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搞艺术一横
“同行免入,面斥不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网传“河南大妈索要彩头拦婚车扔砖头”?回应来了 ·  16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梁东雁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16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2025年高考时间定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搞艺术一横

如果在首尔只能逛一天,那么看这篇就够了

搞艺术一横  · 公众号  ·  · 2019-10-03 19:09

正文

点击上方“搞艺术一横”可以订阅我


如果你想通过旅行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的话,那么韩国很显然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以娱乐业为依托的旷日持久的文化输出,早已将这个国度变成一个特殊的存在:明明是初次到访,却似故人重逢,得哪儿都透着亲切感,每条街道都已在脑海中印象深刻。但实际走走,又觉得是雾里看花,是无法企及的陌生,从镜像中所见都是管中窥豹,所得却只是扁平化、精心粉饰过的一面。


好在我有时尚滤镜,也总是惯用审美来做标尺,来试图解析旅行地的生活常态。而这一次虽然是紧锣密鼓的到访,但我依然抽时间完成探店。以下的这几间声名赫赫的买手店,恰好给我留下了首尔的各个侧面印象。


BEAKER

简洁有趣


第一天在首尔逛街时,抱怨没有哪一个店面能让我留下深刻印象,评论里很一致地建议我去Beaker看看。


那么当然是要去的。


进去之后的第一秒钟,就明白它民间口碑如此之好的缘由: 选品有趣而简洁,风格高度统一 ,且价位设置也很取巧,基本上一楼的本土品牌对于大家来说都属于平易近人的范畴。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基本人人进来都能买得到东西。







而有趣,其实是一个玄学命题。每一季都对各种古怪元素信手拈来,那当然是有趣。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Beaker可能更接近于常人认知中的“有趣”,意想不到的卡通图案,活泼鲜妍的配色,毛线针织或丝绸拼接的手提袋,再加上落肩短款的仿皮草外套…… 这些毫无搭配压力的单品,构成了Beaker的有趣的氛围。



除了Low Classic, Recto等耳熟能详的本地设计师品牌,Beaker的选品也够与时俱进。譬如之前我曾mark过韩国版“暗黑风”A'momento,但是因为时间不够未能去实体店一探究竟,结果进到Beaker之后,发现它正好就摆在货架上,也算得偿所愿。这也是逛大型集合店的好处——适合发现与探索,在对本地设计风格还懵懵懂懂时,最有效率地定位到适合自己的单品。


top: Recto  bottom: Auralee


韩国的买手店都对陈设和装饰风格颇为讲究,且除了服饰外,还会兼顾家居线与设计类杂志,另外一定不忘辟出一隅来陈设咖啡机。总之每一家看上去都是在围绕着“生活方式”四字大作文章。



竞争如此激烈,想要出位当然要凭点硬马硬桥的真功夫。而让Beaker没有泯然于众人的巧思在于,以废旧或是再回收的家具来做陈列展示架,或者仅仅用于空间的分割。废弃的衣柜改装成试衣间,工业风的管道充作衣架。在细节上十二分用心,衬托着可爱单品们,确实能让人购买欲大增。


Rare Market

新奇时髦


很多人写攻略时,都会评价Rare Market平平无奇,只是顶着权志龙姐姐的名号而已。


实际上可能只是不对路而已。 倘若你将它视为韩国版的LN-CC,就会很快理解到它所提倡的风格了。


让我们先直奔二楼,这儿从这两年大热的Kwaidan Editions, 甚至中国设计师品牌Samuel Gui Yang以及Renlisu都有stock。 比较跳脱的地方在于还有一列货架摆满Alessandra Rich的垫肩套装和夸张首饰——完全是韩国当红女团的穿衣路线。



left: Kiko Kostadinov与asics的合作款

right: Sies Marjan


如果你并不是精通于时装文化的人,可能很难从这些前卫摩登的衣服中找到共鸣,更不用说亲身试穿。但倘若你早就在窥探这些“怪”品牌的话,那么一定会在此如鱼得水。


而当我们顺着混凝土风格的台阶绕到一楼时,就会发现Rare Market在中国消费者中的口碑,八成是靠We11done建立起来的。



We11done是Rare的自创品牌,据说名字来源是店内11位风格鲜明的sales。 如同所有“穿而优则创立品牌”的时髦人一样,We11done的背景,决定了它完全知道什么样的版型才能最大程度凸显身材优势、最明白消费者在临出门的百忙之中最想抓起哪件衣服,也最了解时下刮来的是哪阵风。


Bell&Noeveau

Remade天堂


真正有vintage文化的城市并不算多,而首尔的vintage boutique也远远未成规模。 但它特殊的地方在于,将remade这种风格发扬光大。


所谓remade,指的是在古着品上加入一些personalized元素,使得它变得独一无二。 如此一来,店主自己的品位就很重要了,因为折腾那些复古monogram折腾得够好,就能哄得大家心甘情愿地加价买单,反之,则会沦为无人问津。 在这方面,韩国品牌readymade算是个中翘楚。







