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并不是说,学习了花炮专业,就不能去其他行业工作。恰恰相反,我认为就个人来说,更可以挖掘一切可能的竞争力,来帮助自己从事复合行业、新行业。
人最可贵的能力,是决策能力。
在基于不完全信息的模糊判断中,除了认真观察,还有一点至关重要:不追求完美结果,不追求巨细无遗,也就是说,人要学会看大势、看主因、看关键信息,为此,要牺牲一点精度,减少一点感性,甚至,只要能建立本质观照,可以考虑增加一点容错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的丰富度、透明度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另外一种判断力危机也在悄然增长,这就是信息泛滥。
信息泛滥是对立于信息不完全的另一端,它使判断者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等环节更加举步维艰,需要你有强悍的取舍能力,聚焦能力,决断能力;能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披沙拣金。
其实,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因势利导”、“识大体”、“有所不为”。
四川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联语讲的是诸葛亮治国打仗的思想,但其启迪战略思维的意义也十分深刻。
上一句所说的“反侧”,意即反复无常,指的是当时征服孟获的故事。攻心为上的战略方针是马谡向诸葛亮提出的,诸葛亮采纳了,因此取得了统战的胜利。
对于个人来说,能攻心则意味着能得他人之心,对于花炮少年来说,能攻心则意味着通过创新、自我改进,能得社会、雇主、用户之心,而非以一腔愚勇坚守着旧花炮,或万念俱灰地离开心仪的行业。
下句是说刘备得益州后,诸葛亮替他制定从严治蜀的政规法令。法正提出不同意见,劝谏诸葛亮要“缓刑弛禁”,而诸葛亮对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作了具体分析,认为从宽还是从严,需要根据客观形势决定。如果不审时度势,不当宽时也宽,不当严时也严,都会导致失败。
诸葛亮治蜀之策,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我们今天不在三国时,不在战事中,但审时度势、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优势劣势做出理智的选择,这种决策分析能力,仍然是一个人走向“成长者”的必由之路。
花炮少年如此,国家领袖亦如此。
愿你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