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山浮生
来跟我一起打开脑洞,认识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万达商管集团:张霖因个人原因辞去总裁职务 ·  16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印度终止对中国“工业大米”的反倾销调查 ·  17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赴港租办公室再度引发IPO联想?小红书概念股 ... ·  18 小时前  
阑夕  ·  我正在与@新浪科技 ... ·  3 天前  
界面新闻  ·  10亿美元投资DeepSeek?阿里否认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山浮生

这个军国主义化的岛国是如何疯狂备战的?

北山浮生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12-12 22:53

正文

大家都知道二战前的日本曾经军国主义化,你可知道,近代“自由民主”的起源地英国,也曾军国主义化吗?

自亨利二世后期(十二世纪下半叶)到爱德华三世亲政之前的一百多年中,拜英格兰贵族们争取“民主自由”所赐,英国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内乱中。 在政治上混乱不堪的背后,经济上则是威尼斯商人和圣殿骑士团的联盟对英国进行经济殖民,掠夺英国人民的财富。

在爱德华三世刚亲政的时候,从前的属国苏格兰现在变成了咄咄逼人的侵略者,在北方边境大肆劫掠。好消息则是,圣殿骑士团已被剿灭,威尼斯商人孤掌难鸣,国家大权终于回到了国王手中。爱德华三世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君主,他决心励精图治,发誓要重现英国昔日的大国地位。


英国由于常年战乱陷入内忧外患,民间财富已经消耗一空。按照中国历代的做法,此时应当休养生息,恢复并发展民生,但是这一套在英国并不适用。

英国财富积累的主要来源除了农业之外,就是与羊有关的畜牧业,毛纺织业以及羊毛贸易。

对于英国的农业,在人口压力下,英国的那点耕地早就被开发完毕,实在没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靠发展农业生产连喂饱英国人都成问题,更别说积累财富了。

当时的毛纺织业最发达的地方在佛兰德,英国的民族毛纺织业自从亨利三世的时代被买办势力摧毁之后,英国能挣点外汇的手段就是羊毛出口。

靠出口原料挣不了什么钱这是贸易常识,更何况靠卖羊毛挣的还是辛苦钱呢!

与头号大敌法国相比,英国人口少、土地小,靠老老实实劳动,英国再积累个一百年也无法赶超法国,差距反而会越来越大。

来钱最快的方式是什么?如果不考虑被制裁等后果,当然是抢劫了!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发动对外战争,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

中国历史上的北方游牧民族,比中原贫穷落后不知道多少,历来依靠打劫中原地区获取财富;十九世纪末强大起来的日本,也是靠打劫中国获得了称霸最坚实的基础。在西方,这种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日耳曼蛮族抢劫罗马,维京人抢劫法兰克王国以及英格兰,大航海时代之后,欧洲人更是打劫了全世界!

在十三世纪早期的无地王约翰时代,当时的英格兰贵族过得比较富足,因此都没有对外发动战争的愿望,约翰要与法国作战,贵族都不予支持:我们在岛内小日子过得好好的,何必越过海峡冒那个险呢!

一百多年后时过境迁,情况大为不同。国家乱了这么久,财富大量损耗,英格兰贵族们一个个穷得叮当响,连打劫以前看不上眼的苏格兰对他们都诱惑力极大,看着对岸富足的法国,一个个眼里都冒着贪婪的绿光。

当时的英国看待法国,就如同二十世纪初的日本看待中国,心情那是一模一样。

与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的地球温暖期相反,公元十四世纪之后的三百年,整个地球进入了变冷周期,中国史学研究认为,明代的灭亡与小冰河期有关,就是指的这一时期粮食减产无法养活明朝的大量人口,中国陷入了严重的马尔萨斯陷阱导致的社会动乱。

小冰河期在西方同样造成了严重影响,不过十四世纪中叶开始泛滥的黑死病削减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因此欧洲整体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马尔萨斯陷阱的症状。但在十四世纪早期黑死病没有袭来之前,人口压力是实实在在的,已经到了必须发动战争缓解压力的地步。

