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侧重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社会史、政治经济史,中共党史;历史学新书、新刊、论文;中央地方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总之,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摸摸艺术书  ·  书评 / 监狱里的摄影课程 ·  2 天前  
旅拍誌  ·  胶片里青春影像的杀伤力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博士论文:《“圣裔”与“乡宦”:清代衍圣公研究》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 2019-02-03 23:54

正文

题名:

“圣裔”与“乡宦”:清代衍圣公研究


姓名:

孔勇


专业:

专门史


公开时间:

公开


学位:

博士


培养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院系:

历史学院


专业:

专门史


导师姓名:

杨念群


完成日期:

2018-05-06


外文题名:

The Descendants of the Sage and the Rural Official: A study on the Duke of Extended Holiness(YanShenggong)


关键词:

衍圣公 清帝 圣裔 乡宦 圣裔世家

摘要


“衍圣公”之称,是中国传统王朝加封孔子嫡裔的封号,始于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止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前后延续近九百载。在历代崇儒重道的治理思想下,衍圣公一向被视为孔子在现世的象征和代表,“圣裔”身份备受瞩目。通过研究衍圣公的相关问题,无疑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之实际样态和深层肌理。

本文是对清代衍圣公的专题研究。有清一代,衍圣公承袭凡十二代,在所获地位、所享恩典、所具权势等方面,衍圣公及以之为中心形成的孔府,都进入了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题目中的“圣裔”与“乡宦”两词,同出自清高宗先后对七十一世衍圣公孔昭焕的评价,实也反映了整个清代衍圣公的两重特性。按其内容,各有偏重,前者肯定了衍圣公继承着孔子血脉,昭示出孔子虽逝犹存;后者则着眼于衍圣公权势坐大的历史事实,流露出清帝对衍圣公的不佳观感和打压之意。基于上述考量,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探讨。

第一部分,概述历代孔子谥号衍变及各朝加赐孔子嫡裔的封号。透过两种名号之屡次更易,可以看到,不同王朝通过“不计成本”地崇隆孔子,礼奉孔裔,希冀实现对前代的超越,终在尊孔的长程脉络中镌镂下各自印迹。北宋仁宗年间确立的“衍圣公”称号,背后即汇集了政治、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

第二部分,从动态视角双向考察清代皇帝与衍圣公之间的复杂关系。对衍圣公这一角色,清帝向来有着明确定位和期许,令其主持祭祀、洒扫林庙、陪祀观礼等,以此为清帝视学释奠等活动起到增辉之效。又如,寄希望衍圣公传继家学、管理族众,达致光扬家声和报答国恩的目的。通过召见面诫或颁示谕旨,清帝反复表达出相同的用意。与之相应,清代衍圣公对己身职司也有准确定位和清晰体认:一面感念“君恩祖泽”,一面力求在奉祀孔子、统宗睦族、传继家学等方面堪为表率。然而,当落实到具体实践时,不同衍圣公的举止又呈现出很大差异。

第三部分,聚焦于清代的祭孔仪典和实践,探讨衍圣公在不同场域之中分别扮演的角色。这些场域包括:阙里孔庙四大丁祭、衍圣公府家庙祭祀、清帝亲祭阙里孔庙、清廷遣官祭祀阙里孔庙等。每一场祭祀背后,都有相应“空间”作为载体。衍圣公游走其间,即便祭拜对象都是孔子,其担负的职责却不尽一致。从衍圣公的角度观察祭孔,可以加深对清代礼制等问题的理解。

第四部分,讨论清代衍圣公的姻亲网络,包括其形成、规模和影响。通过历史比较可见,清代衍圣公姻亲网络铺设范围扩大,从华北到江南,从省内到省外,均有姻亲枝蔓延及。缔结姻亲关系时,清代衍圣公优先结姻高门显宦,其次注重官绩政声。在此基础上,以衍圣公为代表的阙里孔氏与其他各地多个家族之间,维持着多层级、数代次的联姻,形成了体系庞大、勾连广泛的世家文化圈,由此对各级事务不乏掣肘。这种局面,恰与清代统治者加强君权、禁抑绅权的思路相佐,以致衍圣公屡因“外姻”之故而遭到清帝警惩。

