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音约
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夜间情感广播节目主持人、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CCTV特约心理专家、情感畅销书和专栏作家、多家知名企业高端心理顾问,目前中国大陆唯一一位在“主持人”和“心理治疗师”两个专业领域跨界传播的知名媒体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莓辣MAYLOVE  ·  很容易怀孕 VS 很难怀孕,身体到底有什么区别? ·  13 小时前  
槽值  ·  时代摘掉了刀郎的帽子 ·  2 天前  
莓辣MAYLOVE  ·  绳缚就是X虐?这份「新手捆绑指南」送给你 ·  3 天前  
于小戈  ·  娱圈没王法,当三还嚣张? ·  6 天前  
于小戈  ·  千万别买这种房子!听劝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音约

远嫁远游,谁说不孝

青音约  · 公众号  · 两性  · 2017-07-17 21:10

正文

主播:夏风

文末附有情感故事原文

>>>青音约心理点评<<<

赵  雯


Part.1


今天这篇文章小编说很适合我来点评。因为我就是那个远嫁,而且嫁得真的够远的人。


小时候听一首歌《漂洋过海来看你》,觉得“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漂洋过海的来看你”,真是一件浪漫的事。


这首情歌,现在来听,又觉得适合子女跟父母间的表白。


莫说远嫁,现在谁不是远离故乡,在“陌生的城市里”,“不管将要面对什么样的结局”。


故事原文中有一句话:“远嫁大部分的内疚,来源于害怕父母孤独和痛苦。


是的。人为什么会有内疚感呢?


内疚实际上是人启动了道德机制,你觉得过意不去,或自己有错,产生了自我谴责。健康的内疚感是良心的体现,是人对他人利益和感受的在意;但是过度、不恰当的内疚感则会给自我带来困扰、压力、痛苦,不利于身心健康。


首先,我们要理解,内疚感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也是道德行为的重要力量。3—6岁的孩童已经会有内疚感了。


即从这时起,自我就面临着调和本我、外部世界与良心(超我)的要求。而这种道德发展会持续到成人,伴随人的一生。



Part.2


人为什么会对父母产生这样的内疚感呢?因为我们有个“孝”的伦理观。百善孝为先。


我们觉得父母生养儿女不易,儿女应当报答。所以儿女在父母身边就是尽孝,如果不能陪伴,就显得不孝。


但是“孝道”又与“个人”、“自我”产生了冲突。因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加上现代社会人的流动性加剧,能一辈子伴在父母身边,其实不大现实。为理想远走他乡,还是为尽孝留在父母身边,想必很多人内心都有过斗争。


人们喜欢引用“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其实这句话不完整,全文应该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一方面孔子强调子女要孝顺父母,但也指出,如果你出门,请明确有一个方向、去处。他是鼓励人为了目标外出奋斗、远游的。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孔子说你老在家待着,不是“士”。他主张人到处走走、看世界、施展抱负的。他自己的一生就是四处奔波,周游列国,60多岁还在外打拼,68岁后才回到老家鲁国。



Part.3


人可能都会有离家—返家—离家的愁绪,一方面希望离家越远越好,得自由;另一方面也只有在父母那里才可以完全卸下疲惫,做回天真的小孩。但最终,我们还是要远离父母,父母也必须放手子女,谁都不是谁一辈子的依靠。


父母的养育也是他们的喜悦、责任,为人子女不必背太多的包袱,过分内疚,让父母的爱成为一种羁绊。只有你真的幸福,父母才会安心。


以前看龚琳娜老师写她公婆的晚年生活。他们一个是小学老师,一个是中学校长,退休后生活丰富多彩。


婆婆教盲童画画,陪伴自闭症儿童,为难民孩子做饼干;公公每天种花种菜,唱歌打扬琴,搜集德国民歌。“公婆年近八十了,退休之后,总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逍遥自得,我们很少担心他们,他们也从不来要求儿女必须如何如何。”


这一点中国父母可以学学外国父母,要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支撑。父母的精神寄托不可全是孩子甚至孩子的孩子身上。子女成人,父母更需要“成人”。


《圣经》里也反复强调“孝”,“子女若不愿事奉老父老母,就是对父母不知感恩,也是对上帝毫无虔敬。”但是《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 一个人结婚之后,夫妻关系应该在父母关系之前,成为最重要的亲密关系。


所以远嫁的人们,既去之,则安之。心安即是归处。


情感故事原文

《既然远嫁,就别婆妈

(滑动查看)


01

 

我爸为期20天的香港视察结束,走的时候我不敢相送。我爸心照不宣:你别跑了,在家看着熊孩子吧。小李送我到旺角就好。

 

送别太磨人,情侣爱人可以抱头痛哭旁若无人。可父女之间,不舍情绪百转千回也装腔作势:

 

——我必须故作轻松,流露一丝痛楚都会让他脑补100集远嫁女儿多冤屈的剧集。

 

——他也得强颜欢笑,一个父亲,再不舍也得拿着劲,总不能婆婆妈妈抹眼泪吧。

 

所以最后的局面总是尴尬:我们无言以对,隔着玻璃不忍对视,怕眼神一对上,眼泪就决了堤。

 

远嫁的女儿永恒的软肋,就是和父母的每一场告别。一别又是小半年,孙辈又高个,爷辈又添华发。女儿受了委屈报喜不报忧,父母生病痊愈才云淡风轻告知。两个世界的生活,又岂是几小时飞机那么简单?

