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百度
最快、最新、最权威的百度资讯,就在这儿 ٩(●3●)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蛇钞被疯炒# ... ·  昨天  
新浪科技  ·  【#小米港股创历史新高#:盘中一度涨至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百度

一座永远下雨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百度×新世相

百度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7-01 10:37

正文

三个月前,百度宣布将和新世相一起,邀请大家共同建造一座“永远下雨的城市”(点击蓝字,查看相关内容)。邀请发出后,我们收到了来自 4235 位雨天爱好者的 9813 个极富想象力的城市建设提案。


“雨中城”是百度和新世相共同发起的大事件,我们邀请了一些在城市建设、社会学、设计、艺术领域极其权威的领军人物加入,并且不断收获着雨天爱好者们带来的奇思妙想。昨天,新世相的小伙伴们发出了第一次“雨中城”信息通告,也让这座幻想之城的轮廓变得越发清晰可见:


《怎样从无到有建设一座不存在的城市

 | 图文并茂有理有据》


新世相 | 张伟

是 新世相 · “雨中城” 的 第一次 信息通


《我们准备召集全世界喜欢下雨的人,造一座永远下雨的城市》发表3个月后,我准备图文并茂地跟你们说一下“雨中城”的一些美妙进展。


或者说,我(和你们一起)正在怎样从无到有建设一座不存在的城市。


先对每个还没有放弃想象的人说一下结论:幻想确实是需要代价的;而我们为幻想付出过的代价,是幻想实现时让人激动的最主要原因。



你在生活里应该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有时候,一个偶然的想法会不受控制地变大。


“永远下雨的城市”最早是将近一年前的一个想法。当时我坐在久旱无雨的北京,忍不住想,如果生活在一直下雨的城市里,会有些人很开心吗?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是那种“特别喜欢下雨的人”,喜欢听雨、看雨,有人甚至曾经坐着飞机追过雨。


当我把眼光放到全国,全世界,我发现,这样的人比例上是少数,但绝对数量非常庞大。


本质上,我们不希望生活变得“干枯”。这个想法就这样开始了:如果我们一起,从无到有建设一座永远下雨的城市,从文字到图画,到视觉甚至到现实中的建筑,我们到底能走多远?



建设一座幻想城市是人类从没放弃过的梦想,最早人们通过小说和插图来实现这一点;后来有了更华丽的影视。很快,这个梦想会被变得更宏大。


这件事的第一次进展出现在半年前。百度决定加入“雨中城”项目的开发,用自己的技术和科技实力让它往前走一步。这是一个科技和人文之美的尝试,我们共同发起建设“雨中城”街景项目,想把这座永远下雨的城市用全景街景的形式呈现在百度地图上。


第二次进展是3个月前发起的“雨中城”创意征集。文章发布后,我收到 4235 个雨天爱好者的 9813 个城市建设提案。有 900 人受邀参与了城市深度共建当中,连续半个月进行每日议题讨论,决定城市的整体走向。


这是对“雨中城”最重要的一次进展尽管这座城市的出现还需要花费很多力气,但一群最初热烈参与和期待的人,将会是它能够生长的最重要的基础。我也希望有一天,你们可以成为这座城市的第一批居民。


议题大到城市色彩、特色建筑,小到特色动植物,常用问候语,城市方方面面都涵盖其中。他们当中,有人自发担任“雨中城”建城史官,把奇思妙想记录成造城史册。有人自发地认领了在“雨中城”的身份,讲述平行时空的幻想故事。


还有人天天催促着我们问进度,“雨中城”怎么样了?”“我们还能如何参与呢?”



