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势评级: 菜粕:震荡 菜油:下跌
报告日期: 2017年4月19日
近年来国产菜籽面积不断下滑,实际产量降幅惊人,国内菜籽类供应会不会紧张,国产菜籽加工企业未来经营模式将如何转变,今年4月起菜籽油市场将进入后抛储时代,市场供应会有怎样的变化,国产浸出菜油是否会彻底淡出市场,进口菜籽加工企业会有怎样的发展策略?带着这些问题,4月10-14日我们跟随卓创资讯对国产菜籽种植的主要集中地,也是进口菜油的集散地以及进口菜籽加工地之一的江苏、安徽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具体调研路线为江苏南京—仪征—泰州—盐城—南通—张家港—安徽芜湖—巢湖—合肥。
本次调研共访问了12家油厂与贸易商,其中压榨厂7家,贸易商3家,进口商2家,具体情况如下表。
本次调研主要有以下发现:
1、近年来国内油菜籽种植面积大幅萎缩,种植逐步边缘化。预计今年全国种植面积降幅达到20%-30%,其中江苏面积下降10%-20%,安徽面积下降40%。2017年全国油菜籽产量或不足400万吨,较2016年的460万吨继续下降,并且与官方产量偏差十分巨大。
2、当前我国菜籽压榨厂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国产菜籽压榨厂,工艺主要以小榨为主,少量利用物理冷榨;另一类是具有进口菜籽压榨牌照的压榨厂,全国只有12家。当前油厂开机率较低,但后期随着水产需求旺季来临,菜粕将会相对短缺,开机率将得到明显提升。
3、菜油在我国消费主要集中在渭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江苏、安徽地区家庭植物油消费大部分以菜油为主,消费存在刚需,但这几年也出现明显萎缩,其中餐饮业绝大多数改为消费豆油,主要考虑的是价格因素,家庭消费的习惯也有缓慢改变。临储菜油抛储之前每年消费量仅400多万吨,较身后的葵花籽油差距越来越小。
4、进口加拿大菜籽成本低,并且出油率高,相比之下国产菜籽通过浸出工艺得到的菜油基本毫无优势,因此大多以物理小榨为主,价格与浸出油明显分化,当前为12,000-14,000元/吨,差异化的定价保证了国产菜籽压榨有利可图,同时可以满足国内家庭消费刚需。
5、临储菜油拍卖后,大约有70%-80%尚未被终端消费,总量在150万吨以上。由于菜油价格下跌过快,这部分菜油暂时不会大量流入市场,但却会压制植物油价格反弹。当前华东菜油库存在20万吨左右,高于往年一倍的水平,调研的油厂普遍反应,由于看空后市,目前菜油出货速度明显变慢。
3.1、国内油菜籽真实面积及产量大幅萎缩
我国油菜籽90%种植在南方的冬菜籽,而其中大部分种植在沿长江一带。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江苏今年油菜籽种植面积将会下降10%-20%,其中南通地区降幅较大,去年面积为127万亩,今年只有88万亩,而2015年这一数字为143万亩;盐城一带面积今年预计为80万亩,去年和前年分别为92万亩与115万亩,尤其是东台地区面积由去年的接近40万亩下降至25万亩;扬州、泰州一带面积减幅相对较少,在10%左右。安徽油菜籽种植面积本来就少,这几年面积下降更大,据中粮巢湖从事菜籽收购的人称,整个安徽菜籽去年产量为30万吨,今年预计只有18万吨。
单产方面就目前看要好于去年,去年雨水较多,影响授粉与收割,而今年气温高、雨水相对适中、成熟期较去年更长。江苏地区油菜籽大多采用移栽技术,单产可达到400斤/亩以上,高于去年单产的350-380斤/亩,其中南通地区今年单产预计最高可达440斤/亩,安徽省则以散播为主,单产为300-320斤/亩左右。