基于这样的国情,爱德华三世制定的强国战略是:全民发展军备,到国外去抢劫!换句话说,英国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把国家变成一个战争机器,通过实行军国主义发动对外战争,来掠夺财富。

如果回顾从约翰王时代到爱德华三世之间的英国历史,简单概括是这样的:英国因为搞民主自由,导致内乱不断;因为内乱,国家财富被大量消灭,导致整体陷入贫穷状态;因为贫穷,小富即安的心态不见了,当年为了掠夺财富甘冒奇险的维京海盗本性终于又被激发了出来,自此走上紧密团结在国王周围出去抢劫的致富之路。

其中真是绕了好大一个弯啊!二战前的日本和德国,同样是在民主制度失败之后,陷入军国主义化。这是否能说明,民主制度搞不好,反而更容易向军国主义方向发展呢?

结果到了某些公知口中,就成了因为民主自由而实现国家富强,中间过程以及具体内涵全省略了!

为了实现抢劫大计,爱德华三世对爱德华一世开创的以长弓兵为主的战术进行继承并发展,将苏格兰人惯用的长矛方阵也结合进来,创造出一种以长弓手为核心的以守为攻或防守反击的战术:用长矛阵加障碍构成坚固阵地,用长弓大量杀伤进攻中的敌人,然后视情况发动反击。按照这样的战术打造的英军,主力都是步兵。

在中世纪,骑士的武器盔甲和战马是非常费钱的,一套上等骑士装备的花费甚至能买下一个庄园。比较而言,步兵装备是极为廉价的,这就使得英国可以用较少的军事预算就可以打造出强力的军队,非常适合英国当时的财政状况。

英格兰长弓为何那么厉害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杀伤力强。长弓射出箭矢的射程超过200米,最大可达300米。如果采用抛射,在射程末端仍然具有杀伤力,这比当时欧洲流行的弓弩威力和射程都大。“我能打得着你,你却打不着我”,这就是巨大的军事优势。

现代人做的实验证明,长弓射出的箭可以在240—280码(约合220—260米)距离穿透皮革、衬垫甲及织物,或者侵彻锁子甲;在200码距离上,板甲或鱼鳞甲可以抵挡它的侵彻;而100码以内的正面击中连板甲也抗不住;到了50米的范围,长弓利箭对于中世纪铠甲的防护水平,简直可以说是无坚不摧。

在1182年的阿伯盖文尼城(Abergavenny)围攻战中,威尔士人发射的流矢穿透了四英寸(10厘米)厚的橡木门板,四年后,爱德华一世的随军的牧师作了如下记述:布劳斯的威廉(Williamde Braose)手下有个骑士被射中,那箭贯穿了他的锁子甲裙、护腿甲、大腿,又穿过内侧的护腿甲和木质马鞍,一直射入马背。

其二:射速极快,可以形成恐怖的箭幕。从火力密度上说,一名长弓手的作战效能起码抵得上三名弩手。合格的长弓手一分钟可以射八支箭,而能被挑选进皇家军队的都是优秀的长弓手,一分钟可以精准瞄射12支箭,如果是乱箭齐发的时候,射速可以提高到15支,个别变态射手甚至能射出超过20支。

我们在电影《魔戒》可以看到,精灵王子莱格拉斯就拥有这种速射技巧。这样的平均射速长期傲视各种远程兵器,1866年普奥战争中后膛定装的德莱塞步枪的射速也仅能达到其一半。

200米距离的冲锋,重骑兵只要15秒,对于欧洲大陆上的弩手来说,这点时间只够射一轮最多两轮。而对于长弓手来说,足可以射出四到五轮。

这个射速意味着,重骑兵可能永远冲不到长弓手面前。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僧格林沁骑兵部队,在八里桥被打得全军覆没。其实按照他那种愚蠢的战术,在百年战争时期的英格兰长弓兵面前,恐怕也占不到便宜。