第五部分,围绕清代衍圣公经常使用的“谱身”和“谱道”两个关键词,探讨这一群体如何表达自身的宗族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所谓“谱身”,系指传续孔子血缘遗脉,“谱道”则隐含着继承先祖学说,并将其阐扬光大的“道统”自觉。本部分利用多部孔氏族谱作为文本材料,重点分析清代衍圣公对“谱身”和“谱道”的理解。清代以前,衍圣公纂作谱牒,管理宗族,意在“考世系”和“叙尊卑”。至清代,则变为“锄非种”与“辨窜冒”。清代衍圣公为了实现敬宗收族,不仅通过家规族法强化族属管理,更力求恪奉家训,践履家学,以此在传继“道统”方面有所作为。

最后是结论。本文通过探讨有清一代衍圣公与皇帝的互动关系、衍圣公处理“国祭”与“家祭”时的表现、衍圣公的世家姻亲网络及衍圣公对“谱身”兼“谱道”的理解和实践,力求对衍圣公这一符号进行重新定位。本文认为,衍圣公及以之为代表的孔府和阙里孔氏,并非传统研究所称的“封建贵族大地主”,也不同于凭借科第入仕而形成的“文化世家”,可称为仰赖“君恩祖泽”而亘享恩荣的“圣裔世家”


