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证券市场周刊
"
↑
免费订阅本刊
中国国有大行
2024
年三季度末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为
12.46%
、
14.11%
、
18.3%
,较
2023
年年末提升
49BP
、
44BP
、
81BP
。资本充足率向上改善同时有注资补充计划,再叠加
TLAC
债券按计划发行且尚有较大追发空间。基于此,未来中国
G-SIBs
的
TLAC
监管达标压力不大。
2024
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G-SIBs
)名单公布,有
5
家中资国有大行获选,分别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自
2011
年起由金融稳定委员会(
FSB
)公布,该名单根据前一年全球银行机构的各项经营指标进行评分和分级。
G-SIBs
的评级主要依据五个维度: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复杂性和跨境业务,每个维度都赋予相同权重。
2024
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中有
9
家中资银行参与统计,
5
家入围分组名单。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延续入围表现,分档与
2023
年保持一致。从分组情况来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家国有大行继续位列第二档;
2023
年首次入围的交通银行
2024
年仍位于第一档。
在得分表现上,排在榜单前十的有工商银行(
299
分,第
6
名)、中国银行(
282
分,第
8
名),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分列第
11
名、第
12
名、第
29
名。未获选但参与统计前
40
名的有兴业银行(
103
分,第
33
名)、招商银行(
103
分,第
34
名)、中信银行(
88
分,第
38
名)、浦发银行(
87
分,第
39
名)。
根据监管要求,四大行将于
2025
年年初达标总损失能力(
TLAC
),交通银行完成时间设为
2027
年年初。在《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实施后,国内
G-SIBs
的
TLAC
资本要求分为两个实行阶段:
阶段一: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当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
TLAC
风险加权比率和
TLAC
杠杆率分别不低于
16%
和
6%
;阶段二:自
2028
年
1
月
1
日起,
TLAC
风险加权比率和
TLAC
杠杆率监管标准分别提高至不低于
18%
和
6.75%
。
《办法》指出,针对
2022
年
1
月
1
日之后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商业银行(如
2023
年入选的交通银行),应当自被认定之日起三年内满足本《办法》规定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
2022
年
4
月,监管部门公布了
TLAC
非资本债券的核心要素,为银行发行
TLAC
债券提供了依据。
2023
年,随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公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要求进一步明确。
中国
G-SIBs
均已完成首期
TLAC
债券发行,未来仍有较大增发空间。根据各银行发布的公告,
2024
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计划发行
TLAC
债券额度上限分别为
600
亿元、
1500
亿元、
500
亿元、
500
亿元和
1300
亿元,合计
4400
亿元。目前,中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计发行
2100
亿元,与原定上限比不过半数。
随着风险加权资产(
RWA
)增速的放缓,有利于银行
TLAC
达标。
2024
年以来,监管对银行业“规模情结”的要求明显下降,信贷处于“挤水分”状态,叠加信贷需求不足等因素导致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增速趋于下降。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国有大行风险资产平均增速降至
2.19%
,较
2023
年年末下滑
9.17
个百分点。
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中国国有银行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2.46%
、
14.11%
、
18.3%
,较
2023
年年末分别提升
49BP
、
44BP
、
81BP
。由于各级资本充足率向上改善,为四大行
TLAC
达标减少额外资本需求。
根据静态测算,考虑内源性资本补充途径,预计四家国有大行可能暂无
TLAC
资本缺口,
2025
年年初可以顺利满足
TLAC
监管规定。此外,现行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呈下行趋势,资本充足率向上改善同时有注资补充计划,再叠加
TLAC
债券按计划发行且尚有较大追发空间。基于此,未来中国
G-SIBs
的
TLAC
监管达标压力不大。
当前,中国
G-SIBs
现行资本充足率已高于监管规定,且仍有注资补充计划。在高于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国有大行注资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工作正按计划进行。
2024
年
9
月
24
日,金融监管总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出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计划,定增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
10
月
12
日,财政部国新办发布会提到,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作,提升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财政部已会同有关金融管理部门成立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为各家国有大型
商业银行加快完成相关工作提供高效服务。
目前,财政部正在等待各家银行提交资本补充具体方案,各项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这是继
1998
年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国有四大行注资
2700
亿元后,该项工具被再次启用。
根据天风证券的测算,假设资本补充规模约在
1
万亿元的规模,而且,在“一行一策”的指导思想下,考虑当前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安全垫较高,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稍优于美国
G-SIBs
,邮储银行与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稍弱,因此,分别假设注资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0.5%
、
1%
、
2%
。测算结果显示,各大行
ROE
可能因注资下行
0.29%-1.65%
。
在注资价格方面,天风证券以
PB=1
、
PB=0.8
、
PB=
现价(
2024
年
12
月
12
日市场数据)三种情况进行测算:
第一种情况:如果
PB=1
,国有大行
EPS
可能摊薄
0.04-0.17
元,股息率下滑约
1.64%-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