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学家告诉你B
用经济学:重叙历史真相,分析财经问题,解释现实热点。你,和经济学,密不可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券商中国  ·  港股,重磅调整!陈茂波发声! ·  9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太火爆!排队数小时也要买!同款商品3年涨了近 ... ·  2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这两天行情总结:阿里巴巴带动了整个行情 ... ·  2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马斯克的xAI ... ·  2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公安部:严打证券违法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学家告诉你B

香港七位警察袭击占中示威者案判决书全文

经济学家告诉你B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19 10:04

正文

你,和经济学

密不可分


本来转载自公号:法治之声

香港七位警察袭击占中示威者案判决书全文

译者丁龙律师按:占中运动期间,曾健超作为示威者之一向警察泼撒液体,随后被警察带走和殴打,致使身上多处受伤。今天,香港区域法院作出判决,七位被告罪名成立,均获刑二年,其中一位警察另一项普通袭击罪罪名成立,获刑一个月,与前述二年刑期并罚,法官未采纳辩方律师适用缓刑的请求。

本律师中午看到新闻,立即在香港司法机关官网上找到该案英文判决书,英文判决请点击: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lrs/common/ju/ju_frame.jsp?DIS=108134&currpage=T。本律师立即将其翻译成文如下,未仔细校对,疏漏难免,仅供参考和学习,并了解下香港法官的判决思路和思维。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域法院

2015年第980号刑事案件

___________

香港特别行政区


黄祖成

第一被告

刘卓毅

第二被告

白荣斌

第三被告

刘兴沛

第四被告

陈少丹

第五被告

关嘉豪

第六被告

黄伟豪

第七被告

____________

法官:

杜大卫

日期:

2017年2月17日

控辩双方人员:

(译者注:名单略去不译)

指控罪名:

1、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

2、普通襲擊

(译者注:判决书中如此备注了中文)

裁判理由

1. 所有被告袭击曾健超致其身体伤害罪名成立。第五被告普通袭击罪罪名亦成立。

2.案件的全部细节在2017年2月14日公布的裁判理由中已详细阐述。概括如下:2015年10月15日凌晨2点45分许,警方在对占中运动的示威者进行清场,当警察抵达龙和道地下通道时,曾健超被看到在龙和道上方的花槽上向警员泼撒液体。

3.曾健超被几个警员从花槽上拽下至人行道并被制服。警员使用塑料拉链带将曾健超双手打上背铐,然后将其移交给第一和第六被告,各被告护送曾健超沿龙和道方向离开。一路上,曾健超脸部朝下被抬着。

4.示威者们被带至龙和道上的大巴车上,送至中环警察署。第一和第六被告未将曾健超直接押往大巴上,而是将其带至龙汇道政府大楼泵房东变电站的北侧进行殴打。

5.到达变电站后,第七被告加入前六位被告,协助将曾健超带至变电站北侧。曾健超被丢在地上,立即遭到各被告的殴打,其中第七被告首先踢打曾健超。

6.第三被告也参与殴打,对其进行戳和踩踏,第四、五、六和第七被告也参与踢打曾健超。第一和第二被告没有参与殴打,但目睹了这一切。曾健超脸部、脖子左侧、肩膀左侧、锁骨、左右腹部、胸部和背部受伤。

7.每个警员都有义务阻止他人犯罪,哪怕是同僚。第一和第二被告将曾健超带至变电站,且眼睁睁看着其同僚殴打曾健超。这两位被告作为高级警员,故意且怂恿、支持第三至第七被告殴打曾健超,致使其遭受非法人身暴力。

8.事后,曾健超被要求双手放在脑后带至停在龙和道的一辆小汽车上。第五和第六被告分坐在曾健超两侧,陪同其前往中环警署。曾健超被带到警署的七号房羁押,直至其被大巴送至黄竹坑的警察学校。在七号房内,第五被告两次掌掴曾健超面部,第六被告在场。

减轻处罚情节:

9.作出判决时,我审慎考虑了被告一方的陈述,以及大量求情信。这些求情信都给予被告极高的评价。被告一至被告七分别于1984年、2009年、1992年、1994年、2007年、2008年和1998年加入警队。所有被告从警时间都很长,且表现突出,获得过许多褒奖。

10.关于占中运动对抗警方这一特定情节的陈词。LOK先生(译者注:第一被告的律师)告诉法庭,警员长时间工作履行职责,却遭到示威者的辱骂和暴力行为。本法官被告知有130位警员受伤。毫无疑问,所有警员,包括被告在内,在占中运动中都在极度压力之下工作。

11.Lok先生(译者注:第一被告的律师)、Cheng先生(译者注:第二被告的律师)以及Lam女士(译者注:第六被告的律师)特别提出,如果判处刑罚,应适用缓刑。

判决:

12.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诉惠曼泰一案中,上诉法院如是说:

“公众信任警察维护法纪,但警察自己却违反本应由其维护的法纪。应判处阻吓性刑罚树立典型,唯有如此,他人才不敢以身试法,民众的信心也才能得以维护”。

13. 被告不但令香港警队蒙羞,也损害了香港在国际社会的声誉。本次事件被世界各地的媒体作为头条新闻广泛报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