参考文献
(一)档案、官书、正史
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等编:《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济南:齐鲁书社,1980-1985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山东省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孔府档案选编》,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3.骆承烈、朱福平、骆明编:《孔府档案选》,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
4.孟继新主编:《孔府档案珍藏》,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
5.吕小鲜编选:《乾隆六年衍圣公与曲阜知县互讦案》,《历史档案》1995年第3期。
6.孔繁银、张秀荣编选:《孔庆镕两次赴京为嘉庆祝寿记实》,《历史档案》1984年第1期。
7.本社编:《清代文字狱档》(增订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
8.王重民辑:《办理四库全书档案》上册,国立北平图书馆铅印本,1934年。
9.张伟仁主编、“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辑:《明清档案》,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年。
10.张书才主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1991年。
1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录副奏折。
1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
1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康熙起居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1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年。
1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军机处随手登记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上谕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8.秦国经主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9.《明实录》,“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北京:中国书店,1983年。
20.《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7年。
21.徐溥等奉敕撰、李东阳等重修:《明会典》,《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17-61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局影印本,1986年。
22.清高宗敕撰:《钦定吏部则例》,香港:蝠池书院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23.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24.伊桑阿等纂修:《大清会典》(康熙朝),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七十二辑第711-730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92年。
25.允禄等监修:《大清会典》(雍正朝),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七十二辑第761-790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92年。
26.允祹等奉敕撰:《大清会典》(乾隆朝),《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1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局影印本,1986年。
27.清高宗敕修:《大清通礼》,《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5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局影印本,1986年。
28.昆冈等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朝),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29.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59年。
30.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62年。
31.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
32.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64年。
33.房玄龄等撰:《晋书》,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
34.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
35.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
36.魏徵等撰:《隋书》,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
37.刘昫等撰:《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
38.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
39.脱脱等撰:《宋史》,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
40.宋濂等撰:《元史》,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6年。
41.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
42.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
(二)家乘、谱牒
1.沈杰编:《三衢孔氏家庙志》,衢州市政协文史委编:《衢州市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2001年。
2.孔传:《东家杂记》,济南:山东友谊书社影印本,1990年。
3.孔元措编纂:《孔氏祖庭广记》,济南:山东友谊书社影印本,1989年。
4.吕元善纂辑:《圣门志》,济南:山东友谊书社影印本,1990年。
5.陈镐纂、孔胤植增修:《阙里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76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
6.张行言:《圣门礼乐统》,《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
7.孔尚任撰,徐振贵、孔祥林编注:《孔尚任新阙里志校注》,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8.宋际、宋庆长纂:《阙里广志》,国家图书馆编:《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第3册,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
9.孔继汾:《孔氏家仪》,济南:山东友谊书社影印本,1989年。
10.孔继汾:《阙里文献考》,济南:山东友谊书社影印本,1989年。
11.孔继汾:《劻仪纠谬集》,《四库未收书辑刊》第3辑第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12.孔毓圻等纂:《幸鲁盛典》,《山东文献集成》第一辑第16-17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孔令贻汇辑:《圣门礼志》,济南:山东友谊书社影印本,1989年。
14.孔宪彝辑:《阙里孔氏诗钞》,徐雁平、张剑编:《清代家集丛刊》第3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
15.孔祥霖:《曲阜清儒著述记》,《山东文献集成》第二辑第21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
16.孔尚任编纂:《孔子世家谱》,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编:《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续编》第20-22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17.孔宪璜纂录、孔庆馀校补:《孔氏大宗谱》,同治十二年刻本。
18.孔德成纂:《孔子世家谱》,《山东文献集成》第一辑第11-16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陈赓笙修:《海宁渤海陈氏宗谱》,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编:《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续编》第71-76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20.骆承烈等编:《孔子后裔资料》第1册,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内部刊印),1987年。
21.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南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合编:《南雄珠玑巷南迁氏族谱、志选集》,内部刊印,2003年。
(三)文集、笔记
1.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2.陈庆镛:《籀经堂类稿》,《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8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3.程鸿诏:《有恒心斋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78册。
