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东莞和惠州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经批后公开。
一起来看一下!
下文简称《东莞规划》《惠州规划》。
省市县的规划文本/图集已共享在知识星球中,可扫码了解。
《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由国务院批复,《东莞规划》明确:
东莞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节点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
《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惠州批复》明确:惠州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珠江东岸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重要城市。
全市
耕地保有量
不低于67.38 平方千米(10.11万亩),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不低于66.67平方千米(10万亩),主要分布在水乡新城片区、东南临深片区中部、滨海湾片区中部和东部工业园片区北部等地区;
全市划定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361.08平方千米。其中,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334.34平方千米,主要包括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4处地方级湿地公园、3处地方级自然保护区、18处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以及其他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域;
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26.74平方千米,主要包括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地区、狮子洋-虎门水道重要河口;
全市划定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
1433.37平方千米。
到2035年全市
耕地保有量
不低于882.65平方公里(132.40万亩);到2035 年全市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不低于796.67平方公里(119.50万亩);
全市划定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约2101.15平方公里,
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约1393平方公里;
全市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
1052.84 平方公里,全部为城镇集中建设区。
《东莞规划》:构建
“一屏多廊、通山达海、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
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惠州规划》:谋划
“丰脊拥湾,山海联动”的“1+1+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强化市域空间统筹,沿罗浮山、象头山、莲花山等自然山体和海岸线为界构建市域“1+1+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将全市划分为1 个生态发展区、1 个城市发展区、1 个海洋发展区实施差异化发展。
《东莞规划》:构以稳定粮食、蔬菜、水产等传统基础产业,提升荔枝、香蕉、花卉等特色产业,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为目标,
构建“两区一带”农业空间
。
《惠州规划》:
构建
“三区一带”农业空间格局
。
现代都市农业区
主要包括惠城区横沥镇、芦洲镇、水口街道、汝湖镇和惠阳区平潭镇,依托区位优势和农业生产基础,高质量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支撑珠三角都市农业区建设。
城乡产业融合区
主要包括惠城区(不含横沥镇、芦洲镇、水口街道、汝湖镇)、惠阳区(不含平潭镇)、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惠东县(不含稔山镇、平海镇、黄埠镇、安墩镇、白盆珠镇、宝口镇、高潭镇),引导农业农村发展与城市更新紧密结合,推动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和示范村。
惠美乡村优势区
主要包括惠东县安墩镇、白盆珠镇、宝口镇、高潭镇以及博罗县、龙门县,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集山地绿色生产、山水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登山健身、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山地生态农业经济圈。
农旅一体滨海经济带
主要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惠东县稔山镇、平海镇、黄埠镇,以海洋资源、传统文化为依托,打造高品质农旅滨海经济带,促进滨海休闲旅游、渔业产业、海洋牧场发展。
《东莞规划》:
构建“一屏一区多廊”生态安全格局。
构建以南部连绵山体为屏障、以西北部水乡河网及湿地为重要生态区、以各级生态廊道为脉络的“一屏一区多廊”生态安全格局,推动生态空间与城市蓝绿系统相联通,与农业空间相融合,提高生态网络的连通性。
“一屏”指南部山地生态屏障。“一区”指西北部水乡生态片区。“多廊”指多条生态廊道。
《惠州规划》:
筑牢“北屏南湾,一江多廊”生态保护格局
。巩固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
构筑南部蓝色生态保护湾;
构建多功能生态廊道体系。
《东莞规划》:
实施
“强心、融深、向湾”的空间发展战略
,
构建
“三纵三横田字型”发展骨架
,
优化
“一主、两副、六片区”城镇空间结构
。
“一主”是中心城区;
“两副”是松山湖、滨海湾两个副中心;“六片区”是功能统筹、均衡发展、特色鲜明的城市功能片区。
《惠州规划》:形成
“主中心-副中心-县城-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体系结构
。
主中心即将惠城区(含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惠州市域主中心
,提升市级综合服务中心职能,重点布局行政管理、科技创新、总部金融、文化交往等功能。
副中心即将惠阳区(含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惠州市域副中心
,围绕对接深圳都市圈建设,引领市域南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以商务服务、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完善城市综合配套功能,预留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空间。
发挥惠东、博罗和龙门三县县城对县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引领就地就近城镇化。
重点镇共21个
,主要强化综合服务和特色产业功能,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紧凑布局,提升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能力。
一般镇共29个,
主要满足邻近乡村地区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就业需求。
打造通达全国、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直连直通的铁路网。
预控高速铁路直接出省通道,优先建设与广州、深圳主要交通枢纽直连直通的城际铁路。新增深茂铁路、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中南虎城际、塘厦至龙岗城际、广深中轴城际、深惠城际6 条(段)高铁和城际铁路,加强广深第二高铁、深莞增城际线路研究。
完善区域高速路网衔接,形成支撑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高速公路网。
规划“五纵五横五连”的高速公路网。加强与珠江口西岸城市的跨江直连,推进莲花山通道及东延线、狮子洋通道、常虎高速延长线等高速公路通道建设,预控海鸥通道、桥头-洪梅高速通道建设空间,推动珠江口两岸聚合发展。
规划建设互通互联区域铁路网络。
预留惠州南站、惠阳站、惠州北站、惠州站四大轨道枢纽站点建设空间,完善城市交通接驳体系,落实动车所场站用地管控。加快推进深汕高铁建设,适时推动广河高铁实施,远期预留深河高铁、龙汕铁路建设通道,进一步加深龙汕铁路线位前期研究,在相关交通专项规划中进一步落实设施布局和用地。强化惠州市县全域联系,积极开展惠大铁路电气化改造研究、惠霞市域铁路通道研究。规划预留疏港铁路专用线、粤港澳大湾区(博罗)绿色农产品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铁路专用线等建设通道,推动交通运输与产业融合发展。
强化城际轨道和跨市轨道直联直通。
预留城际轨道和跨市轨道建设空间,加强惠州与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周边城市的联系。对接深圳、广州、东莞城市轨道设施布局,预留惠州城市轨道与都市圈跨市城市轨道的接口,做好重要站点及其周边地区的空间预留和管控。
完善“十横八纵两加密”的高速公路网络。
预留惠霞高速、惠坪高速、惠州至肇庆高速等“丰”字交通主框架及其他高速公路建设空间,预留惠州至深圳、东莞、河源等地的高速公路通道,在相关交通专项规划中进一步落实通道布局和用地。
省市县的规划文本/图集
已共享在知识星球中,可扫码了解。
作者|数读菌
排版|数读菌
校阅|数读菌
想要查看已经公示的规划和批复文件,又不想要自己一个个下载整理的,可以了解下我的知识星球,当然,也不只是规划的收集整理,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综合数据库。
那今天就到这里结束啦,欢迎留言讨论。
文中的图片文字未经许可不要随便“引用”。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能够
转发分享
,点个
在看
并且点个
赞
,给个
赞赏
~~也欢迎
规范转载
~
也希望大家和我多留言互动啊!(据说这样可以增加我的推送在你的订阅号里出现的概率)
历史文章推荐
▼
如需
全文转载
文章、
投稿
或者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