其三:成本低可以大批装备。长弓手装备简单易得,长弓手的防具与同时代的骑士或重步兵相比是很简陋的,一般只有轻便的头盔和护胸。由于轻装,他们不仅成本低廉可以大量雇佣,而且可以在战场上灵活运用,及时机动到有利的阵位上实施致命的发射。

长弓兵的装备相对于骑士装备,价格便宜量又足


英格兰长弓一般长5英尺(1.5米)左右,大致齐眉,比欧洲常见的4尺弓要长,个别的长达1.8—2米,供力量更大的优秀射手使用。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上好的弓用坚硬以及韧性极佳的紫杉木(Yew)制作,榆木(Elm)、白蜡木(Ash)、橡木(Oak)等坚硬的材质也是可用的替代品,但性能总归要差一些。

紫杉木主要产自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沿岸,尤以卡斯蒂里亚(Castile,位于西班牙)的最好。不列颠岛上并非不出产优质紫杉,但数量稀少,被爱德华三世当作战略资源储备严加管理,不准动用。爱德华三世为增加优质紫杉木的储备,设置了特别关税——每进口一桶欧洲大陆产的葡萄酒,都必须缴纳几条紫杉木坯材。当黑太子远征西班牙、用长弓劲旅打败了当地的投枪兵时,卡斯蒂里亚人竟迁怒于树木,立法严令铲除所有的紫杉。

不过需要提醒一点,英格兰长弓虽好,但是仅限于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战场。长弓是一种制作技术十分原始的弓,利用木材本身的韧性蓄力,效率并不是最佳。中国早就发展出工艺复杂性能更优良的复合弓、反曲弓。如果将英格兰长弓与同时代甚至更早的中国弓比较,无论是射程、稳定性还是便携性,都是后者更胜一筹。

各种中国弓


长弓虽然威力强大,但是威尔士人只是零星使用,因此作用并不强,这玩意要数量多了形成箭雨覆盖,才具有最大的杀伤力与震慑力。这就跟苏联在二战时期搞丧心病狂的多管火箭炮似的,普通炮击很难实现区域全覆盖,而大量火箭弹射来铺天盖地,目标区域瞬间成为一片火海。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的奥尔沙地区首次实战应用时,苏联红军的一个火箭炮连以一次齐射,摧毁了纳粹德国军队的铁路枢纽和大量军用列车。以致德军士兵后来一听到这种炮声,就肝胆俱裂。

换句话说,爱德华三世的战术中,英格兰长弓的作用就相当于冷兵器时代的“火箭炮”!

但是实现这种战术的基础,必须有大量长弓手作为保障。爱德华三世意识到在长期的战争中,仅仅依靠威尔士人不能满足兵员补充的需要,由于长弓的使用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为了增加长弓兵这一战略兵种的兵员,必须从国家的层面多管齐下,鼓励全民参与射箭运动,从中选拔优秀人才。

在爱德华一世的时代,弓术被列为全民义务教育内容,英国法律规定所有12—65岁肢体健全的英国男人,都必须在每个星期日做完弥撒后,集中到教堂附近的校场练习弓术,逃避训练要课以罚款。为了保证练习射箭的时间和体力,法律还同时严禁踢足球。

为啥还要禁止练足球啊?这里插播一条体育方面的八卦。

不列颠岛上的足球起源于抗击维京人入侵的十一世纪,在一次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在清理战争废墟时发现一个维京人的头骨,出于愤恨,他们便用脚去踢,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

第一场英国足球赛画风是这样的,大家感受一下这粗犷的风格


中式古代足球画风是这样的……

“报告提辖(相当于警察),有人在球赛现场搞基!”


