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思是说:节俭,是最大的美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如果培养节俭的美德,就能减少贪欲
,不被外物役使,坚持走正确之路;如果沉迷奢侈的生活,就容易多生贪欲,不循正道,甚至招致祸患。
如今,随着祖国的发展壮大,人民的生活也日益富足。然而即便如此,节俭仍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只有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们都恪守节俭的品德,才能稳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根基,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写给其子司马康的家训中有一句名言广为流传: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这句话是说,人们
的生活方式
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很容易的,但是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从小培养孩子节
俭
的生活态度,需要智慧的家长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给予正确的引导,
这对于帮助孩子们
树立正直
高尚的品格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下面为大家展示阳阳小朋友和王荣臻、王瑾曦同学践行「俭以养德」的过程及心得体会。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俭以养德」需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一、节约水电。室内禁止常明灯,人走灯灭,随手关闭电器开关。洗漱用盆,小水流冲洗。
二、省吃俭用。尽量少买衣物,衣服能穿就穿。旧的要穿,有破洞但能缝补的也要穿。不吃零食,不挑食,细嚼慢咽。吃多少盛多少,光盘光碗。
三、修旧利废。姥爷的鼠标数据线外皮破损,我学着用绳子缠好,用胶带粘结实,又可以使用了。把穿小的衣服、用过的图书、玩具赠送给有需要的人。纸箱快递包装,废旧塑料瓶等,积攒起来,卖给废品回收站。
四、不乱花钱。把压岁钱、零花钱存起来,用到交学费、买图书上。少买衣服和玩具,能省则省,把钱用在刀刃上。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我从《论语》中读到的第一句话。「俭以养德」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少年儿童的必修课。在这方面,我只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还要坚持不懈地去践行,为自己积累福德,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在我看过、诵读过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既有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俭以养德」
的教诲
,也有朱子在《治家格言》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警世名言。早在千百年前,古人就已经把「惜物」、「节俭」与修身养德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我还记得博物馆展厅里曾
展出了
一件伟大领袖毛主席穿了20年、
有70多个补丁的睡衣。
从
古
至今,
中华民族
勤俭节约的美德
始终
代代相传,不曾间断。
记得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看到
同学们都背着新书包、用着新文具
,而我用的却是旧书包、旧文具时,心情瞬间就低落了下来。
回家后,我不开心地问妈妈:
「
为什么不给我换新书包、新文具?大家都是新的,就我背的是旧的!
」
妈妈问我「旧书包让你挨批评了?」
妈妈没说什么,打开手机给我看了一条腾讯公益活动宣传片。这下我才知道,原来我们的祖国还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没有学上,没有新衣服穿,不能每顿都吃饱。看到那些和我一样大的小朋友,一个个
小脸
晒得黝黑,穿着不合身的衣服,还在懂事地做着农活时,心里好难过、好心疼。自己有条件上学,吃穿不愁,就不应该和小朋友们攀比物质享受。我也知道了,作为一名小学生,越长大就越应该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认真落实传统美德,争做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才是我们上学的目的!
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从珍惜每一粒米、每一张纸、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做起!向古圣先贤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这是我第一次缝沙包,
绿色的
沙包外皮是
我从
穿过的旧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