而Bell&Noeveau,也是深谙vintage remade的熟手。 这座开在新秀洞附近地下室的店面,和所有的古着店一样,有着挤挤挨挨的陈设,各类二手包以及饰品攀爬蜿蜒在一起,要凑近了仔细辨认,才能搞明白它们的构造和其上点缀的装饰。



客观地来说,Bell&Noeveau用以再创作的包的成色都不尽如人意,比如Chanel菱格纹包的皮质粗糙,虽然重新上漆修补过,但包型还是出卖了年代感。 但也正因为如此,店主才会大胆地在上面涂鸦。 较为感人的地方是,价格着实是很厚道的。 倘若你不想沉迷于千篇一律的monogram,或者想感受全世界再无二家的vintage remade文化,那么绝对值得到此一游。


Boon The Shop

摩登现代


无论如何,来首尔的人是不可能不到Boon The Shop转一圈的,哪怕你所做的只是进门——在四层楼间快速并矜持地走一圈——两手空空地出门,那你也还是应该转一圈。



去了Boon The Shop,你才有可能切实感受到韩国的整体着装倾向—— 极端女性化、注重装饰、对潮流狂热追捧。


表现在实际货品上,就是你能感受到即使是同样的品牌,Boon The Shop相较于其他买手店,更钟爱于选择那些设计复杂亮眼的款式。



不过,Boon The Shop近二十年的历史以及目前首尔数一数二的体量,还是能够带给大家一些逛别的店所没有的感受——例如包罗万象,你所能想到的当下大热或者老牌设计师品牌,都能在此找到。 随便走走亦是一堂时尚教育课,至少逛街出来后,对本季趋势就有了一个宏观上的掌握(although我并不是时尚协会主席,并没有人要求我来宏观掌握一下)。



我的敬意还表现在实际购买上,当时临近下班,随便逛了半层楼面,不知不觉就买下本次最大额度的一单,有点张口结舌,又有点体会到大型百货商城的购物体验——管你在社交网络上如何吐槽,反正来了就得先交钱。


10 Corso Como

注重lifteshtyle


我逛过好几个城市的10 Corso Como,老实说意大利本部的那些我都感想平平,然而首尔的10CC不愧是声名在外,完全扭转了我的印象。







买手的眼光精准甚至称得上惊艳,家居生活部门更是值得一探。在别的城市中难得一见的大型家居用品,在这儿竟然奢侈地摆满了整屋,琳琅满目好似要装修出一百个奢侈楼盘的样板间。



也许10CC本身就是致力于服务高端消费市场,而清潭洞的那间就更是只有名媛才来光顾,所以整体脱离了青少年的稚气,以优雅为主心骨,再调味了些趣致、设计感强。


举例来说,如果你是简约纯粹风格爱好者,那它就会提供Khaite以及Lemaire;但如果你想出席特殊场合,但不想穿得过于死气沉沉,那sales八成会推荐给你以拼接来消弭“正式感”的Monse。



10CC与意大利老牌关系都很好,常年有复刻款的古董鞋以及博物馆系列手包,这对于近期旅行路线不会安排佛罗伦萨的购物精来说,也是一个福音。而买手的工作内容,则是将意式审美中最适合亚洲人穿着的部分挑选出来,我在试衣间里待满半个小时的感受是,的确命中率很高,完全掐中了我的口味。



所以,以上几间店,其实也在侧面作证了我对本地人群的整体印象。她们极度重视外在形象,你很少看到不“精致”的女孩。年轻姑娘们姿态妍活,全副武装,到了夜晚发型也一丝不乱,妆容更是牢牢贴在脸上。不禁想抓住她们盘问,到底做了什么手脚才能让自己永不狼狈。


但其实,我反而对那些“不太年轻了”的女性们印象深刻。


有一天下午我和摄影师坐在小小咖啡店里休息,离开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对对方说“刚才旁边那两个人好美”。


这两个人都上了点年纪,穿着白衬衫长裤,座椅上放了Alaia梯形镭射镂花手提包。看似是不太打眼的装扮,但偏偏整个人舒展得不得了,脸上似蒙着淡淡光晕,脊背也挺得笔直,让人完全忍不住想多偷窥几眼。


是的,我在这儿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个年龄段的女性都有独属她们自己的美,也不会被时尚裹挟,硬穿年轻化的衣服。她们有自己的品味,和独到的见解,是将爱护自己数十年如一日做到极致,才可能展现出的状态。


如果说这个感受在逛街的时候还有点朦朦胧胧的话,那么在随后兰蔻菁纯的展览之中,却是得到了一个最好的归纳总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