4.方濬师:《蕉轩随录》,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5.韩琦撰、李之亮等笺注:《安阳集编年笺注》,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
6.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7.胡凤丹:《退补斋文存二编》,《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93册。
8.胡翰:《胡仲子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9.黄文旸:《扫垢山房诗钞》,《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45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10.纪昀著、孙致中等校点:《纪晓岚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11.霁园主人编著:《夜谭随录》,上海:会文堂书局,1924年。
12.蒋超伯:《南漘楛语》,《续修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第1161册。
13.揭傒斯:《文安集》,《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集部》第57册,台北:世界书局影印本,1985年。
14.孔传铎:《安怀堂文集》《申椒二集》《红蕚词二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98册。
15.孔传铎:《申椒集》《红蕚词》,《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31册。
16.孔璐华:《唐宋旧经楼诗稿》,《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78册。
17.孔庆镕:《铁山园诗稿》,《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54册。
18.孔宪培:《凝绪堂诗稿》,《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45册。
19.孔毓圻:《兰堂遗稿》,乾隆九年刻本,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特藏稿、钞、孤本(傅斯年图书馆合作项目),网址:https://iiif.lib.harvard.edu/manifests/view/drs:10733377$1i。
20.孔贞时:《在鲁斋文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21.梁同书:《频罗庵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53册。
22.梁章钜、朱智:《枢垣记略》,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23.梁章钜:《楹联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24.林希元:《林次崖先生文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
25.凌廷堪:《校礼堂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26.刘声木:《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27.卢文弨:《抱经堂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8.陆容:《菽园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9.陆耀:《切问斋集》,《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19册。
30.吕坤:《呻吟语》,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
31.马星翼;《东泉诗话》,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32.戚学标:《鹤泉文钞》,《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04册。
33.阮元:《揅经室二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77册。
34.汤漱玉、汪远孙辑:《玉台画史》,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35.王崇简:《青箱堂诗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
36.王夫之:《读通鉴论》,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37.王杰:《葆淳阁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57册。
38.王芑孙:《惕甫未定稿》,《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42册。
39.吴国伦:《甔甀洞稿》,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1976年。
40.吴会:《吴书山先生遗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325册。
41.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42.徐振贵主编:《孔尚任全集辑校注评》,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
43.薛瑄撰、孙玄常等点校:《薛瑄全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44.严嵩:《钤山堂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336册。
45.杨椿:《孟邻堂文钞》,《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38册。
46.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
47.姚鼐:《惜抱轩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77册。
48.于敏中:《素余堂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34册。
49.俞樾:《春在堂诗编》,《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84-685册。
50.俞樾:《春在堂随笔》,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
51.俞正燮:《癸巳存稿》,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52.曾巩撰,陈杏珍、晁继周点校:《曾巩集》,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53.张潮辑:《虞初新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54.张岱:《陶庵梦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
55.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56.真德秀:《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10册,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本,1989年。
57.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
58.朱琦:《怡志堂文初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530册。
(四)方志、碑刻
1.程楷修、杨儁卿纂:《(天启)平湖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27册,上海:上海书店,1990年。
2.朱泰修、包大爟纂:《(万历)兖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53-56册。
3.杨士骧修、孙葆田等纂:《(宣统)山东通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省志辑?山东》第2-9册。
4.于成龙等修、杜果等纂:《(康熙)江西通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省志辑?江西》第1-2册。
5.张茂节修、李开泰纂:《(康熙)大兴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北京府县志辑》第7册。
6.华椿修、周赟等纂:《(光绪)青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60册。
7.金吴澜修、朱成熙纂:《(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16册。
8.王赠芳修、成瓘纂:《(道光)济南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1-3册。
9.方汝翼修、周悦让纂:《(光绪)增修登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48-49册。
10.王文焘修、张本纂:《(道光)重修蓬莱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50册。
11.张志熙修、刘靖宇纂:《(民国)东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66册。
12.曾尔泰修、陈顾?等纂:《(乾隆)兖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71册。
13.潘相等纂:《(乾隆)曲阜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73册。
14.李经野等纂:《(民国)续修曲阜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74册。
15.徐宗干修、许翰纂:《(道光)济宁直隶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76册。
