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手艺门 ▲ 一键关注
每个人
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
让世界看见你
无限可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手艺门整理编辑
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
✍以下为图文
唯有不辜负,
方能归初心。
1
就在不久前,国民女神--林志玲身着豆青色汉服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一时间成为大厦最耀眼的装饰。时代广场是全球观光客到纽约的必游之地,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能够登上时代广场,被世界诸多品牌及知名艺人视为荣誉。
海报中的林志玲身着豆青色汉服,身姿优雅高贵,尽显东方女性的柔美温婉气质,不论是汉服上精致的纹饰,还是素雅的配色,无不透露出东方人所独有的审美品格和生活情趣。
2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汉服,但是您真的了解汉服吗?恐怕知者寥寥......
此前,手艺君也采访了很多朋友,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汉服就是汉朝的服饰吗”,也有人认为“汉服是唐装、明装”,这其实都有失偏颇。
那什么是汉服?
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那汉朝的服饰、唐装、明装......等等,则都是汉服演变过程中的一个代表性样式。
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不仅仅形成了汉民族的独特风格样貌,还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国家的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3
相比佳人,华服之美,更加让人心动。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一双巧手和一颗匠心,才能创作出如此素雅干净的汉服?
他叫钟毅,一个80后的“香港仔”,他就是这件惊艳世人的汉服的手工制作者。
汉服始于黄帝,定型于周朝,而后一路发展演变至明朝。之后清朝满人入关,大举剃发易服,一直沿袭数千年的服饰传统就此断裂。
热衷于汉服研究的钟毅看见这段记载,心中扼腕叹息,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生生被割裂。
汉服之美,摄人心魄,钟毅不由得想把这份极富民族传统的情怀和美感,传承下去。
钟毅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从我做起。带着这一份最初的纯真和执着,他几乎天天穿汉服出行,想以星星之火,感染周围的人。
说到这里,钟毅说他第一次去女友家里拜访,也都是如此----交领汉服,布衣青衫。还好女友的家人都还和善宽厚,并没有当面表露什么。但是背后却忍不住问女儿:“你这男朋友好像有点奇怪啊,他是做什么的?怎么这么穿着打扮?”
相比较于女友的家人,路人的眼光则更加挑剔和苛刻。他们好奇于怎么会有人穿成这样?这是不是什么旁门组织?甚至怀疑他的精神是不是有问题?......
但这都不算什么。
钟毅介意的是,人们竟然不认得这交领、封腰、宽袖是传统汉服,错认作是日本的和服,或者是韩国的韩服。曾经象征礼仪之邦的鲜衣华服,竟然在大众心中印象模糊,曾经为我们遮风避寒的布衣青衫,竟然被后人不为所知。这才是真正值得人们去认真反思的!
4
虽然钟毅有着满腔的热情,但是星火之光的确微弱。他通过日常活动来促使人们了解汉服的计划并不是很成功。
于是,钟毅也进入了反思。他在想,当今我们日益受到全球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的社会环境中,汉服,到底应该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研究、复原、重现,不不不,那是博物馆的研究院的工作。
他想做的,是让汉服出现在大家的生活里。这经历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熏陶的汉服文化,不应该依然这么断层下去。只有传承,才可以给后人留下再度繁荣的希望火种。
一开始,钟毅的动力也仅仅是来源于喜欢,可是喜欢太单薄,空有热情还不足以支撑他将这个梦想发扬光大。
长路漫漫,这一肩重量,不轻。
于是,他到处翻阅查找资料,作为对汉服加深了解的第一步。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使得他对汉服有了更加系统而清晰的概念,而把这项事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定了。
5
其实,让一个一开始什么都不会的男人着手去做衣服,谈何容易。钟毅心里也明白自己的不足,但是心里总憋着一股气儿----“当初的愿望并不是说说而已,要让更多的人爱上汉服,穿上汉服”----那个声音就总在脑海响起。
钟毅也走过弯路,最初做汉服,“任性”地以为可以在布匹市场凭感觉挑选,拿回家再加工就好了。可是做成几件成衣之后,便立刻发现了问题----徒有其形而无其神。
如何才能做到像历史资料里记载的那样?于是,他开始着手从复原布料开始。
若非喜爱,他不能坚持下去,但也更因为热爱,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作品有瑕疵,于是,设计、剪裁、打版,一切都有钟毅一手把控。
随着汉服一步一步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婚礼上,穿上一件手工制作的汉服。
钟毅想起来,在明代,平民娶亲被称为“小登科”,可穿九品官服。
于是,他以此为切入点,汲取宋代官服元素,将宋代凤凰缂丝设计到汉服的云肩上,做出了这件凤鸾云肩通袖圆领袍。
很多客户,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在汉服中加入自己的元素。但是钟毅却有自己的理念,“汉服要有汉服的特点----交领、圆领、竖领等,这些核心元素不可变。变了,那也就不是汉服了。”因此,钟毅不仅也接受客户的定制要求,同时也在于客户的交流中,让汉服文化的特色在这些人心中更加根深蒂固。
一件汉服往往要做几个月,有时候甚至要花上大半年,而一件汉服的成衣过程,复杂且艰辛。即使到了现在,钟毅正在制作的一款“云锦实地纱龙袍料”,一年里已经经历了六次打版失败。
而面对失败和接受打击,几乎是钟毅的家常便饭。但也贵在于钟毅的韧性和坚持,让这打击和磨练把他锻造的更加成熟。
6
在钟毅的客户群里,有一个群体很特别,他们是海外华人。异国他乡,汉服的这一份亲切似乎被他们更加依赖。对他们来说,身穿汉服,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认知,更是一份家国情怀与民族骄傲。
曾经就有一对新加坡的夫妇在他这里定制了许多套汉服,来记录自己的婚礼全程。他们一切都按照中国的传统嫁娶习俗,有条不紊,且仪式感十足。在钟毅心里,他感觉“汉服,慢慢活了”。
《史记》载:“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
汉服曾经影响诸多亚洲国家的服饰文化,如今却少有人了解,这是一种文化的断层。
如果我们此刻不拾起来,我们的后辈也许就在也看不到昔日辉煌了,对于汉服,可能就真是博物馆里的两个汉字了。并且他们再要想拾起来,也比我们要艰难太多。
如今,钟毅已经在这条路上坚持了9个年头了,虽然他也仍感觉“汉服在今天仍旧是死的”,但是他坚信“总有一天,他会在我们的坚持中,重新活过来。”
我们的民族壮大,是靠我们一代人一代人传接下来的,文化也一样,他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如果我们能参透这其中磅礴的力量,我们应该要多一份敬畏和了解。
当有一天,我们不需要依靠把宣传广告放在时代广场而骄傲,而是世界的十字路口因为我们的到来而骄傲,那才是我们荣光的时候。
(部分图片和资料来自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微博:@明华堂)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手艺门 中国手工艺文化传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学院中国合作伙伴
▼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在这里看见好手艺
手艺门掌门人私人微信
长按二维码勾搭勾搭
- END -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手艺门商城,挑选最有品位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