从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今年全国面积降幅达到20%-30%,北方春菜籽产区产量变化不大,但份额仅占10%,降幅主要集中在南方冬菜籽产区。尽管今年单产可能较高,但由于面积下降过多,产量还是不可避免的下降。根据市场人士预测,2017年全国油菜籽产量或不足400万吨,2016年与2015年产量分别为460万吨、600万吨,这与官方产量偏差十分巨大。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官方产量就逐渐失真,并且差距逐年扩大,而美国农业部(USDA)给出的国内菜籽数据主要参照我国官方数据进行调整预估,产量偏差在二倍以上,因此不建议利用USDA来制作国内菜籽平衡表。
3.2、收益下降导致油菜种植边缘化,今年开秤价同比有所提高
国内菜籽产量逐年下滑与种植利润直接相关,2015年我国改变了菜籽临储政策,不在全国统一定收储价,种植收益大幅下降,在南方与小麦等其他越冬作物相比劣势明显。本次调研发现,除若干以油菜花海等观景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外,大片农场基本不会种植油菜籽,而油菜籽种植地区基本上为“边角料”,主要种植在自家宅基地与麦田旁等面积极小的地块,可以想到这种种植的分散性以及自给自足性也是产生官方统计偏差的原因之一。
据当地种植户反映,江苏油菜籽成本在750-800元/亩左右,按照单产400斤/亩计算,价格在2元/斤,利润基本上很少或根本没有,当然这还没有计算人工费,种植菜籽主要以留守老人为主,人工费可忽略不计。当地有食用菜油的传统,种植菜籽主要是用做自己食用,一家三口一年大约需要300斤菜籽,剩余部分再拿到市场上卖,这也是农户坚持种植菜籽的原因。
价格方面,去年江苏国产油菜籽价格开秤价在1.8-1.9元/斤,后期因货源渐少以及菜油价格上涨,价格逐步上行,年底江苏地区收购价最高达到2.7元/斤,超过了前年最后一年收储价格的2.55元/斤。贸易商预计今年江苏开秤价在2.1-2.2元/斤,安徽在2.3元/斤,较去年有所增长,主因是产量下降导致供给量减少。
3.3、油厂菜籽压榨后期转好,主要因菜粕紧俏
油菜籽压榨可出55%-60%的菜粕,国产菜籽小榨可出菜油35%,进口菜籽浸出菜油可到42%。当前我国菜籽压榨厂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国产菜籽压榨厂,工艺主要以小榨为主,少量利用物理冷榨;另一类是具有进口菜籽压榨牌照的压榨厂,由于审批非常严格,目前全国只有12家,本次调研访问2家,压榨工艺为浸出。从调研的情况看,由于国产菜籽较少,没有进口压榨牌照的大油厂只少量参与,并且当前开工率较低,而国产菜籽压榨多以小作坊形式存在,由于当地家庭菜籽油消费呈现刚需,开机率基本正常。进口菜籽压榨则根据菜粕销售情况来安排开机,江苏南通某压榨厂因菜粕胀库,已停机一月有余,而张家港某压榨厂的菜粕因品牌口碑好,销售相对顺利,当前正常开机。压榨利润方面,由于菜油价格较低,当前每吨亏100-150元,较去年四季度的300-400元/吨利润相去甚远。
各油厂表示看好后期压榨开机率,4月底水产需求启动,尽管菜粕在水产料中遭到豆粕乃至膨化大豆等替代,但这块需求存在一定刚性,因为食用更多菜粕作为饲料的水产品肉质更佳,且运输途中死亡率更低。水产料龙头企业通威在鱼料中使用15%-20%的菜粕,以保证饲料品质,另外据南通某油厂反映,当地水产料中菜粕比例在6%-7%,虽然低于之前的11%-12%,但再下降的可能性很低。
国内菜籽减产,国产菜粕的供给肯定会下降,后期随着水产进入旺季,12家具有进口菜籽压榨牌照的油厂将会通过进口菜籽来缓解菜粕供需矛盾,其中我们调研的一家油厂计划进口量为1个月3万吨,而另一家油厂则为1个月4万吨菜籽。
