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选择创业的健身教练急剧增加。除了专业的技术,创业者还得懂得如何留住消费者。
在孔萌看来,一家私人工作室可以覆盖到周边半径两公里的范围,这两公里内的潜在客户,和健身教练原有的老客户,就成了工作室在“最开始一两年”的主要客源。
但在这些老客户第一批课程消费完后,如何留住他们,让他们继续消费,便成了工作室持续经营的难题——特别是在这个一公里内能有好几个工作室的现状之下。
“新增客户会很艰难,如果抓不到新客,可能也就这样了。”孔萌说道。除此之外,由于大多数工作室还处于依赖个别有经验、有人气的教练的状态,一旦这个教练跳槽去了其他地方、或者自己创业,也会带来会员的流失。
赵巍则告诉金字招牌研究室,她的工作室所在的一公里范围内,她已经见到了两三家工作室因经营不善而老板易主,而她的Merry Fit,也没有在一个特别理想的盈利状况。
在赵巍的解释中,问题的症结之一在于这并不是一个边际成本递减的生意。一个工作室的成本可以被分为租金、教练人工、健身器械、宣传推广等几大部分。为了保证工作室应有的服务体验,不至于让会员总是约不到想约的私教,也避免让私教因为同一天内上课过多而降低了服务质量,赵巍会设定一个教练的理想状态是带20-30个会员。当工作室的会员变多,她就需要增加更多的教练和器械。如今创业一年,她工作室的私教人数已经从最开始的3个增加到6个,大型健身器械也增加了一倍,她还会从利润中“拿出好几万让教练出去上培训课”。赵巍因此说道,“在我看来它(现在)真的不赚钱。”。
对于兴冲冲想做工作室创业的健身教练而言,它的另一个风险在于,
当想把一个依靠个人色彩建立起来的创业项目变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意,总是需要更多的管理思维和经验,而这正是不少以技术见长的健身教练暂时欠缺的。
这也让不少工作室,止步于做最开始一两年的生意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