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导读】
AI介入劳动力市场,全球企业「处处裁」,AI能包揽700个人的活,瑞典支付巨头Klarna狠裁2000人。
上周,硅谷风投巨头a16z合伙人Alex Rampell在官网上发布一篇文章,探讨了AI如何将资本自动转化为劳动力,会对当下的劳动力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报告指出,虽然AI不会完全取代劳动力,但考虑到越来越高的劳动力成本,以及AI超强的学习推理能力,AI将逐渐吞噬白领职工这个薪酬支出近10万亿的市场。
文章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等式,AI时代的E=MC2 中,资本购买了GPU,雇佣了工程师,也可能购买了咖啡供工程师们提神醒脑。
工程师喝着咖啡写代码,然后软件和代码神奇地转化成了劳动力——
简单来说,就是AI应用软件能够代替人工劳动力完成工作,例如写文案、绘图、做设计等等,甚至有些AI软件还能用来敲代码。
这个等式更深刻的含义在于,AI正在带来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软件转化为劳动力,这将重新定义白领工作和企业运营模式。
AI的潜力在于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深入渗透数万亿美元规模的白领劳动力市场,而不仅仅是3000亿美元的企业软件市场,这将彻底改变人类劳动力的结构和价值。
文章中还提到了,AI软件公司将走向三条路径:
- 在现有软件上运行的AI工具
- 可能取代现有软件的AI工具
- 转化为劳动力的新型AI工具
那么,最有潜力的就是第三类,因为它不仅能够辅助人类劳动力工作,还打破了软件与劳动力之间的界限,创造出了资本最喜欢的劳动力:可以24小时运转的机器。
AI不仅仅是辅助人们办公的一个工具,可能会取代人类劳动力直接参与到工作流程中。
以上文章中提到的情况,AI蚕食白领职工市场,丧钟似乎已经敲响。
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变得更加普遍,一家专门从事直接支付、货到付款和分期付款的瑞典金融服务公司Klarna准备将员工人数削减近50%。
Klarna由首席执行官Sebastian Siemiatkowski、Niklas Adalberth和Victor Jacobsson于2005年在瑞典创立。
Klarna允许消费者通过无息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在网上购物,主要在欧洲开展业务,并在美国与Affirm和Afterpay等对手公司竞争。
Klarna也曾辉煌一时,一度是欧洲估值最高的初创公司,估值曾达456亿美元。
2019年之前,Klarna一直处于盈利状态,但在美国经历一段时期的快速扩张后,2020年开始出现财务亏损。
2022年,市场形势变得更为严峻时,公司高层却决定下再次融资,导致公司IPO规模暴跌85%,估值仅为65亿美元。
2023年,Klarna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在一年时间中裁掉了1000多名员工。公司也曾直言不讳地表示,大规模裁员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人工智能的使用。
今年,公司还计划实施进一步裁员,预计裁撤员工数量接近2000个。
与去年相比,Klarna目前的员工人数从大约5000人减少到了3800人。预计,Klarna的客户服务和营销部门将进行最大幅度的裁员,而这两个部门正是能够最有效地实施AI代工的部门。
CEO Sebastian Siemiatkowski表示,他相信公司可以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未来公司只需2000名员工就可以正常运转。
根据网站信息,Klarna总部位于瑞典,在伦敦和曼彻斯特设有两个英国办事处,并在欧洲、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设有众多办事处。
虽然有关Klarna除总部之外的其他地区详细信息很少,但裁员计划将在世界各地各个工厂进行。除了客户服务之外,Klarna目前还准备在营销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
另外,劳动力的减少不都是通过裁员实现的,员工的自然流动和去年开始实施的招聘冻结都有关系。
Klarna从去年9月份以来就没有招聘过员工,并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不招聘工程师以外的任何员工。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 年就业未来报告》,未来五年内,超过75%的公司预计在工作流程中集成AI工具,AI「代工」造成的裁员将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状况。
例如,谷歌在年初裁员6%,根据1月份的一项调查结果,多方都认为裁员与转向人工智能技术有关。
MSN、Salesforce和Duolingo等大型科技公司都纷纷效仿,戴尔预计裁员约1.2万人,以利用人工智能来精简业务。
在今年3月发表的第一季度财报中,Klarna将裁员归因于对于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已经能够代替人类劳动力,并且第一季度已经实现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