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金融学会
广东金融学会公众平台,致力打造学术交流、信息共享、服务会员单位的平台和窗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金融学会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解放初期广东加强对私营银行钱庄的管理工作

广东金融学会  · 公众号  ·  · 2024-10-03 09:00

正文


编者按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广东金融学会在本会微信公众号开设“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专栏,展示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金融新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以期引导全省金融系统干部职工从峥嵘岁月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壮丽篇章!


解放初期广东加强对私营银行钱庄的管理工作

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统治时期,由于财政经济崩溃,生产停滞,公私资本走上投机,形成金融业的畸形发展。私营银行、钱庄(以下简称行庄 成为汇聚官僚资本与商业资本竞相投机的纽带。过去广州的行庄,无不另立暗账,囤积居奇,从事金融投机活动,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这对社会经济是一种极有害的因素。广州解放初期,由于国家银行不能满足工商业者融通资金的需要,私营行庄的存在以及其正当的业务活动,对私营工商业仍有必要。因此,人民银行对待私营行庄的方针是实行严格管理,取缔行庄的非法行为,引导他们走上正当经营。在公营力量占优势之下,改造行庄是有可能的。解放初期,广州市为取缔私营行庄的非法行为,人民政府与人民银行曾于1949年12月对地下钱庄及“剃刀门楣”进行过大扫荡。除对违法人员扭送法办外,对违法行庄曾处以80亿元的罚金,对违法的877档“剃刀门楣”曾罚款1.6亿余元(均指旧人民币),彻底摧垮了他们投机的经济实力。
在大扫荡之后,人民银行采取加强对私营行庄管理的办法。
第一,所有的私营行庄,要依法记审查,办理增资、验资等复业手续。资本数额定的高低,对行庄的存度关系很大,当时规定私营银行资本额为8000万元,钱庄银号资本额为3000万元(指行庄的总行而言),实行验资的结果,保留了大户,合并了小户,保留了经营正派的,淘汰了极少数信誉极坏的与资力微弱的。同时,系统地建立了表报审查制度,使行庄的活动置于政府的监督下,私营行庄经过初步整顿,稳定了社会金融秩序。
第二,建立经常的业务检查,取缔行庄的“暗账”,坚决与行庄欺骗造假行为作斗争。其次深入黑市斗争,继续打击地下行庄的金银外汇的投机活动。再次办理票据交换,成立汇兑交易所,管理行庄的信用活动。如限制行庄票据抵现和同业往来,管理行庄利息。
第三,办理联合放款,引导行庄资金走向生产。在政策上,分别不同对象给予区别对待。如对于狡诈投机分子,予以无情揭露,以儆示大家。对业务经营正当行庄,给予转押汇、转质押等方便。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部分行庄与人民团结一致,严格遵守人民政府和人民银行制定的各项政策,继续存在和发展。一部分投机行庄逐渐孤立起来,逐渐被淘汰下去。管理公款,截源断流是管理私营行庄的一项重要措施。规定一切公款一律存入国家银行,严禁存入私营行庄。这样就壮大国家银行资金力量,削弱私营行庄资金力量。同时,对信用市场的控制,也是最有效方法。经过以上的管理,逐步地改变私营行庄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注释

本文摘自《银海纵横:近代广东金融》(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第307-316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