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故事的人
人人都有故事——“有故事的人”是华人世界知名阅读品牌凤凰读书(ifengbook)旗下故事专号。我们乐于发掘普通人的故事、普通人的人生与记忆。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软件定义世界(SDX)  ·  2025年人工智能十大趋势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东南李全院士/南大陆延青教授/南邮李炳祥教授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上海交通大学刘洪、黄小彬团队AFM:突破飞行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故事的人

我一直祈祷母亲能有个自己的孩子 | 有故事的人

有故事的人  · 公众号  ·  · 2017-11-13 17:35

正文

这个故事的文字真诚而沉重,缓缓看下去,会感受到作者围城囚牢般的生活,和她令人叹惋不已的生命体验。


在开始下笔之前,我已经把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想了个遍。我犹豫了很久还是觉得,写出来吧,或许写出来了我就能走出来了。我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没有人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有,请你留言告诉我,因为这二十几年来,我不曾遇到一个懂我的人。

>>> 人人都有故事

这是有故事的人发表的第1042个作品

作者: 北冥雪

原标题:《我母亲这不孕不育的前半生》



“希望父母离婚、自杀、死亡、吵架、哭泣”是我童年里的关键词。


母亲和父亲结婚前都生活在广西里的一个小山村,他们两家只相隔3分钟的路程,从父亲家的楼顶就能望见母亲家的瓦房顶。母亲说,她与父亲是一起长大的,父亲时常帮她插秧、割禾、晒稻谷,两人相处日久心生情愫。后来外婆生病了好久年,母亲唯一的一个哥哥不曾伺候在床,反而因为平日里偷鸡摸狗的行为被人追赶,只得躲在山上不敢回家。母亲说,农忙时期多亏了父亲几兄弟,特别是父亲,一有空就来帮忙。后来外婆还是战胜不了病魔,临终前她交代母亲:“你只有一个哥哥,就不要远嫁了,就在村子里寻个人家罢。”


这些都是母亲告诉我的,然后她就和父亲结婚了,一辆自行车把她从家里接出来回到自己家,就算是结了婚。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外婆没有说这句话,是不是母亲的这一生可以改变,我的这一生也可以改变?我也常常问母亲,是否后悔听从了外婆的话,母亲只是笑而不语。


结婚那年母亲约20岁。然而噩梦就这么开始了。


婚后,母亲一直没有生育,遍访过很多土郎中,吃过不少药,那时候父亲烧窑做青砖卖,一边还去世的爷爷欠下的债,一边还要赚钱买药,日子过得十分辛苦。母亲说,有时候没钱了只得吃蒸番薯、蒸南瓜,还要含泪喝一碗又一碗的苦中药,整个人面黄肌瘦。在村子里,没有孩子总是会被人看不起、说闲话。于是母亲变得沉默寡言,平日里极少与人往来,有时候烧饭点柴火点不着都会蹲在地上哭个半天,父亲回来也不说话,只是开始烧饭。


这样的日子维持了好几年光景。母亲23岁那年,因为计划生育抓得紧,很多人家生了女孩,不是被溺死就是扔到街上,舅舅抱回来一个女娃,然而女娃哭哭啼啼了一晚上,脸都黑紫了,吓得母亲只得把她送回去。后来舅舅又从街上抱回来一个女娃,不哭也不闹,安安静静的。从此母亲开始了为人母的日子,那个女娃就是我了。



自我记事起,村子里就有人问我,“以后你是要跟你现在的母亲还是要跟生你的母亲?”我不记得我怎么回答的,但是那面对众人不知所措的画面却依旧在我脑海里。所有人包括家里从来不回避我是抱养的这个事情,这二十几年来还会拿来当谈资,说我命好,不会像别的女婴那样被溺死或者被狗吃了。他们还经常说我应该感谢我舅舅,也会夸我舅舅捡了个乖巧懂事地女娃。我一直都是个过度早熟过度懂事的孩子,或许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身世。


90年代政府鼓励进城务工,父母就随着浪潮去了县城打拼,我便被留在村子里读学前班。家里有两个叔叔还有奶奶,但是都是沉默寡言的性格。我记得我常常因为想念父母而哭泣,奶奶是个冷漠寡言的人,对她的孩子也是如此,我自然也不会得到多少疼爱,只记得有时候睡醒,一摸床边,就知道奶奶又去村里十七奶奶家闲聊了。那时候电灯还是很奢侈的东西,我也没有手电筒,村子里更不会有路灯什么的,我只能趁着月光摸黑去400米外找奶奶,对一个小孩子来说,躺在去世的爷爷黑乎乎的床榻上,听着闹钟“嚓、嚓、嚓”的声音,实在太可怕了。


让我结束这段留守儿童的日子的,是母亲回来看我又要返回县城前我的哭声。母亲听得心软,就带我去了县城。从此我就开始了另一段不同的人生,黑暗的但是又成就我的一段时光。


来到县城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如意,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受到的也不是别人嘴里常说的“宠爱”。我们住在屋顶漏水的平瓦房,门口有一颗超级大的榕树,每年夏天总是有很多毛毛虫爬进家里。那几年,母亲做过几份工作,帮人装订木板,做过炮竹厂工作,帮人煮过粉,父亲则是创业失败只得帮人锯木,生活过得紧巴巴,时常需要问亲戚借钱来贴补家用。