 

每次告别后发酵数月的酸楚和隐忍,让我反复腹语王羲之所说中年: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同为远嫁的女友每每和我说起个中酸楚,眼泪鼻涕一把抓,不想远嫁,倒像流放。每个远嫁的姑娘都有一本小本儿,记满了「寄人篱下」的愤懑。

 

人生地不熟,满屋方言欢声笑语只能捧场讪笑;

 

没有朋友,吐槽个老公婆婆得聊个五块钱在线等;

 

东西吃不惯,半夜饿醒想的都是妈妈的味道;

 

重新找工作,你看不上工作OR工作看不上你。

 

这些都还好,属于「为爱奋不顾身」预计范畴内,可自行调节。可难免和老公吵个架,奔出门外发现无处可去,然后只能找个酒店住下来,望着天花板泪如泉涌,脑海里有个小人儿反复抽自己:自作孽,图样图森破。

 

且这份委屈,你不能告诉任何人,这是你的倔强,自己选的老公,只能跪着过完,更不能和父母撒娇,当初执意相嫁,如今才知父母不舍的苦心,怎能吐露只字片语?

 

 

他们好不容易狠下心把女儿远嫁,听得你的委屈,只会彻夜难安、悔不当初,又何必压上那根稻草?

 

这是一个悖论,远嫁之后,新鲜残酷的生活才告诉你,过往温厚都由父母负重给予,你们是彼此最重要的存在。可得到这个领悟,木已成舟。

 

02

 

我也曾陷入这样的后悔不可自拔,即使婚姻大致美满,也深觉如鲠在喉。直到有一次回家,在机场回家的路上,我妈突然接到朋友电话,说家里鸡飞狗跳,让我爸我妈前去坐镇。

 

现场一片混乱,女婿和女儿刚经过激烈战斗,双双挂彩。打电话的阿姨掩面而泣,拍着大腿叫我不想活了。

 

多么熟悉的场景,伦理剧现场。女儿和女婿是相亲认识,父母做主成婚。婚后老实本分的女婿好吃懒做,人生技能只有打游戏和给游戏充钱。女儿同是娇生惯养,所以家里都靠父母操持补贴。

 

但是女儿怀孕了,开始长心,觉得要把老公扶上墙,不能祸及下一代。两个人就进入了持续战斗状态。某次吵架,因为女儿直接关掉了女婿的电脑,女婿恼羞成怒口不择言:不就怀了个野种就撒野?

 

女儿盛怒之下独自去流产,谁都没告诉。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阿姨沉浸在痛失外孙和不知前程的迷茫中,女儿一边抽泣一边指责:都是你给我选的好人!

 

回去的路上,我爸感叹:如果我女儿过成这样,我们也会气死。我妈接茬:她跟我说过,羡慕我们女儿,老公疼又儿女双全,我嘴上说哪有啊,那么远,哪像你女儿在身边。心里想的是:我女儿确实过得挺好。

 

后排的我静静听着他们八卦,突然间得到了某种释怀:其实远嫁大部分的内疚,来源于害怕父母孤独和痛苦,但只要你选对了人,获得了真正的幸福,父母能感受到并且得到安心。这在很大程度可以弥补陪伴的缺失。

 

03

 

所以当你有一份确认能托付的真爱在远方,不要因此顾此失彼。对于远嫁的各种困扰,和挥之不去的想念,总有办法去缓解。

 

结婚前,和老公约好,春节轮流和两家父母过。

 

每年选一个长假回家,或者和父母一起旅行。

 

每天和父母通电话或视频。

 

努力赚钱,早日把父母接到身边。他们未必也愿意背井离乡,但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和女儿团聚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知子女莫若父母,你是否幸福安康,才决定他们是否心有落处。

 

我远嫁的同时,也远离了父母庇护下的养尊处优。年逾三十,在陌生的城市几年,方明白奋斗为何物:世间情义难两全,我先选了情,又想义圆满,就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填补。

 

而对于我选择的婚姻,也落子无悔,全心经营。

世间诸事,不怕选,最怕不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赵  

青音约主编


情感故事作者 |美亚

专栏作家,心理咨询师,《南都周刊》香港特约撰稿人,一个放心老去的已婚育少女。微信公众号:美亚在港村(ID:wangjinshan2015),微博@美亚在港村

主播丨夏风

绵羊热线app情感减压主播(ID:295947)电视情感节目制作人,《有心事》节目主播。神秘御姐范儿,藏不了的女侠心,愿为每一个失眠的你解忧!微信公众号:我是夏风(ID:xiafeng59)欢迎关注!

继续每天来告白,记得转发给TA,点击阅读原文把你心里的话对Ta说出来吧!

古时路远,离别之事格外郑重,但凡阳关敬酒,灞桥折柳,都是覆水难收的眷恋和去意已决的哀伤。不同现在,分分合合满不在乎,聚如蜉蝣,散如鸟兽。 


@ 苏河 

让我们

找到你

世界很大

希望喜欢我们的也喜欢你


带着你的故事和才华

一起和“青音约”更好吧


原创作者招募,作品请发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