3.4、菜油消费存在刚需,但食用量下降趋势难以逆转
菜油在我国消费存在地域性,主要集中在南方,特别是渭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湖北、江西、四川等地较多。本次调研发现,江苏、安徽地区家庭植物油消费大部分以菜油为主,具体来看,江苏北部以及南京等地菜油在家庭消费中占据80%左右份额,而苏州、常州等苏南地区为豆油消费区,安徽菜油消费相对稳定,主要集中在芜湖、铜陵、安庆一带,安徽北部与合肥则没有明显倾向性。
尽管菜油消费存在家庭消费刚需,但这几年也出现明显萎缩,首先是餐饮业绝大多数改为消费豆油,主要考虑的是价格因素,家庭消费的习惯也有缓慢改变,比如苏州之前多食用菜油,现在则转为大部分食用豆油。事实上我国菜油消费量远没有包括美国农业部在内的机构预估的那么高,根据调研最新获得的菜籽产量信息,按照国产平均出油率35%,进口菜籽平均出油率42%计算,刨去2015年之前每年度收储的菜油,2013/14与2014/15年度国内菜油供给量分别为403.3万吨、356.4万吨,需求量当小于此,与美国农业部数据相去甚远。
近两年临储菜油抛储,导致供给量增加435万吨,菜油用量应该说得到一定的增长,但也只能叫做消费回归,恢复到之前用量水平而已,并没有扩大菜油消费区域。由于菜油存在芥酸味道,在没有食用菜油习惯的地区替代其他植物油非常困难,这也决定了其存在最大消费量,未来临储不再大量释放,那么菜油消费量将会回到300多万吨的刚需水平,较身后的葵花籽油差距越来越小。
3.5、国产菜籽以小榨为主,能够满足国内家庭刚需
进口加拿大菜籽成本低,并且出油率高,相比之下国产菜籽通过浸出工艺得到的菜油基本毫无优势,大型油厂也不得不另辟蹊径,从而国内物理小榨菜油逐步兴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国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小榨菜油为非转基因产品,味道也较进口菜油更佳,因此价格独树一帜,当前为12,000-14,000元/吨,远高于期货所对应的加拿大浸出菜油。国产菜籽绝大部分都来采取小榨与冷榨等物理压榨工艺,从而以差异化的定价也能保证压榨有利可图。
3.6、四季度之前国内菜油将供过于求
尽管近年来国内菜籽减产幅度惊人,但植物油食用中菜油被豆油大量替代,尤其在餐饮业领域,导致需求同样下滑,因此并没有出现明显供不应求的情况。以当前国产菜籽量,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国内家庭食用菜油刚需,而进口菜籽与菜油又能对其他类型的菜油需求进行补充。
自2015年底菜油去库存以来,共计拍卖435万吨临储菜油,其中2016年四季度以来拍卖207万吨,据了解大约有70%-80%尚未被终端消费,均在加工商、贸易商手中,暂时没有进入市场,这个量在150万吨以上。由于菜油价格较去年底下跌超过1,500元/吨,临储菜油的优势已然丧失,中粮人士表示,拍卖所得菜油价格在6,300-6,500元/吨左右,加上损耗、出库费、加工精炼等费用,如果成本最高可达7,000元/吨,只有这个价格低于豆油价格,才会在餐饮领域对豆油形成替代,因此临储拍卖的菜油暂时不会大量流入市场,但却因替代效应起到压制价格的作用。
由于加拿大菜油价格便宜,进口商有利润可图,整个华东毛菜油进口量就达到10万吨以上,当前华东菜油库存在20万吨左右,高于往年一倍的水平。调研的油厂普遍反应,由于看空后市,目前菜油出货速度明显变慢,其中安徽某进口商表示去年该公司每月出售1万多吨菜油,而当前仅为2,000-3,000吨。国储菜油加上进口菜籽与菜油,目前国内菜油供给明显过剩,预计在四季度之前难以消化,因此价格也较为弱势。