母亲常常哭,突然就僵硬地站在厕所一直流泪,父亲也不说话。母亲是个歇斯底里的人,没有自己的孩子让她的心里变得异常阴暗,只要回到家,她总是阴着脸,有时候她会没有预兆地骂我,骂我灾星,叫我赶紧回我生父母家。她骂我我也只是沉默不语,有一次她骂我骂得太严重了,大晚上的我就跑了出去,躲在一辆大卡车后面一直哭,恨不得就这么哭死过去。后来我看到她拿着电筒出来找我,在不远处蹲在地上的那个身影就这么映在了我的脑海里。


很多的时候我像一只被打的老鼠,四处逃窜。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翼翼地看一下母亲的眼神,哪怕是拿别人的一颗糖。有时候我会去离家500米外的小伙伴家里住,但是我还是很懂事地留个言;有时候我会哭着骑车去找两个玩得好的同学;有时候我去人家家里玩都不舍得回家。我贪恋着别人家里丰富的饭菜、笑脸相迎的父母、宽敞明亮的房子、嬉笑打闹的兄弟姐妹,但是我从来不告诉任何人我的身世。我学习确实很努力,小学时期数学语文成绩常常得第一第二名,但是母亲从来不为此表扬我,父亲也依旧是那样沉迷寡言的性格,跟我几乎不说话。



小学四年级我在家里偷看了母亲的日记,我才知道,原来在抱养我的时候,母亲和父亲曾在别人的提醒下去检查过。原来母亲一直以来没有生育不是因为母亲自己的问题,而是因为父亲得了无精症。母亲小学2年级就不读书了,但是她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页,全是抱怨着上天的不公,命运的多舛。记忆中,母亲还跟父亲拔刀相向过,我只是哭,有一次母亲想要与人私奔不成,关门把所有的衣服都剁烂了。


虽然母亲也时常会给我买一些好吃的补充营养,但是大多时候,我还是觉得心里无比的悲凉,我特别希望自己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哪怕我还只是个读小学的孩子,能陪伴我的,就是家里养的一只小花猫,有时候我会把气撒在它身上,它也同我般四处逃窜。五年级的时候猫被人抓走了,留下4只小奶猫还有我,我到现在都还记着它身上的味道,也时常梦到它回来看我。


我曾经有一只猫,


一只由白、黄、黑组成的三色短尾猫。


昨晚我梦到它回来,


依旧带着那严肃的表情,


眼神坚定。


有时候我想,


它若是个人,


定是个目标明确的人。


这是某天梦到它以后我写下的。想念你,我的猫,对不起。


六年级的时候,父母去别的城市发展,我便一个人在这个县城读书,寄宿在姑姑家,寄人篱下的感觉终究不好受。那段时间邻居的孩子出车祸走了,我的房间和他的只是一墙之隔,因为未完全封起来,生前他还常常爬过来,与我一同玩耍。他走后,我常常半夜被噩梦吓醒,开灯等着天明,好在不久母亲就回来了。但刚上初三的时候,母亲思念父亲,就追随着去别的县城发展,我又一次地成了留守儿童,吃饭就去餐馆吃,那段时间我也开始抑郁也会时常做梦,梦到自己偷偷趴在屋顶上,趁父母酣睡然后逃离这个地方。一到周日的下午就会哭,那种绝望,那种孤单,后来大三跟人说起,才知道这叫“午睡痛哭症”。


初三的尾巴,父亲做生意赚了一点钱,他们去南宁做了试管婴儿。我特别希望他们赶紧有个自己的宝宝,或许我就不用活着了,或许我就会被忽视,不再挨骂。然而事与愿违,试管失败了,对于一个经济稍低的家庭来说,试管的花费太大了,第二次试管的事情又只得暂时放下。我又回到了那些经常被骂的日子,母亲工作回来就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我依旧像小时候那样小心翼翼地问候她,试探她的心情。那时候电视里开始有治疗不孕不育的广告,我偷偷打电话咨询了一下,医院在北京,像我们这种小家庭又怎么能承受的了这个负担呢?最后也只是不了了之,我不知道我还能为这个家做一些什么。


高一的时候,生父母找上门,我没有见。原来我是第三个孩子,有哥哥有姐姐,但是因为是女儿,加上赶上计划生育就被丢弃在大马路上。有一天周日母亲送我去上学,走在路上,我平静地说“如果有一天我自杀了你会怎么样?”母亲很错愕,或许她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个抱养的小女孩早就有了自己的思想,后来她就哭了,骂我不理解她,骂我没心没肺,但是我听得出,她更多的是害怕吧。自从那以后,母亲对我的关心多了很多很多,连同学都在羡慕我母亲时常带饭菜给我,我却感觉不到开心,感觉不到快乐,甚至不在乎这条命。我承认在这种家庭情况下也许我有很大的人格缺陷,但是我一直很努力地让自己看起来像正常人。


时至今日,我已经大学本科毕业,这些年,我一直祈祷他们能有一个孩子,也不枉这些年我们这个家庭受到的苦。我能理解我母亲的抓狂,但是我却原谅不了我童年里所受的伤害。46岁,母亲在我大三的时候又尝试了一次试管,三个月后以流产告终。


写的零碎,毕竟生活太长了,然而敲下这些文字我却是如此平静……





责编:万虚舟

本文版权归属有故事的人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阅读更多故事,请关注有故事的人,ID:ifengstory

更多好故事


“照你说的,我去死!”| 有故事的人


我被后妈虐待五年 | 有故事的人


最后一个算命人 | 有故事的人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识别关注

人人都有故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合作邮箱:stor[email protected]

主编:严彬(微信 larf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