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李珣
1月22日,河北邢台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司国亮面对众人,将一杯经处理过的钢厂中水一饮而尽。
这个镜头近日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关注。
“我在那里喝的次数多了,每次陪同客人或者领导考察,企业告诉客人这水可以喝,我都先喝。”1月24日晚,司国亮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电话采访时介绍,邢台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中心深度处理后的中水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司国亮告诉澎湃新闻,这家企业不满足于达标排放,处理过的污水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是“环保治理无上限”理念的体现。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如今被当地视作邢台治污历程中垂范企业社会责任的典型,这家企业也曾污染严重,这样的蜕变反映出邢台这座重工业、重污染城市治污历程的苦辣酸甜。
1月22日,邢台市环保局局长司国亮接过水杯,将处理过后的污水一饮而尽。 (本文图片均来自中国青年网
)
“我是2014年4月份从邢台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岗位上到环保局当局长,当时的邢台在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市委市政府给我下责任状,必须当年摆脱倒数第一。“谈及德龙钢铁及邢台治污的经历,司国亮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2014年7月份,邢台摆脱倒数第一,之后没当过倒数第一。”司国亮说。
不过,2016年邢台市仍在全国74城空气质量倒数十名之内。
根据环保部2017年1月20日发布的“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状况”通报,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衡水、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唐山、郑州、西安、济南和太原市。
邢台治污,前路仍长。
未经处理的污水、处理后的污水和纯净水对比。
每次陪同客人去都会喝钢厂净化后的水
澎湃新闻:
你了解喝下去的水的检测结果吗?是几类水?担心过水质问题吗?
司国亮:
没有担心过水质有问题。这家工厂处理过的污水可以出具检测报告,达到了国家饮用水的标准,只能说喝了没什么感觉,不影响健康,和矿泉水一样。我在那里喝的次数多了,每次陪同客人或者领导考察,企业告诉客人这水可以喝,我都先喝。
澎湃新闻:
怎么会想到这样做,有什么契机吗?
司国亮:
德龙钢铁在治理污染上走在前列是事实,环保部推荐9省20市来这考察学习的时候,每次我都和(德龙)老总喝这水,这不是作秀。
首先这是对企业的认可,其次是之前有舆论说某地环保局长称水治理的多么好,大家喊环保局长下去游泳,他不敢下去,但是我就敢亲自喝,环保局长敢亲身体验,让大家看看企业能真正治理好污染。
我是土生土长的邢台本地人,做环保是为父老乡亲着想,也是环保局长的职责,没有作秀的成分。
那天喝这水也不是有意,县长也喝了,我也喝了,(来访的)中宣部网信办领导也喝了,但是可能环保局长身份特殊,媒体热衷于报道我喝水的镜头,我出于工作考虑也就顺其自然了。
澎湃新闻:
有网友评论道,局长能天天喝这水吗?你如何看待这种半开玩笑式的问题?
司国亮:
无论哪个企业处理的污水都不是用于满足居民的饮用需求的,钻这个牛角尖意义不大,只是说污水处理得效果好,即使喝了也不影响健康。
(德龙)这个企业是零排放,污水不外排,污水处理后再用于工艺流程,能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是按照工业旅游企业标准来建设的。
澎湃新闻:
我们了解到这家钢铁厂在2014年时污染还较严重,其间这家钢铁企业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司国亮:
我是2014年4月21日从市政府副秘书长任上到环保局任局长的,4月25日到德龙钢铁检查,半夜里去,到早上离开的时候,满脸都是黑,眼窝子都是灰,鞋上衣服上都是尘,所以说当时情况很严重,我们依法对它采取了措施。
但这家企业老板社会责任感非常强,管理层环保意识比较强。检查谈话后,企业迅速采取措施,立即进行治理,当年投入大约2.8亿,实现了达标排放、湿地清扫、在线监测等,不但把扬尘治了,还把水也治了。
德龙钢铁治理力度比较大,他们老总表态说要做国内钢铁企业的标杆,我们给他定了一个“环保治理无上限”的理念,尽管达标排放,但是现在的环境容量不够容纳周围重化工业围城所导致的的巨大排放量,所以还要往深度治理,他们也很配合。
金鱼在经过处理的污水中欢快地游着。
澎湃新闻:
你认为这种蜕变有何意义,是否可复制?
司国亮:
在邢台,不敢说全部企业达到这个标准,但是这种巨大的变化基本上得到复制了。
我们在邢台复制这种样板,复制的程度我不敢说全部达到,但有的企业确实变化很大,全市的工业企业都实现了达标排放,应该说是个不错的成果。
“环保无上限”,尽管环保部规定了标准,但是为什么达标了还污染这么严重,原因还是超过了环境容量,我们认为应该提倡上不封顶,深度治理。
“2014年邢台企业大面积偷排”
澎湃新闻:
近年来邢台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污染问题备受关注,邢台污染问题由何而来?
司国亮:
2014年,当时的邢台空气质量全国排名倒数第一,市委市政府面对这种情况,压力很大。
邢台经济社会的发展都面临巨大压力,污染问题人人憎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百姓生活都有压力,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摆脱被动局面。
邢台市区周边有133家比较大的燃煤企业,一年的燃煤量是1600万吨,并且在市区周边25公里半径内集中,所以污染肯定是比较明显的。
市委市政府给我下责任状,必须当年摆脱倒数第一。
通过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必须首先解决煤污染严重的问题。
问题在哪儿?也不能光拍脑门说。我们4月21号新班子组成,4月23号晚上,组织执法大队来开会,来了之后纪检书记把守门口,办公室主任和监察室主任在会议室收缴手机,公安参与。当时没有公安进不去厂,企业算不算偷排就是一个开关的区别,短时间内进不去,厂方开关一按什么都查不到。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查一个真正的排放情况,必须以防万一。
我们运用这种办法连续多个晚上去查,发现当时邢台企业不达标排放问题突出,企业大面积偷排,情况非常严重,处于无序管理的状态。
病根找到了。但当时查的都是邢台市区最大的企业,等查到第四家的时候,邢台市里各企业都开始给政府反映意见。如果不是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定、支持,光靠环保部门不可能做好。
时任邢台市长孟祥伟说了一句话:“不达标的关停。”市政府决定要求所有企业在当年9月底之前必须达标排放。
澎湃新闻:
随后邢台采取了哪些措施?
司国亮:
当时查了几家企业,开了历史上最大的罚单。
当地一家大型焦化厂被罚了245万,抓了4个人,一下把邢台市所有的重污染企业都镇住了,纷纷开始治理,脱硫、脱焦、除尘。我们当年让全部达标排放,没达标的企业有87家,达标的1816家。没达标的都被关停了。
但达标排放不是没有污染,只是达到国家和省的最低排放标准。
我们还根据邢台市污染集中,重化工围城的实际,除了管理有组织排放,对无组织排放也进行治理,要求企业实现里料入仓、封闭仓库、湿水清扫、皮带传送。
此外,整治企业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招投标手段引进国内诚信度高的企业进行第三方管理,我们把管理权收到市环保局,企业管理费不直接交到第三方公司。
因为如果不这样,第三方公司和企业有合起来造假的可能,环保局设立了一道保险丝,真正实现了对企业污染的管控,实现了面源污染有效管理,企业基本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