)

从平武到汶川,通过应急救援实践中不断的成长和总结,成翼娟对灾难护理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后来在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 时,她积极参与医疗救援工作,和其它拥有丰富应急救援经验的华西护理人一起,在救援过程中承担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03


自己长在地区医院,从最基层的公社医院、区医院、县医院,一步一步走到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成翼娟深知,要领导好华西这支近3000人的护理队伍,培养人才、带好队伍、发展学科,是作为华西护理带队者的工作重点。


她在国内率先进行整体护理改革,以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推动模式创新,使护理质量大幅提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

她作为四川省护理学会理事长,积极推动四川专科护士培养,2009~2016年,四川已建立15个专业12个专科护士培养基地,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护理专科骨干上万名;

她在院内培养了ICU、伤口造口、糖尿病教育、康复护理、PICC等12个专业的多名专科护士,有3个专业作为中华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培养认证基地。

她所带领的团队多次被评为四川省护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0年,华西医院护理被原卫生部评选为临床重点专科。




她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重视护理专业教学团队的组织与建设,护理团队主/参编各级各类护理专业教材99部, 5项填补国内空白,其中《护理学基础》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她历年发表论文157篇,专利5项,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获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成都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先后出版《整体护理理论基础与实践》《整体护理实践》两本专著,成为国内同行先进理念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04


2012年成翼娟退休后返聘到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她走进社区、乡村,走进学校、基层,开展义诊和健康宣教,把健康知识送到老百姓身边,帮助基层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护理培训:

从针对护理中高层管理者的专业岗位培训,到举办华西网络联盟医院管理能力提升系列培训,到为单体医院开班专项护理管理培训班,截止2019年9月,培训班已成功开办15期,共培养来自全国22省60市的892名高级护理管理者。



志愿者服务:

2013年成翼娟加入了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担任总队副理事长,几年来,她负责的四川省、新疆、西藏、重庆区域共成立了分队60支、支队249支,组织策划了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2013年8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第四十四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现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莫雷尔宣读了成翼娟的颁奖词——

不知疲倦地翻越了一座座山,为最偏远地区的病人带去医疗护理服务。感谢成翼娟用自己的事迹诠释着承诺与奉献,挽救着困难群体的生命,并为全社会发展和推广人道思想与人道行动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那枚沉甸甸的奖章,成翼娟激动不已,在她看来,这是对她护理职业生涯最大的肯定,更激励着她立志为中国护理事业更多地发挥余热。



西部护理联盟:

2015年8月,在成翼娟66岁这一年,她主动牵头动员西部十省一市护理人,成立了“中国西部护理联盟”。联盟成立五年来,他们通过建立项目组,整合西部地区先进医院内的优质专家资源,通过设计调查方案、摸底调研、大数据分析、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现西部整体护理水平的快速发展和提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