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都市快报
生活因温暖而美好。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都市快报

中国官方首次明确:电子烟会对健康产生危害!新华社调查:15-24岁年龄组使用率最高,网络销售对未成年人照卖不误

都市快报  · 公众号  ·  · 2021-05-31 07:30

正文



5月31日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宣传主题为“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通过普及烟草危害健康的信息,倡导青少年拒吸第一支烟,呼吁烟民积极戒烟,养成“不携烟、不吸烟、不递烟”的文明健康行为习惯,为自己、为下一代、为整个社会创造无烟绿色环境,共享健康美好家园。


5月30日,记者从浙江省第34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了解到,2019年浙江省疾控中心健康监测显示: 浙江省居民二手烟暴露率为57.15%,全省青少年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分别为8.93%和2.10%,较往年有所下降,且远低于全国水平。其中青少年电子烟尝试使用率和使用率分别为6.99%和1.45%。



浙江省疾控中心健教所徐越副主任医师表示,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数百种为有害物质,已确认的致癌物有69种。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均与慢性呼吸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四大慢性疾病密切相关,而对妇女和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威胁更多的来自于二手烟暴露。


此外,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烟草烟雾及二手烟烟雾中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更为敏感,可导致支气管哮喘、呼吸道感染、肺功能下降等疾病。此外,青少年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尚未成熟,容易受烟草广告、促销、影视吸烟镜头和新奇时尚的电子烟的诱导而成为吸烟者。


“我们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控烟干预措施,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烟草的危害,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徐越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电子烟同样对健康有害。电子烟的烟油中通常都含有尼古丁、丙二醇、甘油等,以及各种调味剂,这些物质加热雾化后,会产生各种有机化合物、超细颗粒物,其中许多成分是已知的有毒有害物质。研究证明,长期使用电子烟,会产生尼古丁依赖,可能会增加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第34个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其中,社会和医学界近年来一直热议的“电子烟对健康的危害”章节首次被写入官方报告。 这是中国官方首次明确,“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新闻

多看点


电子烟改头换面仍在网售

非法添加伤害更大


酷炫的外壳,诱人的水果香,披着时尚外衣的电子烟悄然潜入校园,俘获了不少青少年。


记者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到来前夕调查发现,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敦促电商平台关闭电子烟店铺、下架电子烟产品,但在某些电商平台上,电子烟经改头换面仍在销售。更有不法商家在烟油中添加合成大麻素,致使电子烟成瘾性更强、危害性更大,对青少年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网络销售暗度陈仓

对未成年人照卖不误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披露,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在1000万。使用电子烟的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15-24岁年龄组的使用率最高,获得电子烟的途径主要是互联网,比例占到45.4%。


201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 敦促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并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



时隔两年,记者调查发现,电子烟经改头换面仍在销售,购买者无需提供身份信息即可购买,年龄限制形同虚设。


——电商平台“换汤不换药”。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搜索“电子烟”,没有显示结果,但搜索“电子吸入式”等关键词,便会出现销售电子烟及相关配件的店铺信息。其中,卖得较好的一家网店,月销量达“1000+”。


电商平台界面截图


——社交平台暗箱操作。 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商家在图片、短视频中打出广告,“全新口味,满满的安全感”“指尖上的能量棒”……有的商家会在评论中留下手机号或QQ、微信,诱导网友进一步联系,一对一线上购买。


记者添加了其中一名商家的微信,并假称自己是未成年人。对方得知后,先是表示“公司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但又改口说“关键看自己”,并推荐了88元3个烟弹的套餐。


在网聊中,该商家透露,购买电子烟的主要是大学生,可以发展学生做代理,卖掉一套产品能赚30元,卖得好的产品日均销售50单。


香味做诱饵,非法添加后风险叠加


“葡萄冰、桃气乌龙、冰镇西瓜……”U盘大小的装置,里面放着水果香味的烟油。


“抽烟让人觉得形象不好,电子烟比较隐蔽,没有烟味,不会引人注意。”广州一名大三学生小范告诉记者,一年前,他跟朋友一起玩时接触到电子烟,“看到大家都吸电子烟,感觉很潮,就想试一试。”


深圳市控烟协会常务副会长庄润森介绍,电子烟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生产品,其推出原本是为了帮助吸烟者戒烟,但通过多年营销,销量突飞猛进,覆盖面越来越广,酷炫的外型和水果香味,吸引了不少青少年。


吸食电子烟的健康风险不容小觑。“电子烟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属于剧毒化学品,有成瘾性,青少年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吸入此类雾化物,容易对肺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血液交换功能出现障碍。”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治华说,电子烟由于缺乏标准规范,尼古丁的含量和其他添加剂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具有很大的健康风险和成瘾风险。


14岁的女孩小雨因厌学、焦虑在朋友的推荐下吸上了电子烟。起初,父母并未注意到这个不起眼的装备,直到小雨行为反常,出现自残行为才将其送往医院。


17岁的少年小志在酒吧里结识了社会 上的朋友。在朋友的介绍下,第一次吸食了电子烟。“闻起来有一股水果香味,吸完像喝醉了一样,头晕晕的。”小志告诉记者,吸了几次电子烟后,朋友又给他介绍了“烟粉”,慢慢地,他发现自己烟瘾大到难以控制,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


在一些不法商家的推波助澜下,电子烟变得更加隐秘、危险。张治华介绍,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收治的与电子烟相关的病例中,患者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23岁,购买电子烟的渠道主要是网络。很多患者都认为自己吸食的是“正规电子烟”,不料送检后却发现了合成大麻素。


“电子烟添加合成大麻素,患者长期吸食后会出现情绪、认知的改变,出现精神病症状。”张治华说,曾有一名未成年人吸食电子烟长达5年,睡眠差、疑心重,情绪激动时自杀跳楼导致全身多处骨折,医院将其吸食的烟油送检后检出了合成大麻素。


消除模糊地带,对电子烟需加强监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