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扔書
专业分析美术史书籍,深入解读展览与拍卖,理性且深情,扔书给你讲艺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扔書

方介堪藏600件金石拓片首次公布

扔書  · 公众号  ·  · 2024-10-14 22:18

正文



《方介堪藏吉金拓片集》最后珍藏版原销售888元,现666特惠促销

方介堪是一代篆刻大师、书画家,当代许多篆刻名家都出自其门下。由于其篆刻太出名,文博专家的身份被篆刻大师盛名所掩,甚少被提及。

事实上,方介堪一生喜好收集金石鼎彝、碑帖拓片,且研究颇深,郑午昌笑谓:“ 此公满身皆金石之 气。”


下面这些精彩的金石拓片便是方介堪的私人收藏。



日庚都焠车马玺

(王懿荣等题跋,本书第416号)

“日庚都焠车马玺”现藏日本京都 藤井有邻馆 ,关于其出土地、出土时间及王懿荣购藏情形等,以往多有异说。方介堪先生藏拓原系王懿荣题赠厂肆估人黄新甫者,王懿荣跋文曰:
易州所出,似是烙印,上有柄,有台中空,四面有长方孔,制甚奇。光山胡石查丈有释文,极精辩。新甫先生属拓。光绪壬辰四月得于潍县裴估,懿荣记。

据此可明确其出土地(今河北易县)、购藏时间(壬辰[1892]四月)、来源(得于潍县裴估),弥足珍贵。另据上海图书馆藏王懿荣跋本,可知其出土时间为1891年(见仲威《纸上吉金:小品善拓过眼录》,文物出版社,2017年,第127页)。


扬簋

(潘祖荫印记,本书第120号)

方介堪藏拓中,钤有潘祖荫收藏印者共219件,分属185器。
此簋原无流传记载,据方介堪藏拓等所见“伯寅所得”印、《小校经阁金石文字》8.72.2等所见“郑盦藏敦”印,可知其曾经潘祖荫收藏。


刀口爵

(潘祖荫印记,本书第295号)

此爵原无流传记载,据方介堪藏拓所见“盨榭藏古酒器”印,可知其曾经潘祖荫收藏。


淊罍

(潘祖荫印记,本书第386号)

此罍以往仅有冯恕旧藏记载,而据《陶斋吉金录》3.7(见本书器形图版),可知此器曾经端方收藏。又据方介堪藏拓所见“匜宧所宝彝器”印,可知其亦经潘祖荫收藏。

家戈父庚卣
(潘祖荫印记,本书第162号)
此卣盖以往仅有清宫旧藏记载,而据方介堪藏拓等所见“郑盦藏卣”印,可知其曾经潘祖荫收藏。

盂爵

(陈介祺印记,本书第362号)

方介堪藏拓中,钤有陈介祺收藏印者共106件,分属102器。

此件爵铭拓本钤有陈介祺“文字之福”“簠斋藏古酒器”“海滨病史”三印。


六年琱生簋

(李山农印记,本书第119号

方介堪藏拓中,钤有李山农收藏印者共15件,分属15器。
此簋以往仅有多智友旧藏记载,而据方介堪藏拓所见“山农所宝彝器”印,可知其亦经李山农收藏。


上鄀公簠盖

(赵叔孺题赠,本书第130号)

本书共收录赵叔孺题赠方介堪拓本16件。
此簠原无出土年代、地点及旧藏记载,据方介堪藏拓所见题跋,可知赵叔孺于甲戌年(1934)自上海购入此器。据其记载,系同年于安徽出土。


彭生作文考日辛簋

(赵叔孺赠,首次著录,本书第413号)

此簋铭以往未见著录,据“赵氏藏器”印可知其曾经赵叔孺收藏。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同铭之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有一同铭之盘,三者拓本文字恰可互补。


三国吴嘉禾四年镜

(易忠箓题赠,本书第495号)

本书共收录易忠箓题赠方介堪拓本11件。此件铜镜拓本题于1935年(乙亥新秋),除释文外,又记有其出土地(樊口出土)、同出器物情况(同出者有黄武、周氏诸竟,制作略同),并钤有易忠箓“易氏”“以古自华”二印,及其夫人万灵蕤“霝蕤传古”印等。