16.李淇修、席庆云纂:《(光绪)虞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449号。
17.牛宝善纂修、魏永弼编辑:《(民国)柏乡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525号。
18.钮承藩修、何秋渊纂:《(光绪)光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华南地方》第221号。
19.汪坤厚修、张云望纂:《(光绪)娄县续志》,《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138号。
20.陈惟清修、闵芳言纂:《(同治)建昌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833号。
21.周家楣修、缪全荪等纂:《(光绪)顺天府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
22.郑永僖纂修:《衢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4年。
23.骆承烈汇编:《石头上的儒家文献——曲阜碑文录》,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
24.杨朝明主编:《曲阜儒家碑刻文献辑录》第1辑,济南:齐鲁书社,2015年。
25.李恒法、解华英:《济宁历代墓志铭》,济南:齐鲁书社,2011年。
26.王新英辑校:《全金石刻文辑校》,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年。
(五)其他古籍
1.晁公武编、孙猛校:《郡斋读书志校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2.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3.董仲舒:《春秋繁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4.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5.何乔远编撰:《闽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
6.黄本骥编:《历代职官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7.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
8.黄淮信:《逸周书校补注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
9.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10.孔鲋撰、王肃注:《孔丛子》,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1.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汉城: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
12.刘勰著,王运熙、周锋译注:《文心雕龙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3.阮元:《儒林集传录存》,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第13册,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
14.史善长:《弇山毕公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06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15.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16.王世贞:《皇明奇事述》,北京:中电电子出版社,2004年。
17.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18.张鉴等撰、黄爱平点校:《阮元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19.张曜:《山东军兴纪略》,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55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20.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
21.郑樵:《通志》,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22.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
24.左丘明著、韦昭注:《国语》,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六)参考著作
1.本书编写组:《东方圣城曲阜》,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2.蔡方鹿:《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3.常建华:《观念、史料与视野:中国社会史研究再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4.常建华:《中华文化通志?宗族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5.常雪鹰:《英雄至性与儿女真情:清代英雄儿女小说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
6.陈高华:《元史研究论稿》,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7.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8.党为:《美国新清史三十年:拒绝汉中心的中国史观的兴起与发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9.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
10.董喜宁:《孔庙祭祀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11.杜靖:《九族与乡土——个汉人世界里的喷泉社会》,北京:经济产权出版社,2012年。
12.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修订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13.范凤书编:《中国著名藏书家与藏书楼》,郑州:大象出版社,2013年。
14.费成康主编:《中国的家法族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
15.费孝通:《乡土重建》,《费孝通文集》第4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年。
16.冯尔康:《顾真斋文丛》,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17.冯尔康:《中国古代的宗族与祠堂》,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18.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9.冯尔康主编:《清代宗族史料选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
20.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21.耿刘同等主编:《中国皇家文化汇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22.郭成康、林铁钧:《清朝文字狱》,北京:群众出版社,1990年。
23.何龄修等:《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24.黄爱平、黄兴涛主编:《西学与清代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25.黄爱平:《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思想文化卷》,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年。
26.黄进兴:《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修订版),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27.江庆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8.景军:《神堂记忆: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权力与道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
29.孔德懋:《孔府内宅轶事:孔子后裔的回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30.孔德懋主编:《孔子家族全书》,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年。
(1)刘厚琴:《家族春秋》
(2)李景明:《家族世系》
(3)高建军:《家规礼仪》
(4)孙聚友:《家族精英》
(5)骆承烈:《文物古迹》
(6)李伯齐、李炜编:《诗词诠释》
(7)李景明:《家事本末》
(8)孙聚友、杨晓伟:《典籍备览》
31.孔繁银、孔祥龄:《孔府内宅生活》,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
32.孔繁银:《衍圣公府见闻》,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
33.孔令朋:《孔裔谈孔》,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
34.孔祥林、管蕾、房伟:《孔府文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
35.孔祥林:《曲阜历代诗文选注》,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36.孔祥林等主编:《孔子文化大典?裔胄卷》,北京:中国书店,1994年。
37.赖惠敏:《清代的皇权与世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38.李景明、宫云维:《历代孔子嫡裔衍圣公传》,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
