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里研究院
阿里研究院依托阿里巴巴集团海量数据、深耕小企业前沿案例、集结全球商业智慧,以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方式打造具影响力的新商业知识平台。 阿里研究,洞察数据,共创新知! 官方网站http://www.aliresearc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杨不坏  ·  淘宝百亿超级补贴:超级符号创建时 ·  昨天  
杨不坏  ·  淘宝百亿超级补贴:超级符号创建时 ·  昨天  
小北的梦呓  ·  如何0~1打造一个爆款 ·  3 天前  
小北的梦呓  ·  如何0~1打造一个爆款 ·  3 天前  
JRS玩机社  ·  【2024年11.11】巅峰来袭!拼多多11 ... ·  5 天前  
JRS玩机社  ·  【2024年11.11】巅峰来袭!拼多多11 ... ·  5 天前  
亿恩  ·  今天,傲基成功上市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阿里研究院

国研中心吴平:特色小镇因何而兴 将何去何从 || 智库说

阿里研究院  · 公众号  · 电商  · 2017-06-05 18:14

正文


发展特色小镇要树立生态绿色理念,完善绿色政策顶层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要强化生态绿色思维,产业选择须兼顾“特色”与“绿色”。


文 | 吴平


旅游小镇、科技小镇、金融小镇、文化小镇……

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小(城)镇发展政策的出台,一大批功能各异的特色小镇纷纷涌现,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特色小镇依托当地自然禀赋、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积累等优势,聚焦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要素,包含旅游休闲、健康养老、智能制造、商贸物流、美丽宜居等丰富主题。


特色小镇不同于产业园区和风景区,也区别于行政建制镇,具有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定位独特、人文传统深厚、管理机制灵活创新的独特优势,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育新动能、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新平台,充当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特色小镇因何而兴


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举措。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大大小小的城市迅速兴起,在集聚生产要素、带动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房价居高、重度雾霾等“城市病”。


一边是不堪重负、亟待疏散的大城市,一边是序幕拉开、求贤若渴的特色小镇,供需反差之间隐含着巨大的人口流动势能,需要特色小镇主动出击、吸引人才。


正所谓小空间承载大战略。


发展特色小镇是促进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凝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治理“城市病”、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特色小镇依托优美自然环境,挖掘地域传统文化,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育特色产业,促进要素集聚,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为城镇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创新动力。


发展特色小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美丽乡村的助推器。


我国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存在着“城富乡贫,城新村旧”的现象。


小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也是要素流动的渠道。


首先,小城镇大部分是由乡转变而来,普遍依托村庄建立,具有天然的沟通优势,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有力抓手;


其次,特色小镇具有自身比较优势,在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某些领域能够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其既能与都市经济融为一体,又能带动农业农村的发展;


再次,小城镇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农民就近就业问题,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得村镇居民可以更快地分享城镇建设、产业成长、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在贫困地区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更有利于搭建脱贫平台,为精准扶贫提供载体。


发展特色小镇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发展的试验田。


发展特色小镇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之路的有益探索。


特色小镇,根在文化。


既拥有现代化的生活,又保存乡土温情是特色小镇对时代问题的回答。


特色小镇在发展自身特色的过程中,能够立足本地、放眼世界、扎根生活、联结社区,自觉承担起本地文化挖缺、保护、传承、创新的责任。


我国特色小镇所依托的乡镇地区大多尚未深度开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功能完善。


特色小镇发展是以生态资源为本底、以绿色低碳循环技术为支撑、以绿色智慧产业为驱动、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


特色小镇建设融入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治疗“城市病”、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尝试。



问题初现,特色小镇将何去何从


生态绿色制度供给不足。


特色小镇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完善的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


但我国目前仅有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开展特色小镇培育”(2016),国家发改委“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和“千企千镇工程”(2016),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2017),体育总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017)等指导性文件。


总体上看,我国特色小镇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制度层面尚未系统设计规划;在国土、环保、文化、旅游、金融、卫生、水利、林业等领域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在规划建设标准、土地利用等方面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例如,特色小镇建设涉及到农村土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资产等使用、处分,而这些都没有充足的法律依据。


规划建设生态绿色理念不强。


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发展关键在于发展定位与规划设计,应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而不能一哄而上成为“政绩小镇”,必须抑制人为造“镇”的冲动;


