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导致了比特币分裂?
公元2250年,一群掌握了全网个位数以上算力的人请了一个工程师将当前比特币Core代码中用于通信的某字节做了更改,从而分裂出了比特币的一个新分叉——BSB,因为其是比特币的第249个分叉,所以又被称作“比特币250”,或者“比特币二百五”。
这几天的BCC只告诉了我们一件事:比特币数量上限根本不是2100万个,实际上是无限多个,每分裂一次就多2100万个,所以实际上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而原本它本身是不会分裂的,分裂的其实是那一些在利益面前毫无廉耻的人心。
我们一直试图从技术上加强比特币,让它变得更强大,变得无懈可击,到如今才发现,在各怀鬼胎的人心面前,它如此的不堪一击。
回到本文的主题,在昨天的文章 【ICO反思录】如何判断一个ICO的需求,是不是伪需求?里,我们以承道(ZEN DAO)为例,说明了什么ICO项目的需求,是彻头彻底的伪需求(为ICO而生的需求、为圈钱而生的需求)。
进一步的总结,在当前区块链和现实科技的现状下,如果用于存在性、合法性证明领域,区块链技术只能用于各类数字形态商品中,比如用于数字货币、证券、电子票据、财务记账、数字出版物等领域,当前还根本不具备用于实物确权的条件——而且未来数十年内都看不到希望。因为在链上标记某些需要无法被篡改的信息很容易,但将链上的信息和实物一一绑定(而且这一绑定关系也必须无法被篡改)却很困难。
所以在我们接下来对SmartICO的优化中,如果某些ICO项目根本就无法解释清区块链将如何解决它所用于的领域的实际问题、而只是含糊的老生常谈的说到“用去中心化技术来解决xx问题”,并试图回避质疑时,我们认为它的前景根本就是零。
而既然要优化我们的SmartICO,那么就得进一步考虑到,对于确实有一定前景的项目,我们该如何量化它的前景值。
SmartICO V1.0版本的战略定位中犯了一个错误,即试图以一套技术范畴内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ICO项目。我们很快发现,有些ICO项目是技术派的,比如EOS、IPFS、SC等,对于这些技术派项目,用一些技术的标准去考量它们当然是没问题;但有些项目是非技术派的、是针对垂直领域的,它们甚至没有自己独立的链,它们通常是基于已有的公链(如ETH和开发中的EOS)发行子代币,因此它们背后的链的技术指标根本和它们自身的战略定位毫无关系,比如BigOne、ICOCoin等。而还有部分ICO项目是其他项目的回购、分红币,这类项目本质上不是一个区块链项目,它们的前景跟代币所基于的区块链毫无关系(比如说BigOne的前景仅取决于Big.One交易所的前景,而与BigOne代币背后的EOS链毫无关系)。
所以显然,后续对SmartICO的优化中,在项目前景(当前的战略定位和应用前景可能会合成一个维度:项目前景)这一块,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ICO项目,使用不同的考量方式。对于技术性ICO,我们就主要从其核心创新性、相比于现有竞品的突破性、性能和吞吐量、安全性等角度去对其考量;而对于垂直领域的ICO,我们则从其需求的真伪性和强弱度、领域对区块链的拥抱程度、领域本身的规模和想象空间等角度对其考量。而对于分红、回购型ICO,我们则仅仅从其对应项目本身的前景、分红力度、回购力度和对价格的刺激等角度来考量。
另外,我们不再以“ICO项目的链是否是独立的链”来评判一个ICO的质量。因为对于部分项目而言,它本身并不需要一个独立的链,基于ETH等的子链已经能很好的满足它的需求,所以为何要鼓励它再去浪费资源的架设一个新链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有道理的,那就是独立的链就一定好于非独立的链吗?显然不成立,如果一个项目的需求无需独立链就能完成,那么非要去假设一个独立的链,本身就是自我定位的错误。
======================
如何与王大炮交流?有两种途径。
免费交流群(请以此为主):我们有一个免费的微信交流群,群对所有读者开放,如需了解,可关注我们,然后点“进入公众号”,在下方的【读者交流】->【免费交流群】来获得加入方式。
收费VIP群(小密圈):我们还有一个门槛较高的收费小密圈,此圈不建议新手加入(如您在币圈还未赚到10万块,也不应加入),入圈费用7天内可无条件退还,如需了解,可关注我们,然后点“进入公众号”,在下方的【读者交流】->【收费VIP群】来获取加入方式。
此收费圈仅作为免费交流群的补充,适合有更高需要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