39.李濬之:《清画家诗史》,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
40.李玉安、黄正雨编著:《中国藏书家通典》,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
41.林存光:《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
42.林存阳:《清初三礼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43.凌郁之:《苏州文化世家与清代文学》,济南:齐鲁书社,2008年。
44.刘凤云、董建中、刘文鹏编:《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45.刘凤云、刘文鹏编:《清朝的国家认同——“新清史”研究与争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46.刘延銮、孙家兰编著:《山东明清进士通览》(清代卷),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年。
47.刘岩、鲁凤:《孔林的历史与今天》,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
48.刘泽华:《中国的王权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49.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
50.骆承烈诗文、翟盛礼绣像:《孔子及其嫡裔题诗绣像》,黄河出版社,2002年。
51.毛策:《孝义传家:浦江郑氏家族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52.孟森:《清史讲义》,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53.潘光旦:《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
54.潘志峰:《清初道统观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55.彭蓉:《中国孔庙建筑与环境》,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
56.齐武:《孔氏地主庄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57.钱杭:《宗族的世系学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58.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59.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
60.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61.山东省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孔庙?孔府?孔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
62.沈扬:《东方儒光:中国古代城市孔庙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
63.施廷镛:《清代禁毁书目题注》,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64.宋思伟主编:《孔氏家族史研究丛书》,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年。
(1)唐延军、毕孝珍:《孔氏家族与皇权政治》
(2)刘振佳:《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与近代社会》
(3)丰宗国:《孔庙释奠制度研究》
(4)王祥:《孔氏家族礼仪研究》
(5)张言昌、孟瑞华、张凤:《孔氏家族教育研究》
65.汪荣祖主编:《清帝国性质的再商榷:回应新清史》,台北:“中央大学”出版中心,2014年。
66.王彬主编:《清代禁书总述》,北京:中国书店,1999年。
67.王汎森:《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68.王鹤鸣、王澄:《中国祠堂通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69.王鹤鸣、王澄、梁红编著:《中国祠庙通论》,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70.王继权、童炜钢编:《郭沫若年谱》,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
71.王铭铭:《人类学讲义稿》,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1年。
72.王玉海等:《江南文化世家研究:以无锡秦氏和昆山徐氏为例》,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
73.吴仁安:《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74.吴仁安:《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75.吴仁安:《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76.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77.萧相恺:《珍本禁毁小说大观——稗海访书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
78.徐茂明等:《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79.徐雁平:《清代世家与文学传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
80.徐雁平编著:《清代文学世家姻亲谱系》,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
81.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82.阎照祥:《英国贵族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83.杨联陞:《国史探微》,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
84.杨念群:《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85.杨向奎:《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86.杨向奎述、李尚英整理:《杨向奎学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87.姚金笛:《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
88.姚念慈:《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
89.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
90.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91.袁兆春:《孔府档案的法律史料价值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92.张海瀛:《族谱姓氏研究集》,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
93.张敏杰:《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94.张寿安:《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礼教论争与礼秩重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95.赵荣光:《食事研究》,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
96.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97.赵园:《想象与叙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98.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99.周洪才:《孔子世家艺文志》,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
100.朱鸿林:《中国近世儒学实质的思辨与习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1.朱孝远:《中世纪欧洲贵族》,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年。
102.朱勇:《清代宗族法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103.[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104.[法]福柯:《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
105.[美]艾尔曼:《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赵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6.[美]丁韪良:《汉学菁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影响力》,沈弘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年。
107.[美]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包伟民译,上海:中西书局,2016年。
108.[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陈兼、刘昶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109.[美]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陈苏镇、薄小萤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110.[美]伊沛霞:《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范兆飞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111.[日]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张建国、李力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