方介堪藏吉金拓片集
方广强 主编,葛亮 编注
上海书画出版社
16开 1028页
定价:980元

《方介堪藏吉金拓片集》为著名篆刻家、书画家、文博专家方介堪先生所藏金石拓片的系统整理公布,由方介堪先生之子方广强主编,国内知名古文字学者、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葛亮先生编注。方介堪先生所藏吉金拓片具有类型多样,数量庞大,名家手拓,流传有序等特点,是国内最重要的私藏吉金拓片之一。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入方氏藏金石拓片约六百件,分“图版编”和“考释编”两大部分。“图版编”以原大著录方介堪先生旧藏金石拓本,基本按原貌彩印;“考释篇”根据《殷周金文集成》《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汉金文录》等金石文字专著及各相关青铜收藏机构原器实证,采用最新研究结论,对所收拓片进行逐一考释,纠正了原有金石著录中的诸多错漏。书后还配有印记索引、考释索引和引书简称表,方便读者查阅,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书不仅是对方介堪藏吉金拓片的首次整理和公布,更是一本资料详实的古文字考订和吉金拓片研究论著,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文博专家方介堪



方介堪治印,摄于20世纪60年代(方广强提供)


早在20世纪30年代,方介堪就应马衡院长之邀担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参加故宫博物院藏宋元名家墨迹的鉴定、编辑。他曾任温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温州博物馆首任馆长三十余年,长期主持温州地区的文物工作。他曾参与温州藏石、东瓯青瓷、汉窑址、江心屿古迹、新石器遗存等考证工作,并对温州文保工作的开展和文物传承做出突出贡献。他主动捐献家藏的青铜器、书画、拓片等文物数百件,它们与一批温州地方名士的捐赠,构成了温州博物馆的首批藏品。


方介堪 晋朱曼妻薛买地宅劵

方介堪手拓,沙孟海、陆维钊、韩登安等名家题跋的珍贵拓片(非本书中拓片)


“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传以后世子孙。”在中国古代,常以“金石”呈现“道”之德。而金石作为一门学问则肇始于宋代,学者著作纷呈,成绩显著。宋人开以拓本方式传承金石风气之先,从此,拓本的流传与收藏便成顺理成章之事。


清代乾嘉以降,小学兴起,促使金石学更加蓬勃发展,收藏金石拓本,或乘兴题跋,或互相馈赠,成为文人学者之间的雅好和时尚。其中不乏当时的一流名家学者,如张廷济、阮元、陈介祺、翁方纲、吴大澂、杨守敬等人,风气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受其影响,方介堪一生喜好收集金石鼎彝、碑帖拓片。



“方先生藏拓虽然不能与陈介祺‘簠斋’、刘体智‘小校经阁’等大收藏家平分秋色,却也是特色明显,收藏不可谓不丰。”(曹锦炎《序》)

1. 所藏先秦铜器铭文,不乏传世名品,可圈可点者颇有之。



伯鱼簋(本书第76号)

旂鼎(本书第52号)

太保方鼎(本书第24号)

太保簋(本书第115号)

燕侯旨作父辛鼎(本书第39号)


2.拓本中有大量藏品同见于《郁华阁》著录。


貉子卣(本书第193号)

犀伯鱼父鼎(本书第45号)


3.拓本中还有一批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皆带有族氏铭文,是了解早期原始文字构形的重要金文资料。


冉父辛鼎(本书第22号)

商妇甗(本书第8号)


4.方介堪收藏金石拓片对其书法、篆刻的影响。


金石拓本的收藏不仅开阔了方介堪的见识和研究,还丰富了他的篆刻、书画创作。其篆刻师古不泥古,金石味十足;用字讲究,强调篆法;还能将古器物的形制、款识运用到印章创作当中。其书法以篆隶为主,笔意高古,线条浑厚,这与他常年对金石鼎彝、碑帖拓片的深入研究密不可分。这些金石拓本是其研究金石之学的基础和源泉。


方介堪曾言:“篆刻之难不在刻而在篆。欲得篆法,一须钻研金石文字之学,二要多观摩临习,三代 秦汉金石拓本及前人法书印谱,手摹心追,既得其正,又得其变。”


左 方介堪 春秋列国晚期小玺文
右 方介堪 水仙图轴

左 方介堪 刘氏维翰金石长寿印

右 方介堪 介盦拟秦汉金石文字印


左 方介堪 永嘉马范公(马更)父临三代两汉魏晋六朝金石文字之章

右 方介堪 鱼饮溪堂





📚📚📚

特别典藏版


精美定制传统四合套

价值280元 “日庚都焠车马玺”拓本

高清原大仿真印刷立轴1件

立轴上手钤 方介堪“玉篆楼”“方介盦金石文字之 ”两印


(限量200套)




01

方介堪藏拓首次公开发布

581张 拓片图版 系统呈现


书中共收录方介堪旧藏金石拓本581件(编为506号,一器一号)。其中,“金”类以商周青铜器为大宗,涉及钟、鬲、甗、鼎、簋、盨、簠、敦、卣等20多种青铜器,加之少量的秦诏量器和汉代铜器、新莽量器及杂器,“石”类也有10件。