规划和建设应强化生态理念,防止成为大兴土木的“房地产小镇”;


产业方向选择应坚持绿色标准,小镇不能变成一个筐,什么项目都往里装。


地方政府在发展特色小镇过程中,应该与美丽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等其他政策实现协调发展、协同推进,避免大量“空心村”“空心镇”的出现。



打造特色小镇

要将生态绿色作为“必选项”


必须积极探索小城镇发展的路径,将生态绿色作为特色小镇的必选项。


发展特色小镇要树立生态绿色理念,完善绿色政策顶层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要强化生态绿色思维,产业选择须兼顾“特色”与“绿色”。


发展特色小镇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所要求的生态,是红线、底线,也是优势所在。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特色小镇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走出一条绿色、集约、智能、低碳的特色小镇建设之路。


创新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低碳生活、和谐生产、宜居生态。


做大做强生态优势产业,有效增加生态产品服务供给,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逐渐形成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为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特色小镇是集产业发展、文化、健康养老、旅游休闲、体育运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


小镇的开发建设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建设高度和密度相适宜,做到镇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公园绿地贴近生活、贴近工作。


设计、建设、运营特色小镇要强化生态绿色思维。


特色小镇强调的不是规模竞争,而是层次竞争,其目的是要形成在特定领域的持续影响力。


要避免“立竿见影”的惯性思维,不要把小镇做成“摊大饼”、搞成新一轮的无序竞争。


防止房地产开发和商业综合体在特色小镇总投资中占比过高、以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化之实,防止追求短期政绩和“面子工程”的现象。


特色小镇的发展,不在于磅礴浩大的体量建设,而在于小巧精致、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在空间环境的塑造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人的感受与体验。


小镇的开发应当实施低冲击式的开发建设模式,在建设标准和功能定位上,着重突出生态、绿色、节能主题,用新材料、新技术打造低碳、舒适、宜居的环境;


集约节约使用建设用地,推动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土地混合功能利用;


倡导绿色交通模式,提高绿色出行比例;


更加有效地节约使用水资源,倡导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水再生利用工程与水生态修复技术;


以非工程措施应对雨洪威胁,保证小镇发展建设安全;


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噪音、污水、空气等污染。


特色小镇产业选择须兼顾“特色”与“绿色”。


特色小镇须结合自身本底条件,审时度势,认真谋划产业选择。“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持续发展的“输血站”。


特色产业,最关键的是产业业态的创新。


要注重传统优势产业业态的提升和完善:制造业需要在“产品换代”“机器换人”“制造换法”“商务换型”“管理换脑”等“五换”业态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业态创新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要把绿色产业作为提升特色小镇竞争力的基本出发点。


选择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经典文化传承和独特地形地貌的小镇,结合市场需求,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休闲度假、智能制造、互联网+、体育运动等业态。


深度挖掘历史传统、民俗文化,彰显乡愁特色,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运用创意手段,融入生态绿色的元素,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并抓。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发特色食品、健康食品,结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食品加工体验、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推动体验式休闲度假。


抓住承接产业梯次转移、疏解大城市功能的机遇,承接特定城市功能或特定产业。结合精准扶贫要求,统筹使用扶贫资金,实现贫困村产业创新与特色小镇建设的融合发展。(源自: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简介

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法律与治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中国远见智库论潭专家。

中国远见智库论潭

中国经济面临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加速转变的十字路口,这也是思想市场呼唤新思考、新理论、新成果的黄金时代。


同时,中国的智库建设正在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独行快,众行远。


为促进各有专长的智库间跨界交流,凝聚各家智库的真知灼见,形成共同关注的前瞻性战略研究,并与国际知名智库进行研究接轨,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属性的10家智库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远见智库论潭”。


“远见”,希望立意高远,为大众指明方向,为时代思想领航;取名“论潭”,希望思想如同潭水,其静也深,不断流淌,终汇长江大海。目前论潭首批发起机构为10家智库。

首批发起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

信息社会50人论坛

华夏基石咨询公司

竞争力智库

阿里研究院

京东方产业研究中心&奇点实验室

华为战略部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名:阿里研究院

微信ID:aliresearch

官方网站  DT时代 共创新知
www.aliresearch.com

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阿里研究院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阿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