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是唐代善导大师所开显的。
当时,善导大师开显净土宗的背景,是因为比善导大师早或者与善导大师同时代的有些大德法师,
他们解释净土的教典不够纯正
,以致引起人们误解,所以善导大师才要撰写《观经疏》,
楷定古今
。
如果净土法门被误解了,就有几方面的缺失:
第一
,障碍了阿弥陀佛大悲本愿的救度;
第二
,埋没了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怀;
第三
,遮障了众生往生的大道。
所以,善导大师特别开创净土宗,所谓“
今乘二尊教,广开净土门
”。
我们今天的形势,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和善导大师的时代类同,就是说,对净土三部经,对净土法门,很多人都会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加以解释。这样的话,弥陀大悲本愿不能彰显,释迦出世本怀不能畅达,众生往生道路堵塞。
所以,有必要把净土宗完整的教义展现出来。这就必须通过一个强大、系统、明确的净土宗教理来展示,
所以要突出净土宗“宗”的意识
。
可能有人不以为然,觉得这是不是在标榜自我、标新立异。“标新立异”谈不上,因为我们完全依据祖师。所谓“标榜自我”,这个词一般是比较负面的意思,但是在这里,我宁愿把它当作正面的意义来理解。
因为佛法是看我们的发心,
需要突出的时候就要突出
,需要含蓄的时候就要含蓄,
就看怎样对这个时代的众生有利益
。现在这个时代是需要净土宗突出的时候,不能太含蓄。太含蓄了,众生心里就模糊,就没有明确的方向。
打个比喻。
有一群人进了险道,大家都迷失了方向,非常危险。其中有一个人知道正确的道路,知道如何脱险,如果这个人就是你,你是不是应该告诉大家?是不是应该主动地说?
如果这群人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你是不是还会很着急地大声疾呼:“跟我走,我知道哪里有道路!”你会不会想“我不能讲,我这一讲是标榜自我”?那样,大家就没有方向了。这叫当仁不让。当仁不让和标榜自我还是有差别的。“当仁”,这是件仁爱的事,是正义、正确的,这是我们的责任。
佛法流传到今天,众生的解脱成佛的希望在哪里?佛教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净土宗确实能为末法时代的众生燃起信心的火炬,给衰微不振的佛教带来光明灿烂的前途。
作为净土宗的学人,
我们应该举起善导大师的旗帜
,好好学习净土宗教理,好好弘扬。即使别人不理解,有一些微词,也都是我们应该承担的。
我们要有所依准,
就是依准善导大师
。
有人可能会误解或有疑问,“净土宗有十三位祖师,为什么只依准某一位祖师呢?”其实,这不是只依善导大师一个人,跟其他祖师分裂,而是十三位祖师的思想必须贯穿起来。
就是说,要有一面旗帜,要有一个龙头。否则的话,虽然讲净土宗十三祖,可是在法义的建立上群龙无首,不知道到底以谁为标准。
如果没有标准,净土宗怎么能建立起来?
向众生说法,又如何有一个统一的号令?没有统一的标准,行持就一定会摇摆,众生信心也不能建立。所以是用一来统摄十三,这样大家不至于误解。
就好像春节的时候表演舞龙灯,前面是个龙头,后面是龙身和龙尾。它们必须贯穿为一体,要有一个龙头来引导,龙头上升,龙身和龙尾也跟着上升;龙头下降,龙身和龙尾也跟着下降,这样整条龙才能活泼、生动、灵活起来。
在法义上,每一个宗派都要有一面旗帜。比如天台宗,智者大师毫无疑问就是一面旗帜;禅宗,有人推崇六祖大师。
要有一面旗帜,有一个领导人物,这个宗派在法义上才能一脉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