所藏金石拓本从商周时期到秦汉时期,包括了商周金文、战国古玺、秦代金文、汉代金石文字等。



书中收录的金石拓片,经整理,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清代名家藏器拓本480余件。

在方介堪藏拓中,为数最多的是清代名家潘祖荫、陈介祺、李山农等为自藏青铜器所做的拓本。其中颇有优于常见拓本者。


此类拓本均未见题跋,但多钤有原藏家印记,可据以判断器物归属,并订补流传信息。其中,钤有潘祖荫收藏印者共219件,分属185器;钤有陈介祺收藏印者共106件,分属102器;钤有李山农收藏印者共15件,分属15器。

椃角(内壁,本书第373号,陈介琪旧藏)

褱鼎(本书第46号,潘祖荫旧藏)

纪侯簋(本书第88号,陈介琪旧藏)

作宝尊彝卣(本书第166号,潘祖荫旧藏)

椃角(鋬内,本书第373号,陈介琪旧藏)

重爵(本书第250号,潘祖荫旧藏)

二、清代翻拓本57件。

这些拓片原本混入清代名家藏器拓本之内,但未见原器藏家印记,而均有杨守敬“星吾所藏金石文字”印。

从此类拓本的铭文内容、字口变形程度、底板表面形态以及捶拓痕迹判断,其依据的底本是《积古斋钟鼎器款识》《筠清馆金文》《怀米山房吉金图》等书所收的金文摹本。虽为翻拓,亦有可观之处,且可为后人甄别作参,故本书精选收录。




小知识

“翻拓本”是将金文摹本腐蚀到金属板上,再捶拓而成的拓本。




伯孝鼓盨(翻拓本,本书第456号)

虢姜鼎(翻拓本,本书第446号)

秦两诏权(翻拓本,本书第485号)


三、方介堪题识拓本1件。

本书所收拓本中,经方介堪本人题识者,有王懿荣等跋的战国古玺“日庚都焠车马玺”1件。(起首第一件就已详细介绍。)




四、方介堪师友题赠拓本30余件。

这些拓本的内容多为秦汉以后金石文字,也有少量商周金文。此类拓本多有题跋及藏家印记,从中颇可探知拓本来源、器物流传及方介堪交游情形。

其中有赵叔孺赠本19件,易忠箓万灵蕤夫妇、徐永年、丁鹤、张大壮、戴家祥、钟明善、方胜等人各有赠本若干。

麦鼎(本书第58号)

舌父己簋(本书第66号)

虢叔簠(本书第128号)


朋史銮铃(本书第397号)


02

考释编

梳理清晰、释文得当、义理纷呈


本书的编注者、古文字学者、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葛亮在《整理说明》中就明确提出:

本书的编撰,旨在将旧材料置于新视野下,使之重获当代意义上的学术价值,为学界及金石爱好者提供一部高质量的著录书,并介绍古文字学、古器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全书的编排及相关考订,均以当代常用著录书《殷周金文集成》《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又《续编》《三编》)等为参照。


求同

本书所收商周金文拓本以《集成》器号为序,分器类排列,并标明《集成》号、《铭图》号。见诸著录而《集成》未收者及未见著录者,集中排在最后,以便观览。其余各类拓本也以时代先后及著录之有无排序。



立异
尽可能参考各种新见材料、吸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各器物、铭文或其拓本之真伪、定名、流传、著录、现藏以及文字释读等,进行考订或辑补,间出己意。



三个重要编撰工作

一是铭文的重叠对比。注意将方介堪藏拓与相关铭文拓本、摹本或照片的数字图像,在图像编辑软件中作重叠比对,以此校出重片、伪铭20余件。

二是方介堪藏拓所对应的器物中,约有100件现藏上海博物馆。编注者结合对上海博物馆所藏原器的观察,纠正了原有金石著录中的诸多错漏。

三是器形旧影的辑补。“器形图版”汇辑了线图、旧照、全形拓等260余件从30余种近现代著录书中选取的器形旧影。这些器形图版大多绘制或拍摄于18至20世纪,它们既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有的还能反映出原器或新拓上已淹没不见的信息。







索引完备 方便查阅
书中还配有印记索引、考释索引和引书简称表,方便读者查阅。





限时预售时间:3月2日晚8点—3月8日晚8点


📚📚📚

特别典藏版



精美定制传统四合套

价值280元 “日庚都焠车马玺”拓本

高清原大仿真印刷立轴1件

立轴上手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