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头条
云计算领域科技媒体:传播观点,传播价值,连接商业与技术;Web:www.yuntoutiao.com ,欢迎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云头条

华为云的“变形记”,从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

云头条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8-09-25 16: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相对于以软件创新为主的Cloud1.0时代,Cloud2.0时代要更进一步,芯片和硬件创新是常态。在未来商业模式与技术快速发展的双重驱动下,互联网企业的部分应用将从通用硬件转向垂直整合系统;从资源型服务转向能力型服务。Cloud2.0时代,客户主体从开发者和互联网公司转变成传统企业和政府机构。后两类客户的需求不是把IT系统换掉那么简单,而是要改变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转型——这需要云上大量合作伙伴和创新型公司来协作才能平稳实现。

对于云服务提供商们来说,这既是一次“吃蛋糕”的大好机遇,也是考验其服务意识和企业责任感的重要时刻。诚然,公有云的特性,正在强迫ICT厂商从产品思维转变至服务思维,谁能转变得彻底,谁就能掌握住属于自己的一番未来。

Gartner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全球公有云的市场规模将在明年达到2000亿美元以上,但目前整个行业却已呈现逐步步入“寡头”时代的趋势——位于行业头部的供应商与位于尾部的供应商之间的份额差距将愈来愈大。

2017年3月,华为Cloud BU成立;同年8 月,升级为与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平级的一级部门,这一举动昭示着公有云业务被华为定位为公司的重要战略。华为对于公有云业务所制定的目标很明确:成为“全球5朵云之一”。

那么,起步晚了一拍的华为云,会以怎样的战略突破困境、实现其目标?我们或许可以从最新一期《财经天下周刊》封面报道《华为云的快与慢》中,看到些许“奥秘”。

转变思维方式 适应服务供应商的角色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华为云BU升级为一级部门这一年间,所给出的数据:

到目前为止,华为云已上线16大类、超过120个云服务。在各种解决方案上,华为云已经覆盖制造、医疗、电商、车联网、SAP、HPC、IoT等不同领域,总数达到60多个。哈药集团、安踏、太平洋保险、PSA雪铁龙集团、东风汽车、贝瑞基因等知名企业都成为了华为云的客户。今年上半年,华为云同比增收7倍。

这样的增速颇为可观。实际上,华为云是同期全球业务增速最快的公有云供应商。

对于这样惊艳的爆发力,《财经天下周刊》给出比喻是“像是点了火的火箭”。我们着实很好奇:华为云到底是怎样给自己“点火”的呢?

一方面,需要看到:华为云团队是由集团内各原有部门中具备云能力的精英们组成,他们在硬件、软件、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这确保了全新的公有云业务基础坚实。全球权威调研机构Forrester于7月12日发表相关报告,称华为云已是中国全栈公有云平台的领导者。

在另一方面,郑叶来一直强调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逻辑,更是支撑华为云快步向前的一种“无形经营资产”。其实,类似的原则性话语,是很多企业的经营者总爱挂在嘴边的,但就是这样一句已司空见惯的话,却可谓“说来轻巧,践行难”。然而,华为云正是以踏实,可靠的服务、务实的实干精神,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任。

郑叶来和华为云BU是怎样理解“服务”这一看似简单的词语的呢?

要做到在公有云业务上的“以客户为中心”,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一定行不通,必须将思路从产品型转变到服务型。必须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这是郑叶来的深刻感悟。


“我先从自己开始。” 郑叶来说。既然想通了要做怎样的改变,他就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做起。

华为云在今年年初投资建设了内部在线运营平台,郑叶来亲自登陆系统查看整体运营数据和客户使用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一个电话追过去核实。一边有意减少会议,一边不停地把自身学习改变中的体悟和团队讨论后再给大家“洗脑”。在这种“身先士卒”的引领下,华为云业务团队也逐渐扭转着思维方式,并投入到埋头实干中。

在“冲锋”的过程中,团队感受到做服务与做产品的巨大差异,并开始启用创新的“打法”:修改原有的IPD流程和工具,重构新的流程和工具,以适应云服务要快速迭代和为客户不断创新的需求。


