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陆奇离职不到一年,百度搜索业务老大向海龙突然下课。如果加上之前被免职的“太子”李明远,三位最有可能成为接班人的高管已经相继离开百度。
中国互联网20多年的历史,其实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十字路口:在创始人之外,究竟什么样的人适合领军?
创业靠创始人。找人找钱、单点突破、超强执行力……这些特点几乎是所有互联网大佬的共性。成为巨头的过程,就是一家创业公司实现线性增长的过程。
百度在搜索市场、腾讯在社交市场、阿里在电商市场,都是一骑绝尘、直捣黄龙。打江山的过程是直线的、单向的、纵深的。赛道长不长,全靠司机稳不稳。创始人第一重要。
但做大不一样,互联网竞争是无边界的竞争,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成为巨头的同时,也意味着线性增长模式的终结。纵向开拓让位于横向创新,核心能力比核心业务更重要。
做大的过程,就是边界和内涵不断被重新定义的过程。创始人不仅需要能够领兵打仗的人,而且是必须打胜仗的人。Why?互联网草莽时期,是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是问题,因为机会大大滴多。东边不亮西边亮。
但如今的互联网,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是巨头垄断下的“计划经济”:一个风口或者一个赛道出来,巨头可以第一时间投入重兵、巨资去布局。这是巨头之间的竞赛,一招不慎就有可能满盘皆输,所以需要能够打通新航道,找到非线性增长的将帅之才。
当巴菲特准备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时,他会非常看重管理层的一个特质,即抗拒惯性驱使的能力。说白了就是一个CEO不给自己设限的能力。
纵观中国互联网巨头里面打过胜仗的大将,主要战绩都来自于核心业务之外。阿里CEO张勇先后带出了B2C和新零售业务、新浪CEO曹国伟在门户之外做成了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京东数科CEO陈生强在电商之外帮助刘强东做成了一个超千亿估值的超级科技独角兽。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背景: 都是财务或金融行业出身,然后在大平台取得了自己的江湖投名状。表面上看,财务或金融出身的人,对数字敏感,眼里只有财报,以至马云当年说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当CEO”的论断。
但对于已经成型的互联网大平台来说,财务出身的高管往往具有一种特别的思维能力。他们一旦得到机会,就很有可能从CFO进化到CEO,开辟新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