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老饕,一统‘散装’大省!
江苏,中国水域面积占比最高的省份,唯一兼具
大江、大河、大湖、大海
的省份。
作为一个名字里就带了个
“鱼”字
(蘇)的大省,
在中国吃鱼江湖里,江苏人吃鱼对时令之挑剔,对技法之钻研,对风味之兼容,都堪称独一无二。
各种鱼鲜,江苏人饭桌上的c位。
摄影/陶源
苏南
吃鱼,以
“不时不食”
四字为旨要,就说如今的夏秋之交,最适合拿时鲜做汤,姑苏名菜鲃肺汤,鸡汤配鱼肝,尤显醇厚;一道家家都会做的花鲢鱼豆腐汤,更以其鲜香,成为太湖之畔的乡愁之味。
以淮扬风味为代表的
苏中
,
技法冠绝天下
,一样鳝鱼,就可以分出一百单八种变化。至于拆鱼不见骨这样的绝活,在当地厨子的手里,实属寻常。
而在
苏北
诸地,一粥一饼,一面一饭,无一不可在众多湖海鱼鲜的加持下,变成风味独到的
碳水炸弹
,正可见一种味兼南北的包容大气。
“不时不食”的苏南
吃鱼有多讲究?
苏南人,有一张自己的吃鱼“时间表”。
“正月塘鲤肉头细”
,鱼头上的“豆瓣肉”拆下来配雪菜冬笋,鲜掉眉毛;(农历)二月初春,
鳜鱼肥美
,正适配桃花流水;小暑时节
“黄鳝赛人参”
,响油鳝糊、清炒鳝片,都是苏帮名菜;等到了
“十二月青鱼要吃尾”
的时候,蒸青鱼固然为好,但一块浓油赤酱的糟青鱼,看似油腻,却充满“能量”,正能在湿冷冬天,点燃心中食欲。
不过要说最能代表“不时不食”的鱼,还得是著名的
太湖三白。
你知道“太湖三白”是哪三白吗?它们都有哪些吃法?
本文出自地道风物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他
回复【江苏吃鱼】
查看全文
“地道风物”
是
《中国国家地理》
旗下的原创内容平台,这里汇聚了一群热爱山川美食的人,作为
行走的风物百科
,立志踏遍中国每一寸土地河山,
探寻风物美食,传播地域文化。
介绍一下我的朋友
地道风物
,他来自
《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
,足迹遍布全国上千个市县,只为探究中国每一寸土地的不一样。
如果你发现在派出所等正式场合有一个“妈祖评理室”,请不要诧异;如果你看到考生将准考证的复印件放在供桌上一起拜,也不用慌张;如果发现路旁骑车大妈突然停下车,对着庙宇拜了一拜,再若无其事骑车离开,请谨记这是日常——因为这里,是闽南。
“
老爷保号
”的魅力,没人不懂吧?
每年夏秋季节,是食物中毒最高发的时期。提到
食物中毒
大省,
你肯定提前想到了最能“见小人”的云南。但真正的结果其实是……中国食物中毒省份前三甲,云南仅位列第二?
山东:“你们真的不吃发芽的土豆?”
云南:“菌子煮熟就没问题。”
浙江:“我已经是吃河豚的老手了,这个河豚我一定要买来尝鲜!”
不用质疑,浙江也是凭实力选入“前三甲”的!
你可能听过这个笑话:当你跟朋友说自己心情低落,大多数人都会安慰你别给自己太多压力、多多休息,只有广东朋友会说你湿气太重,甚至准备煲汤给你喝。
是的,炎热漫长的夏季、多雨潮湿的气候造就了广东人对“湿”与“热”的独特理解。心情低落是湿气,喉咙痛是热气,消化不好是湿热,总之一切精神和身体不适都能概括为:湿气、热气、湿热。
广东“祛湿三件套”,你了解多少?
作为中国夜市的“鼻祖”,这里充斥着各种传说与门派,但每一个小吃,都能让横穿夜市的人迈不开腿,不论是年轻人们钟爱的炒凉粉、红薯泥,还是本地人最爱的灌汤包、桶子鸡,杏仁茶......最地道的“开封菜”,让隔壁的“KFC”黯然失色。
这座北方城市,如何在千年前就开创了宵夜先河?
江西,在诸多吃辣大省的角逐中,被网友们热评为“最能吃辣的省”,“连锅都是辣的”。辣椒在江西人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种植辣椒,生产辣椒制品,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这份火辣。
到底去江西哪座城,才能领略赣菜的辣度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