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物业管理资讯平台
分享物管资讯、推广服务经验、分析难点热点、加强正面宣传、做城市物业服务交流的新媒体,“成就更专业,助力物业人”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51好读  ›  专栏  ›  物业管理资讯平台

58集团入股万科物业,是拯救58到家的救命稻草?

物业管理资讯平台  · 公众号  · 西藏  · 2017-03-28 20:50

正文


3 27 日,万科集团发布了 2016 年年报。报告显示,万科物业引入了两家战略投资者:博裕资本与 58 集团。以增资完成后的万科物业总股本为基准,博裕资本以其管理的基金认购 25% 股权, 58 集团以其下属公司认购 5% 股权。


本次增资完成后,万科物业的注册资本变更为 665079365 元,万科集团所持万科物业的股权比例变更为 63% 中国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平台,与中国综合实力位居榜首的地产商旗下物业公司的结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随着新美大和京东到家退出,泛社区O 2O 服务市场里, 58 到家作为目前最大的流量平台,在台面上似乎已无竞争对手。然而, 一直困扰58到家的难题没有解决 。平台大,种类繁多, 伴随而来的是承载不动的服务能力和巨额亏损的负担


58 到家的服务困境


58 到家CEO陈小华将 2016 年定义为 58 到家的品牌年,投入的 3 亿多美元,都贡献在了巨额的广告投入。地铁站、公交站牌和电梯广告里随处可见的明星广告,除了打响了 58 到家的品牌知名度,随之而来的还有服务能力匮乏带来的高投诉率。所以在 2016 年下半年, 58 到家一反上半年的高调,默默地收起了随处可见的广告牌。


到家服务是一个极具本地化属性的服务类型 。几个核心的关键点在于,依托地理位置建立的服务能力,凭借专业性沉淀的用户,和以信任、口碑建立的服务品牌。


58 到家一开始定位自营,正是出于对服务能力的把控。但渐渐发现,自营业务在本地化属性极强的到家服务业态下,太重!服务范围的增长意味着极大的成本增长。边际效益无从谈起。于是在 2014 4 月正是宣布平台话运作,引进除了 家政保洁、丽人美甲、搬家速运三大项自营服务以外的月嫂、化妆、洗车等平台服务。


但是大而全不能解决核心问题,反而将需要深耕服务的到家服务矛盾扩大化了。


泛社区的到家服务,绕不开的坑就是物业公司 。可以看到, 58 到家一直以来维持的稳定业务都在巧妙地绕开物业的管控。家政、美甲、搬家等服务,都是在业主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服务到家。即便如此,在很多城市的小区,也有穿着 58 到家制服的服务人员因为物业的监管而不允许被进入小区。 毕竟外来人员进入小区,是物业所管控的范围。同时其中也存在着利益分配的问题。


而像维修等需要携带大型工具的服务,更是在 58 到家的平台增长十份缓慢。打开 58 到家的主页可以看到,目前为止平台提供的到家维修业务,也仅在北京地区可用。以上种种,都与 58 到家誓做到家服务平台的理念相悖。


万科物业的上市故事


随着彩生活、中海、碧桂园、中奥到家纷纷上市,万科物业也想搭上这趟列车。 2016 9 月,万科宣布万科物业与万科集团已完成业务分拆, 目前万科集团与万科物业是控股关系,而两者关联交易的比例也在迅速降低,为独立上市做积极准备


有业内人士称,万科物业从 2016 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疯狂的地盘扩张,通过各种形式获得非万科地产的物业委托权。到 2016 6 月底,万科物业管理的合同面积的约 2.7 亿平米。来自万科地产的和其他开发商的比例是 1:4


然而,上市需要的想象空间,仅从物业管理费赚取的低毛利率很难将故事讲圆。万科 2016 年全年业绩报中,物业服务全年的营业收入约为 42.6 亿,营业成本 33.2 亿,全年盈利 9.4 亿,营业利润率 17.22% 。虽然营业收入有着 43.42% 的高增长,但是于此同时增长的还有 45.35% 的营业成本。


虽然一直坚称物业管理的价值在于品牌和服务本身,绝不在增值业务上赚钱,但是是否因为上市的需要,故事版本已经不同?


强强联手?各取所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十点读书会  ·  ⊱这一种男人,不可能爱你
8 年前
经济学人集团  ·  ​清洁能源的悖论 | 封面故事
8 年前
主编温静  ·  视频网站现六大危机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