那时的英国足球是毫无规则可言的野蛮运动,上场队员多时可达百人,场地也没什么限制,如果球踢到居民房子里,运动员也会进屋乱打乱踢,东西砸个稀巴烂,如果正好有行人经过,那个人就倒霉了。所以英国早期的足球不像体育运动,倒像是群殴,这倒是跟英国足球流氓一脉相承。

从爱德华一世后期开始的中世纪英国,踢足球都是不务正业的男人才干的事,有追求的男人有空都去练射箭去了。而苏格兰人则特别爱踢足球,并把这项运动作为练兵项目之一。所以如果当时不列颠岛要是举办足球联赛,估计获奖的都是苏格兰的队伍。凯尔特人在足球圈的名气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爱德华三世将爱德华一世关于长弓手培养的各项制度发扬光大,组织射箭比赛挑选人才,用很高的薪水(用当时民众的眼光看)从民间招募长弓手以及造弓的匠人。

在底层民众看来,作为雇佣兵跟随勇敢的国王出国打仗,军饷远比务农收入更高,更可以分到战利品的三分之一,带着这些钱财衣锦还乡可以买房置地娶漂亮老婆,还是闻名乡里众人崇拜的英雄,闯荡江湖的见闻还是泡酒馆吹大牛的资本;而且,长弓手不需要直接面对敌人厮杀,只需要远远地放箭即可,伤亡率很低(当然,指挥官是爱德华二世除外)。

对于英格兰平民来说,还有比这个更加低风险、高收益的职业吗?

因此,英格兰掀起了举国练习弓箭的热潮。有的父母让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就先用自造的小弓开始练习。练习弓箭是非常艰苦的,以至于不少弓手的骨骼都或多或少产生了畸变。在英格兰出土的长弓手尸骸可见,由于长期的压力和特殊姿势的影响,他们的脊柱都呈不正常的弯曲状。

但即使如此,长大后成为一个为国效力的长弓手,是当时英格兰中下层家庭男孩的梦想。可选余地大了,国王就可以只雇佣那些身材高大、膂力过人、弓术精湛的优秀射手。

在英格兰普通民众的家庭中,孩子被皇家军队雇佣,都会被当成喜报在亲戚邻居间流传,就跟当今中国谁家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差不多。而落选的人为自己的前程灰暗感到懊恼。当时的英国丈母娘挑选女婿,第一条就是善射(请不要想歪了!)。

在英格兰全民练习弓箭的背景下,爱德华三世打造了一支由精兵组成的长弓劲旅,而且拥有庞大的后备兵源。

十四世纪英国中下层男子的日常——我射,我射,我射射射!


除了军事方面的准备之外,爱德华三世还进行了激进的司法改革,极大加强了国家机器的威力。

在他掌权之前,朝纲败坏,公共秩序荡然无存,1315-1322年大饥荒,哀鸿遍野,流民遍地,有不少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匪帮。在英格兰中部,福尔韦尔匪帮公然大规模烧杀掳掠,肆无忌惮地杀害政敌,甚至将巡回法官扣为人质,德比郡北部一带的科特里尔家族也是为祸一方。中央政府虽然多次尝试向各郡派遣司法团队恢复秩序,但是都遇到地方上的强烈抵抗。

1332年3月,爱德华三世主持对司法制度进行彻底变革,在各郡设置长期性的王室司法机构,由治安官(后来演化为治安法官,又称太平绅士)来负责地方治安。尽管改革后治安状况有所改善,英格兰的治安状况仍然极度堪忧,爱德华三世掀起了对各种犯罪的严打行动。

一百多年后亨利六世时代的一名法官写道:“在英格兰,常有三四个强盗迫于穷困袭击七八个良民,把他们统统抢光,可是在法国,七八个盗贼也不敢抢劫三四个良民。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法国人由于抢劫行为而判处绞刑,他们没有勇气干那种可怕的事情。在英格兰,一年绞死的抢劫犯和杀人犯比法国在七年里绞死的同类罪犯还要多。”

考虑到法国人口是英格兰的三四倍,这一差距就更加惊人了。

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之后,英格兰已经成为一个高效的战争机器,磨刀霍霍地等着对外用兵的机会。第一个撞在枪口上的,正是法国人暗中支持的苏格兰。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北山浮生谈古论今(BSFS_View),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热帖推荐:



以金融视角看世界:从万历十五年到2017年,大国衰落的轮回又将重演?

马云和刘强东不约而同开始谈论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一带一路与《战狼》:中华觉醒的两个符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