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看指数和交易数据——
这几天市场开始在讨论
「东升西降」
,主要是因为德银分析师Peter Milliken写了个报告《China eats the world》,狂吹中国资产。
美银的著名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也跟着吹。
像是中概ETF KraneShares的单日流入,已经创下10月3日以来最大值了。
毕竟基本面还是有一些积极信号在的——
像是
房地产
方面,我看到一个数据,是1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套数同比上涨10%(因为去年春节是2月份,错峰了),不过成交价环比和同比都增长了1%,这是比较好的信号。
票房
的消费也不错,截至2月5日9:00,2025年春节档票房为95.10亿元,历史新高(数据:国家电影局)。
《哪吒2》更是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干翻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记录。
看来电影票还是比股票更让人心甘情愿掏钱。
今年的逻辑可能是
「否极泰来」
。
当消费者和企业家已经习惯了「低增速」的预期,也不大会继续hold着那么多钱观望着,而是会开始消费投资了。
美股方面倒是岌岌可危——
除了DeepSeek R1带来的冲击,市场更多的还是在关注美联储降不降息。
美联储迟迟不继续降息,主要还是担心通胀卷土重来(毕竟印钱除了拉高股市经济,也会增加通胀)。
目前看,降息预期有「三座大山」要留意——
第一,
关税
。
关税会增加物价。
虽然川普暂缓了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加税,不过还在继续挥舞着关税大棒。
2月7日他在跟日本领导人见面时,提出要缩减贸易逆差,不然以后也要「关税伺候」。
而且他还表示说,下周一或周二会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措施」(针对所有国家)。
消息出来后,美元刷新日高,美股也应声下跌(毕竟降息概率小了)。
也有些国家/地区开始自救,比如欧盟就提议说要对美国汽车降税,随后欧元的跌幅就收窄了。
第二,
就业数据
。
就业市场火热,工资会上涨,这会提高企业成本,让企业加价(「工资-物价螺旋」)。
周五公布了1月美国非农业就业报告,虽然1月份的新增就业人口14.3万低于预期(17.5万),不过前两个月的却被大幅上修了10万,而且失业率4.0%也低于4.1%。
美联储的喉舌Nick Timiraos评价说,1月就业报告难改美联储观望态度。
另外周五的时候,美联储发布了
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
。
下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要到国会去念这份报告,并接受拷问。
报告里头也提到说,「在考虑进一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范围和时机时,委员会将仔细评估新发布的数据、不断演变的经济前景以及风险的平衡情况。」
第三,
川普对降息的态度
。
美国财长Bessent正式上任后,在多个场合强调说,政府关注的不是美联储降不降息,也没有施压鲍威尔降息。
他们更关注的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而不是美联储调控的短期利率。
美国政府打算通过压降能源价格来降通胀,让马斯克的DOGE(政府效率部门)削减无效财政开支来实现这一点。
接下来我们可以关注下周国会听证会上鲍威尔都说了啥。
还有周一周二川普的动向。
目前货币、信用和全球指标如下——
节后流动性有所恢复,指标从0.3翻倍到了0.6。
有意思的是,中国30年期国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1.7993%,续创自2007年有纪录以来新低(Bloomberg有记录以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定调了今年的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后续货币指标重回宽松区间问题不大。
12月
社融
增速反弹了一点,主要还是靠天量政府债给托着,信用指标升到了0.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今年会加大财政赤字,紧信用将逐步转松,恢复到中性区间。
市场调整后,美联储密切关注的圣路易斯金融压力指数大幅下降,交易指标涨到了2.4的宽松区间。
在美国优先政策的威胁下,叠加美联储预期降息幅度的缩窄,大A有回调,回吐了很多前期的涨幅,
保持高防御性的仓位还是很重要的
(上次国庆假期后的调仓,目前我们大部分仓位还是在固收)。
好在政策大招都还没出尽,回调创造了进场机会。我们继续加仓。
其中100%投资至「九维狐权益」组合,0%投资到「九维狐固收」组合(恢复权益的定投设置)。
如果你认可上述投资逻辑的话,可以点击以下链接跟车——
最后也提醒下:
投资股票等风险资产,自然还是尽量用长期资金的好。
Wharton的教授Jeremy J. Siegel在《Stocks for the long run》一书中统计了过去200年股票、债券和国债的风险(用的是标准差),发现如果持有期限足够长(20+年),那么持有股票的风险反而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