112.[英]庄士敦:《儒学与近代中国》,潘崇、崔萌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
(七)参考论文
1.鲍雨立:《孔府的族权统治》,《历史研究》1975年第1期。
2.常建华:《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
3.常建华:《近年来明清研究宗族综述》,《安徽史学》2016年第1期;
4.常建华:《新纪元:康熙帝首次南巡起因泰山巡狩说》,《文史哲》2010年第2期。
5.陈东:《康熙朝经筵次数及日期考》,《历史档案》2014年第1期。
6.陈冬冬:《乾隆年间文字狱案》,《历史档案》2015年第4期。
7.陈生玺:《清初剃发令的实施与汉族地主阶级的派系斗争》,《历史研究》1985年4期。
8.成积春、孔徳平:《传统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孔府档案数字化》,《济宁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9.单士元:《曲阜孔府档案初步清理记》,《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10期。
10.董喜宁:《孔子谥号衍变考》,《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11.杜家骥:《乾隆之生母及乾隆帝的汉人血统问题》,《清史研究》2016年第2期。
12.管蕾:《大题小做:“正统”观念之下的“”案》,《孔子文化季刊》2015年第2期。
13.桂涛:《以“甲申”为原典的明清之际——清初河南、河北士人与江南士人对清朝的认识差异》,《史林》2013年第2期。
14.郭松义:《孔姓宗谱和孔氏家族组织——介绍曲阜孔府所藏家谱资料》,中国谱牒学研究会编:《谱牒学研究》,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
15.郭松义:《曲阜“孔府档案”中记载的乾隆南巡和东巡》,故宫博物院、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故宫博物院八十华诞暨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5年。
16.郭松义:《曲阜孔府与明清贵族地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六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17.何龄修:《请看“圣人家的道德”——清代“衍圣公府”的高利贷剥削》,《光明日报》,1962年9月11-13日。
18.黄立振:《关于的禁毁及治罪作者的经过》,谢国桢、张舜徽主编:《古籍论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
19.黄立振:《阙里考略》,《孔子研究》2003年第1期。
20.姜修宪等:《60年来孔府档案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3期。
21.孔勇:《清代“衍圣公”的双重角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月16日第4版。
22.孔勇:《清帝阙里祭孔与清前期统治合法性的确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23.林永匡:《明清两代对孔府的“优渥”事例》,《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3期。
24.林永匡:《曲阜孔氏贵族地主的反动寄生性消费》,《文史哲》1978年第1期。
25.刘方玲:《清初优礼衍圣公与祭孔仪式正当性》,《北方论丛》2010年第1期。
26.刘志伟:《附会、传说与历史真实——珠江三角洲族谱中宗族历史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上海图书馆编、王鹤鸣等主编:《中国谱牒研究——全国谱牒开发与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27.刘志伟:《族谱与文化认同——广东族谱中的口述传统》,上海图书馆编、王鹤鸣等主编:《中华谱牒研究——迈入新世纪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
28.骆承烈:《孔府档案的历史价值》,《历史档案》1983年第1期。
29.骆承烈:《孔府档案在研究族权问题上的价值》,中国档案学会选编:《全国第二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 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年。
30.骆承烈:《乾隆时期的衍圣公府》,《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
31.骆承烈:《也谈“乾隆公主嫁孔府”说》,《齐鲁学刊》1986年第2期。
32.孟森:《海宁陈家》,朱东润等主编:《中华文史论丛》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33.庞朴:《孔府地租剥削内幕》,《文史哲》1974年第1期。
34.商鸿逵:《论清代的尊孔和崇奉喇嘛教》,《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第5期。
35.史正:《介绍“衍圣公府”档案文件的部分名称》,《中国档案》1961年第3期。
36.仝晰纲:《衍圣公孔胤植姻戚仝氏家族考——谱牒文献与儒学研究的一个视角》,《齐鲁学刊》2015年第5期。
37.王宇:《宋代衍圣公制度试述》,《孔子研究》2009年第3期。
38.魏白蒂:《试探清代中叶妇女学术生活——以阮元女眷为例》,王俊义主编:《炎黄文化研究》第3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39.邢铁:《明清时期孔府的继承制度》,《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
40.徐玉英、庞秀芝:《孔府档案的由来、整理及其历史价值》,《济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41.杨念群:《超越“汉化论”与“满洲特性论”:清史研究能否走出第三条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42.杨念群:《诠释“正统性”才是理解清朝历史的关键》,《读书》2015年第12期。
43.杨向奎(署名“东野鲁”):《“文章道德圣人家”——从衍圣公府的有关资料看清代曲阜的“孔氏庄园”》,《解放日报》1964年3月8日。
44.杨向奎:《明清两代的曲阜孔家——贵族地主研究小结》,《光明日报》1962年9月5日。
45.姚从吾:《金元之际孔元措与“衍圣公职位”在蒙古新朝的继续》,《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历史编?宋辽金元卷》(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46.姚金笛:《衍圣公的婚姻及夫人之表现》,杜泽逊主编:《国学茶座》第4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47.余志群:《否“乾隆公主嫁孔府”说》,《齐鲁学刊》1985年第5期。
48.袁兆春:《关于我国传统社会的家族性司法——以孔府司法为例》,曾宪义主编:《法律文化研究》(第五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49.袁兆春:《孔氏家族宗族法研究》,韩延龙主编:《法律史论集》(第二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
50.袁兆春:《析孔氏家族宗族法对中国封建国家政权的影响》,《政法论丛》1997年第4期。
51.袁兆春:《宗法继承对孔氏家族爵位继承的影响》,《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52.张分田、刘方玲:《祭孔与清初帝王道统形象之链接》,《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53.张显清:《封建家法是封建国法的补充——读》,中国谱牒学研究会编:《谱牒学研究》第1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
54.张秀荣:《孔府档案概述》,《历史档案》1995年第1期。
55.张兆麟、钟遵先:《论曲阜孔氏的宗族制度——兼谈中国封建宗法家长制的特征》,《中国史研究》1981年第1期。
56.赵秉忠:《论乾隆帝躬诣阙里祭孔》,《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第6期。
57.赵克生、安娜:《清代家礼书与家礼新变化》,《清史研究》2016年第3期。
58.赵荣光:《明清两代的曲阜衍圣公府》,《齐鲁学刊》1990年第2期。
59.赵文坦:《孔氏南宗“让爵”考》,《史学月刊》2012年第3期。
60.赵文坦:《蒙元时期衍圣公袭封考》,《孔子研究》2012年第2期。
61.赵文坦:《文宣公孔仁玉中兴本事考》,《孔子研究》2015年第3期。
62.赵彦昌、朱效荣:《孔府档案编纂研究》,《山西档案》2017年第1期。
63.周祚绍:《孔氏族权论略》,《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64.周祚绍:《清代孔氏祖训族规论析》,《民俗研究》1996年第 1期。
65.周祚绍:《修谱:收族的法门——清代孔氏修谱档案论析》,《民俗研究》1994年第3期。
66.[美]特德?A?特尔福特著、沈建太译:《中国家谱中的社会人口统计资料概观》,武新立主编:《谱牒学研究》第四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
67.[英]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
68.Thomas A. Wilson.The Ritual Formation of Confucian Orthodoxy and the Descendants of the Sage.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996,Vol.55(3).
69.Agnew Christopher.Bureaucrats,Sectarians and the Descendants of Confucius.Late Imperial China,2010,Vol.31(1).
(八)学位论文
1.常贵想:《清代前期祀孔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李凤清:《明清曲阜知县考论》,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3.徐莎莎:《清代恩贡陪祀制度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4.谭越:《清代衍圣公朝觐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