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湘怀看非银
”可以订阅哦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客户中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
三季度券商股股价整体下跌。
2019年三季度股票市场相比一二季度,表现相对稳健。受市场对券商股权质押风险的担忧及市场整体交易偏清淡的影响,三季度券商股股价整体下跌5.7%,区块链主题股、次新股和定增主题股涨幅相对靠前。
◆
券商继续头部分化。
2019年前三季度,排名前十的券商归母净利润合计为565.07亿元,占36家券商总归母净利润的70.88%。上市券商股之间业绩出现明显分化,在自营业务、信用业务方面具备优势的券商股业绩表现更加优异。
◆
自营
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2019
年三季度沪深300指数基本维持平稳,中债财富指数上涨1.34%,三季度上市券商股自营收入达850亿元,同比增长116%。根据Wind统计,其中三季度券商自营盘持有重仓股总市值为310亿,较二季度末下降5%。
◆
财富管理转型助力经纪业务发展。
截止三季度,经测算佣金率约为0.029%,较去年同期0.031%略有下行,但未来下行空间不大,预计未来财富管理转型推进券商经纪业务发展趋势持续。两融回暖股质规模缩水,利息收入分化。
受两融业务增长与新会计准则变化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36家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达305亿元,YoY +17%,其中中有19家券商
利息
净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市场两融余额升至9489亿元(YoY+15%),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市场质押市值为47885亿元,较年初下降15 ppts。我们认为,三季度监管对股权质押业务风险高度关注,多家券商因股权质押问题而遭遇监管措施,券商对股权质押业务严控,信用风险业务或拐点将至。
◆
股弱债强,投行业务马太效应显著。
股强债弱趋势延续,其中债权融资累计52511亿元,YoY +43%。股权融资累计10806亿元,YoY -3%。受益于科创板,三季度累计股权融资5043亿元,YoY +47%。龙头券商马太效应显著,排名前十券商投行收入占比总投行收入之比的66.8%。预计科创板加速落地、创业板注册制推行将加速投行业务发展。
◆
年内展望:
(1)
自营:四季度保持稳定。
四季度进入收官阶段,我们预计股市大概率保持平稳态势,债券锁定收益率,自营业务全年预计保持稳健增长。
(2)
经纪:关注财富管理转型带来的增量机遇。
我们测算10月日均股基成交量为4624亿元,YoY +40%,11、12月外资入市预计年底交易量将保持稳健态势。在此情况下,头部机构财富管理转型会将会带来增量优势
(3)
投行:科创板注册制提速带来增量。
目前科创板注册数量已经突破56家,若年底突破百家,保守测算可为券商带来40亿元左右收入增量。
(4)
其他业务:银行理财子公司落地,机遇挑战并存。
2018年,银行非保本理财存续资金余额达到22万亿元,明显高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等机构,券商机构业务可以与理财子公司开展多方面合作,包括PB业务、投研服务。同时,券商资管也将面临来自银行理财子的直接竞争。
◆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波动、股市大幅下行
投资聚焦
研究背景
36
家
A
股上市券商披露了
2019
年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
A
股上市券商共实现营收
2744.58
亿元,
Y-o-Y+47.5%
;实现归母净利润
797.27
亿元,
Y-o-Y +65%
。
投资观点
年内展望:
(1)自营:四季度保持稳定。四季度进入收官阶段,我们预计股市大概率保持平稳态势,债券锁定收益率,自营业务全年预计保持稳健增长。
(2)经纪:关注财富管理转型带来的增量机遇。我们测算10月日均股基成交量为4624亿元,YoY +40%,11、12月外资入市预计年底交易量将保持稳健态势。在此情况下,头部机构财富管理转型会将会带来增量优势
(3)投行:科创板注册制提速带来增量。目前科创板注册数量已经突破56家,若年底突破百家,保守测算可为券商带来40亿元左右收入增量。
(4)其他业务:理财子公司落地,机遇挑战并存。2018年,银行非保本理财存续资金余额达到22万亿元,明显高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等机构,券商机构业务有望受益于理财子公司。同时,券商资管也将面临来自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直接竞争。
推荐标的:
综合实力强劲的头部券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
积极进行战略转型的券商:国信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
三季度券商股股价整体下跌。2019年三季度市场交易相比一季度开门红与二季度大幅回调相比,三季度市场表现相对稳健。受市场对券商股权质押风险的担忧及市场整体交易偏清淡的影响,三季度券商股整体下跌5.7%,区块链主题股、新股和定增主题股涨幅相对靠前,分化现象持续。
券商头部集中趋势明显。
2019年前三季度,排名前十的券商归母净利润合计为565.07亿元,占36家券