对此,华为云内部主张将目光聚焦在客户身上,而不是竞争者身上——只有沉下心,沉住气,眼睛朝着客户稳扎稳打,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其带来价值,才能守住华为30年的商誉财富,赢得客户口碑。

凭借着技术积淀上的优势和华为云自带节奏的快慢逻辑,华为云这枚“火箭”飞得够快。然而,郑叶来却有另外的打算。

一脚老司机般的“点刹”,让华为云的产品上线速率暂缓了下来。明明已经确立了技术和服务全方位的差异化优势,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尽可能迅速地扩展更多业务、拿下更多份额呢?

“我们没那么着急。”

对此,郑叶来也阐释了他的逻辑:跑得太快,服务不好客户,会引发系统性问题,所以要稳一稳,把基础功能做扎实。华为云BU的优先任务是扎扎实实地把产品做好,提升竞争力——这也恰恰是华为一贯的行事风格。

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


深厚的技术实力和优质的服务能力,令华为云得到很多客户的信赖,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选择采用华为云的产品来进行数字化转型或实现业务拓展。

这得益于华为云深入行业及其应用场景,为各个客户进行“量体裁衣”的开发。毕竟,很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才刚开始。

“我们调研过全国很多软件园区和制造业聚集区,多数软件企业都是100人以下且开发能力不强的小企业,而在部分制造区域,有研发投入的制造企业占比仅为5%,在另一些较发达区域也不超过15%。” 中软国际提供的信息证实了目前的情况。


作为第一个与华为云同舟共济的合作伙伴,中软国际正基于华为云,面向软件园区提供软件开发服务,提高企业开发效率;围绕智能制造打造核心工业软件生态,包括诊断、仿真、MES等服务,通过华为云普惠中小制造企业。


同时,中软国际成立的“解放号图灵研究院”在其有关数字城市、智能制造和金融科技等方向上,将核心的上层软件、应用与华为云的硬件、芯片、系统软件、基础设施层软件及服务相整合,这恰恰就是郑叶来所说的“把行业‘Know How’公司的最佳实践和创新整合,形成独特的、服务于解决客户问题”的创新垂直方案。同时,这也践行了郑叶来所讲的:人工智能要真正与行业应用场景相结合,变成“用得起,用得好,且用得放心”。


华为云上最早的SaaS伙伴之一 泰克教育 今年春季把基于华为云的在线教育带入大学。大学生可及时学到华为的大数据、机器学习等课程。在公有云的运行机制下,这种教学项目以按需收费、响应迅速、资源丰富等特性获得院校方面的高度赞赏。另一家创业公司数喜科技,基于华为云通信会议服务,通过二次开发,形成更适配政企用户应用场景的在线视频会议服务。

“谁会怀疑华为的技术?“正如合作伙伴CEO对于华为云的评价,”华为云的更迭非常快。因为他现有技术资源丰富,新技术发展脚步也快。这从他们公有云服务的上线速率就看得出。“

全球化的华为云 将优质服务带给全球客户


华为一直是全球化的企业,在公有云业务方面自然也不会例外。

华为云从一出生就是全球化的。今年3月华为云中国香港节点开服,向亚太市场提供服务。而同月落地的俄罗斯节点,更是唯一一个在当地落地的公有云,能够有效地确保客户数据和信息都留在俄罗斯境内。


在欧洲、拉美等地,华为与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法国电信等本土运营商合作,推进伙伴公有云业务发展。

9月20日,华为云泰国节点也宣布开服,为东南亚地区提供服务。

到今年年底,海外大部分地区可以使用华为云服务。

后发先制、从开始就将视野落在全球范围,面向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云服务;深入解决客户的痛点,不断给客户带来价值。“以客户为中心”,华为云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这样一枚“点了火的火箭“,不仅可以飞得很快、飞得很高,甚至还能自己掌控加减速。

如此显著的差异化、优质化,难怪Forrester会迫不及待地将这支年轻的团队定位在“中国全栈公有云的领导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