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台《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都做了详尽规制,推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开展。作为央企旗下的金融机构,五矿信托自成立以来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投身慈善事业,2017年设立了“五矿信托-三江源精准扶贫系列慈善信托”,致力于服务脱贫攻坚中心任务。
二、模式
“五矿信托-三江源精准扶贫系列慈善信托”采用慈善信托的模式,通过募集委托人的信托资金,投向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等项目,为脱贫攻坚持续注入力量。具体来看,五矿信托作为受托人,成立“五矿信托-三江源精准扶贫系列慈善信托”,以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为原则,将全部信托财产用于支持扶贫工作。信托资金根据委托人要求将全部用于国家级贫困县精准扶贫项目。慈善信托存续期间,五矿信托将于每年3月31日前,做出信托事务处理情况及慈善信托状况的年度报告,向备案部门报送。
三、做法
一是全面签署法律合同。在慈善信托的架构下,“五矿信托-三江源精准扶贫系列慈善信托”真正实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五矿信托与每位委托人均签署了信托合同等法律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责任边界,奠定双方的信任基础。二是设立独立银行账户。透明度方面,“五矿信托-三江源精准扶贫系列慈善信托”为每个项目设立了单独的银行账户,确保专款专用。且五矿信托将向委托人、备案部门定期披露慈善资金使用情况与慈善项目的进展情况,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与及时。资金管控方面严格规范,资金发放留痕验证,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三是执行层面,在委托政府及基金会执行的慈善项目中,“五矿信托-三江源精准扶贫系列慈善信托”均与执行方签署了执行协议,并以核验受赠人身份真实性与匹配性、核查资金发放情况、实地检查项目进展情况等方式进行监督。
四、成效
精准扶贫,重在实效。目前,该慈善信托扶贫足迹遍及青、甘、湘、鄂、云、贵、川、陕八省之地,在产业、教育、基建、异地搬迁等扶贫方面投资2000余万元,帮扶795名困难学子,9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受益。关注深度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三区三州”投入,支持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脱贫工作固基强本;支持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云南镇雄、甘肃西和特色产业、教育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为深度贫困地区筑起希望之桥。2018年,四川省美姑县采竹村钢便桥建造工程项目竣工,在保障村民出行安全的同时,助力村经济链接外部机遇,为地处大凉山深处的村民筑起了一座脱贫致富的希望之桥。2019年,甘肃省临洮县、贵州省六枝特区成功实现“减贫摘帽”,脱贫攻坚战首战告捷,面对这一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喜事,两地向五矿信托发函,就三江源慈善信托在其中的作用与贡献深表谢意。深入一线,力求实效。疫情期间,数字教育中显现的资源裂隙引起了五矿信托的高度关注。“五矿信托-三江源精准扶贫系列慈善信托”向甘肃省临洮县、湖北省房县困难家庭学生捐赠数百部智能手机,用于孩子们的网络学习,解决了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
五、启示
相较于此前对于资金、物资监管较为松散的“粗放型”捐赠行为,慈善信托拥有自身很多制度上的优势,是一种可与慈善捐赠并行并优势显著的新方式,更能契合公益慈善事业的内在精神。“五矿信托-三江源精准扶贫系列慈善信托”项目的实施,拓展了各方公益主体协作的新方法与新路径;拓宽了与社会各界合作的新渠道与新思路,更为公益事业与信托机制的“亲密接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扶贫事业是一项惠及万众但也投入浩大的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注入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因此动员各方主体、吸纳各方资源便是题中应有之义。慈善信托是中央倡导的“第三次分配”的实现路径、理念载体,也是拓展丰富“第三次分配”内蕴外延的重要动能。未来,五矿信托将通过精扶贫系列慈善信托这一平台,携手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继续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快资源整合,加大资金投入,致力于为决战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五矿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