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偶然看到了一个国外的博客,它里面用了一个车的例子,让我真正理解了方法和函数的关系。那时候我突然意识到,
原来抽象概念是可以学会的,只要跟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关联,总能找到一些类比去理解抽象概念。
遗憾的是那个博客里面并不是每个概念都有这样的例子,于是我就试着自己去想象一些类比来帮助自己理解抽象概念,然后再敲一些简单的代码去验证,看看是不是和我猜想的一样的。
用了这样的学习方法之后,我的编程学习效率高了许多,不到两周时间就过完了主要的 Python 基础知识,建立起了基本的知识模型。回过头来想,之所以这种方法适合我,能让我学会,是因为我有了情景,我把编程用起来了。之前看很多教程,基本都是从第一章开始觉得会了,但实际上又不知道学的这个要怎么去使,这种感觉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嗡嗡的转。那些教程实际上讲的是语法规则,但是这个东西不能教会你说话。促使你学会说话的是情景,是你妈妈问你「宝宝你吃苹果么?」,你就自然理解了吃的意思是什么。
而那些教程都在一丝不苟的教语法,但有了情景,我这样的初学者才能学会。
有了这段经历之后,我就特别能理解初学者的感受。有些程序员会说,“Python 很简单啊,看一遍文档就都懂了”(潜台词:我很聪明,我是学霸)、“如果连 Python 都学不会,你就不要学编程了”(潜台词:只有我这样有天赋的人才能学编程)。我觉得可能是他们做这一行太久了,已经忘了初学时的痛苦和挣扎了,
人是会篡改记忆的,会认为现在拥有的都是轻松获得的,但真实的经历永远是坎坷曲折的。
为了能让更多的编程小白轻松地入门编程,我把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 Python 中的核心知识,写了一本入门书(截止目前这本书已经有十万多读者了)。由于这段特殊的经历,各种机会向我抛出橄榄枝,我又做了两门课程,还成为网易云课堂 Python 微专业的合作伙伴。
💡
信号与噪音
严格来说,你接触一门新的技能的时候,其实从信息的角度来讲,方方面面的信息你都应该知道。比如学滑雪的时候,少任何一点你都不能成为一个滑雪高手,但对于初学者最先应该知道的是怎样安全的滑行和刹车。也就是
信息对于初学者是有重点的
,但是很多编程教学者没做到这一点,他们把所有的信息都铺了出来。
筛选重要的信息,不光要选择那些看起来最明显的信息,同时还要选择那些为后面埋下根基的信息。比如说我要盖一座桥,也许这块现在不盖东西,但要把暗桩打好,让以后盖桥的时候有地方下脚。有本书叫《信号与噪音》,这也是我在做的事情,
筛选出来对初学者入门有帮助的信号,暂时不需要关注的噪音就做降噪处理。
🔧
以使用为核心的学习
你在 Python 官网看到的文档,是语言的设计者和社区来撰写的,这个已经很权威、很官方了,语法规则讲的很全面,但它是
以语言特性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初学者刚入门的时候不是为了了解语言,而是为了使用而学习,所以说对我来讲很有挑战的一点是,我找出了一个
以使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
这就如同于你刚一岁学说话的时候,你妈妈给你讲语法和语言学,这肯定是不对的,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一换到一门形式语言、讲一门编程语言的时候,大家就不考虑初学者如何使用了。
实际上,能不能学了就会用,取决于有没有情景化的信息,有没有还原情景的上下文信息。
看过了足够多的情景之后,初学者就能通过模仿获得经验,从而知道怎么把学到的东西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