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量化基金
北京量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依靠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投资于股票、期货、固定收益类资产及其他衍生品。采用多策略量化对冲模型,为客户管理金融财富,以管理资产的可持续成长为己任,致力于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受人尊敬的资产管理公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量化基金

刷屏的文章,与满仓的新能源

量化基金  · 公众号  ·  · 2024-07-08 15:52

正文



这两天,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和各种群里刷屏。看来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链接已经404了,不过懂的都懂。

作者声称全文3万字,花了14个月撰写,这个毅力我是佩服的。

可是作者接着来了一句“如果能完全读懂,能受益30年”,让我更为吃惊,一盘算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只剩20年了(假如不延迟退休或者提前下岗),好家伙,退休了还能再蒙荫10年,这里有金子啊!

继续读下去,给我的感受已经不是吃惊了,而是震撼。

在作者的挥斥方遒下,各路上层决策部门和社会精英都被骂了一个遍:

  • 2022年没有及时放松封控政策,错!

  • 行业整顿政策(互联网、教培、房地产等),有民粹主义意味,错!

  • 中央财政没有大幅加杠杆,错!

  • 没直接给老百姓发钱,错!

  • 央行没有猛烈降息,错!

  • 地方官员以为搞搞烧烤节就能拉动消费,错!

  • 提高公用事业价格,破坏营收环境,错!


嗯,给我的感觉就是……


别啊,如果这些部门都是脑残,都在走错误道路,那我们这些习惯了每周五学习新政策的金融民工,还要不要继续学习了?那但凡心理素质差一点,恐怕要陷入虚无主义的深渊了。

咱自认水平不行,也不敢跟作者展开辩论,不过自然好奇心来了,作者如此“世事洞明”,到底是何方神圣?

有自媒体大V挖到了作者寇文红的背景,原来是国联基金的一位(前)基金经理,曾经管理了两支权益基金,总规模不到5000万元,还担任了权益研究总监、研究部总经理。两支基金目前均已卸任,研究部总经理的职位也在去年底让给了新加入的郑玲。


作为FOF从业者,我免不了要去看看他管理基金的业绩,想必认知水平高,投资业绩也是不错的?

很可惜,并非如此。寇文红管理时间最长的国联新机遇(001261.OF,管理期间2019-2023年底),任职总回报率是:-30.13%。这五年里,除了2021年,其余年份均排在行业后1/2,2023年更是大幅下跌45.84%,在全部2172支灵活配置基金里排名倒数第一。放在任何一家公募,这恐怕都够得上被“优化”的标准了。
为啥业绩那么差?从持仓来看,该基金是典型的赛道投资风格,2021年底重仓半导体,2022年切到新能源,先搞上游材料,到年底几乎满仓储能等电力设备,2023年又转为新能源电池。可惜这种赌赛道的操作只在2021年创造了收益,后面几年都把基民坑惨了。


大哥你这基金叫“国联新机遇”,不叫“国联新能源”啊!咱也不知道这种重仓赌赛道的风格符不符合“资产负债表衰退”里的投资逻辑

话说回来,赌赛道也不能亏这么多啊,电力设备行业指数2023年只跌了26%,你咋能亏四十多呢?从基金年报里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神操作。

根据2022年报,该基金全年买入股票累计2.2亿元,卖出股票累计2亿元,可是这支基金的规模才不到5000万,也就是说一年把全部持仓从头到尾换了4遍以上!2023年更是变本加厉,仅半年时间就买入股票1.9亿元,卖出1.6亿元,年化单边换手率达到近8倍,比很多主观私募都高

大概率是这种频繁的买卖交易,加速了亏钱的步伐。我想问这位寇经理,如果地方官员搞烧烤节不能拉动消费,那基金经理频繁换手就能增加业绩吗?

基民亏的惨兮兮,券商却笑的乐哈哈。2022年该基金给券商贡献交易佣金55万元,占基金资产的1%多,2023年上半年佣金更是高达45万元。

看完上述结果,再结合那篇刷屏文章,我是感到义愤填膺的。

繁华已逝,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否则不会引起这么多共鸣。身处历史转折期,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时代的重担,这不奇怪,我们的父辈都经历过当年的下岗潮。
抱怨是最容易产生的情绪,但可能也是最没有价值的(当然,放大社会负面情绪来吸引流量,对UP主是有价值的)。

个人应该如何度过这段时期?我相信,首先就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做好。因为你是社会人,你的本职工作对应了你服务对象的价值,包括家人在内。
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能帮助解决一些具体、实在的问题,推动社会取得哪怕一点小进步,长期积累下来也是很可观的。

基金经理的本职工作是什么?毫无疑问是要勤勉尽责地把基金的业绩管好,让你的持有人获得财富增值,有更多资本去应对面临的挑战。
就算能力不足,至少“勤勉”要做到位,可我不知道寇经理在过去花14个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花了多少时间在行业研究、个股研究上,是不是尽心竭力的希望让投资者赚到钱?

回到文章本身,坦白说,里面用到的经济学原理,能写出此类文章的基金经理大有人在。观点也多有偏颇之处,比如财政为什么不给老百姓直接发钱,一句吐槽很简单,可政策背后的复杂考量根本不是1+1=2,三言两语能说清楚吗?所以相比而言,我更钦佩哪些默默做事,但在过去几年依然获得正收益的权益基金经理。

用一句我当年的高考作文题来作个结论吧: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   THE END  -----

觉得不错,请点赞、关注!

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