商总归母净利
润的70.88%。上市券商股之间业绩出现明显分化,在自营业务、信用业务方面具备优势的券商股业绩表现更加优异。
前三季度券商股业务结构趋于均衡。
2019年一季度,受益于股债双牛,券商自营业务贡献较大弹性。而后科创板推行及股市回落促使其他业务占比上升,经纪业务占比从一季度22%上升至24%,自营业务占比从50%下降至34%,信用业务占比从7%上升至13%。公司之间展现明显的分化,部分公司出现期货子公司收入贡献占比很高情况,如东方证券。据测算期货子公司对于利润贡献较低。
三季度股弱债强,券商调整持仓助力自营大涨。
2019年三季度沪深300基本维持平稳,中债财富指数上涨1.34%。券商调整持仓,三季度上市券商股自营收入达850亿元,同比增长116%。根据Wind统计,其中三季度券商自营盘持有重仓股总市值为310亿,较二季度末下降5%。
头部券商自营收入分化。
广发证券自营收入同比增长526.22%,领跑行业,国泰君安/申万宏源自营收入累计分别增长21%/17%,落后头部券商。
中小型券商自营年化收益率更高。
东北证券年化收益率高达7.6%,领跑券商自营年化收益率。大型券商金融资产体量较大,总体年化收益率低于中小型券商。中信证券以年化收益率高达3.8%领跑大型券商。
2.2、
财富管理转型助力经纪业务发展
股基交易量同比上涨,新增投资者数量同比下降。
2019年前三季度股基交易量YoY+34%,新增投资者数量为1082万人,YoY+11.4%,其中三季度新增投资者数量为303.09万人,YoY-1.6%。
佣金率持续下行。
截止三季度,经测算佣金率约为0.029%,较去年同期0.031%略有下行,但未来下行空间不大,预计未来财富管理转型推进券商经纪业务发展趋势持续。
资管业务平稳,主动管理持续。
前三季度,36家券商共实现212.3亿元受托客户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微增1.54%。据披露数据,券商资管业务管理规模前八个月缩水2.33万亿,主要是受通道业务收缩的影响。券商月均主动管理规模增加,预计去通道影响将边际减弱。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7年6月起至今,券商定向资管规模缩水53423亿元,经测算累计减少收入贡献64亿元。预计随着通道业务收窄、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改造进行、银行理财子落地,资管业务将持续受到冲击,主动管理能力强的券商将脱颖而出。
2.3、
投行信用业务分化
股弱债强,投行业务马太效应显著。
股强债弱趋势延续,其中债权融资累计52511亿元,YoY +43%。股权融资累计10806亿元,YoY -3%。受益于科创板,三季度累计股权融资5043亿元,YoY +47%。
科创板落地,龙头券商马太效应显著。
目前科创板已发行56家,前十大券商项目总量(含已发行及处在审核阶段项目)占总科创板项目总量61%。预计科创板加速落地、创业板注册制推行将加速投行业务发展。
两融回暖,股质规模缩水。
受两融业务增长与新会计准则变化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36家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达305亿元,YoY +17%,其中中有19家券商利息净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市场两融余额升至9489亿元(YoY+15%),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市场质押市值为47885亿元,较年初下降15 ppts。
股票质押业务获监管高度关注,信用风险拐点将至。
三季度监管对股权质押业务风险高度关注,申万宏源、东方证券多家券商因股权质押问题而遭遇监管措施,现券商对股权质押业务严控,信用风险业务或拐点将至。
(1)自营:四季度保持稳定。四季度进入收官阶段,我们预计股市大概率保持平稳态势,债券锁定收益率,自营业务全年预计保持稳健增长。
(2)经纪:关注财富管理转型带来的增量机遇。我们测算10月日均股基成交量为4624亿元,YoY +40%,外资入市预计年底交易量将保持稳健态势。在此情况下,头部机构财富管理转型会将会带来增量优势。建议关注布局在财富管理转型方面的综合性券商。
(3)投行:科创板注册制提速带来增量。目前科创板注册数量已经突破56家,若年底突破百家,预计可为券商带来40亿元左右收入增量。
(4)其他业务:理财子公司落地,机遇挑战并存。2018年,银行非保本理财存续资金余额达到22万亿元,明显高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等机构,券商机构业务有望受益于理财子公司。同时,券商资管也将面临来自银行理财子的直接竞争。
深度报告链接
本订阅号由光大证券研究团队编写,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任何情况下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均应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光大证券客户中非专业机构投资者客户,不论通过何种渠道阅读到本订阅号的内容,请自行评估相关内容适当性,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对相关信息可能的风险进行充分的了解,若因不当使用本订阅号中任何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非光大证券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