另外调研得知,当前临储剩余大约130万吨左右,其中2013年收储的菜油为30万吨,预计将在10月份后再度抛售,而其余100万吨为2014年收储菜油,将转为国家储备。明年来看,即使国内菜籽减产,并且没有临储大量释放,但菜油也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缺口,因为国产菜籽基本上可以满足家庭消费刚需,何况还有进口补充。
具有进口菜籽压榨资质的企业之一:
现有压榨线4条,日压榨油料产能共1.2万吨,4条精炼线日精炼产能3,600吨。现阶段厂家一般维持3个月2船菜籽的进口速度,少量外卖,多数自用。菜籽2主要自加拿大采集,但也有部分菜籽采购于澳大利亚,均为转基因菜籽(虽澳大利亚有少量非转基因菜籽,但公司进口均会以转基因菜籽名义进口)目前对菜油市场仍不乐观,因供应严重过剩,目前华东市场菜油库存达20万吨,去年同期仅10万吨。另外交割库基本菜油全满等待交割,并且目前菜油低价,拍卖菜油消化缓慢,仍有七八成没有消化。如此充足的菜油供应整个二季度过剩的局面均难有改善。目前该厂菜油走货十分缓慢,菜油库存4万余吨。但由于企业已经套保,菜油或已通过订单形式售出,或进行交割,库存压力不大,并不影响设备开机。目前天气转暖,菜粕走货也比较乐观。目前设备正常开机。
安徽某大型油厂:
目前主要大豆压榨为主,全线开机,月压榨2.9万吨,目前无停机计划,暂定5月停机5天,7月停机5天,用于设备检修。豆粕方面目前走货尚可,压力不大,库存两三千吨,库容大约8千吨,三月份压力较大,走货困难,目前已经有明显好转。目前油脂总库存量大约5万吨,包括豆油,菜油,葵油,玉米油等。其中豆油1万余吨,菜油3.6万吨。近期油脂走货不快,豆油前期月销量3、4千吨,近期销量千余吨。菜油方面同样缓慢,该厂前后共拍下菜油7.9万吨,均价6,900元/吨,由于并未套保,目前平均每吨亏损700至800元,现在剩余3.6万吨尚未销售。据其了解目前拍卖菜油仅消化3成,剩余多数仍消化缓慢,不看好二季度。菜籽方面,该厂有自己的浓香压榨设备,去年收购约8,000吨,全部小榨,去年开称价约2.05元/斤。今年其反映预计整个安徽产量约15至19万吨。当地扬花期降雨较多或影响产量含油。成本方面约420左右,如果算上人工土地成本,预计千元以上。
江苏某菜籽小榨油厂:
菜籽日处理能力300吨,设备目前加工米糠油为主,因目前菜籽量少,且加工亏损。去年收1.2万吨菜籽,今年有计划收2万吨。去年菜籽收购价格1.7至1.8,今年预期2.4开称,其销量中菜油占比5至6成。目前该厂为国储暂存2014年临储油1万余吨,由临储转为国储。该厂前期共拍临储菜油5,000余吨,前期消化2,000余吨,剩余3,000余吨,由于目前菜油价低,仅中小包装为主,月销量300吨左右。企业反映当地较去年面积减1成左右,较往年高峰年份减少5至6成。
扬州高邮某贸易商:
菜籽主要自高邮、兴化等地采购,据反映当地菜籽面积预计减少1至2成,当地移栽为主,多零散土地种植为主,目前当地陆续降雨,但当地地势较高,对当地菜籽涨势有益,但单产仍不确定。去年亩产350-400斤/亩,若后期天气适合,亩产或能超过400斤。去年开称收购价1.8-1.9元/斤,今年预计开称价提高至2.2元/斤。由于去年农户着急出售,售价较低,收益低,部分亏损,而之后菜籽价格迅速走高。受此教训农户今年菜籽出售积极性预期下降,观望为主。
本次调研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全国其他地区情况可能有一定差异,另外各调研对象的观点也仅作为参考。
杨洋 分析师(农产品)
Tel: 0411-84806792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