从今天起,我会不定时地公布“雨中城”的进展,以及继续参与城市共建的方式。


先放上这座城市的 Logo。如果有一天它成为现实,你会在街上到处看到这几个字。

 



 Logo 设计者是新锐视觉设计师毛婷和她带领的貌似文化(MAOS)设计团队。毛婷受邀成为城市艺术设计总监,貌似文化会负责“雨中城”的主设计。他们以艺术家的身份加入了“雨中城”的建设,将把很多天马行空的设想变成可见之物。


按说你一定跟这个团队接触过:他们/她们打造了《奇葩说》、《饭局的诱惑》等一系列你耳熟能详的综艺节目的整体视觉形象包装。


过去三个月里,包括  Logo 在内,我们一起差不多先后 10 次推翻了城市风格设定。我们要打造一座充满宁静、沉浸感的“雨中城”,一个永远下雨的精神乌托邦,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城市,让喜欢下雨的人们能够自由地在雨中漫步,自由地在草丛中蹲下来观察植物,看雨滴落到叶子上轻轻弹开,小虫在岩石缝当中躲雨,或者只是听着雨声看一本书,闻着泥土的香气回忆一些往事。


这是一部分被推翻的城市风格:

 



在之后的不定期推送当中,我们会放上他们做出的各版城市概念图和细节图。新的灵感在倒塌的设计图纸上又再次生长。



一座真正的“幻想城市”,并不是几个人对着电脑想象一番就可以设计出来的。一座城市为什么存在?基于什么逻辑生长?它和现实世界是什么关系?它的物理学、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两个月前建筑师王子一和他的建筑团队——野建筑(Yeah Archkids)加入,成为“雨中城”的建筑顾问团队。


随后,他最主要的工作,是完成一套精密而有逻辑的城市体系。围绕着他的工作,“雨中城”的起源、历史、故事和城市理念正在一步步完善中。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会放上“雨中城”目前的世界架构。在这之前,我想跟所有关心这个项目的人说:“雨中城”不会是一个幼稚的玩笑,它会是:


一个可以沉浸的精神陪伴;

一个承载着科技和艺术之美的创意框架;

“让城市变湿”这个城市建设理念的一次认真尝试。


我们希望,和你们一起,和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我们可以让它成为图画、成为街景、成为一座座小而完整、可以让我们线下聚集的城市空间,成为……


既然我们要幻想,我们就要想得更大一些,并且努力把它变成真的。


下面是王子一对“雨中城”的设计理念介绍





这是一个被雨水包裹的城市。温暖如春。



它叫“雨中城”,专为爱雨的人而生,虽然永远在下雨却一点不阴沉,甚至下雨的时候也会有阳光穿过。就像在明朗晴天被雨罩起来一样,保护成一个舒适的小世界。有时候雨很大,有时候也会变小,却从不会停。


城市里生机盎然,五颜六色的孢子,一簇簇雨伞样的菌类,漂浮的睡莲,盘根错节的榕树,高大的塔塔树。透明的大尾巴鱼,优雅的鳐,水晶一样的贝壳随处可见。


 


街道阡陌纵横,遍布河道、湖泊各种水系。沿着街道行走一段,会感觉到地形舒缓的起伏,越往城中心走就会越高一点。


街道两旁的建筑有很高的高层,也有低矮的小房子,高低错落,重叠堆砌,奇特丰富。但仔细一琢磨,却又觉着这些建筑大致都像是碗状的,只不过有的是正着的碗,有的是扣着的,有的宽宽圆圆和碗相似度很高,有的细细高高被拔成了高脚杯。


 



街道上空那些或稀稀拉拉或密密麻麻的雨帘上,总会时不时蹦出各种有趣的人物形象或者场景画面或者各种信息,闪闪点缀着路人的眼睛。站在很多条街道上,都能透过或绚烂或微亮的信息雨幕,隐约看到城中心那座通往天际看不到顶的半透明高塔。



地上,水面上,空中,时不时有小型无人驾驶舱驶过。


地面上,建筑各楼层上,经常会有大大小小的彩色泡泡被吹起来,膨胀或者破掉,发出噗~噗~啪~啪~的声音,可以住在泡泡里面,把它当成一个球形透明帐篷,躺在里面舒适地看阳光或者星星和雨水叠加的美妙。也可以将泡泡调节成不透明的,获得安全包围感。


如果两个泡泡互相看对眼了,轻轻一碰“噗”地合成一个更大一点的。那更多的泡泡就可以合成更大的,甚至是巨型的封闭空间。



关于“雨中城”的起源,城市里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是远古传说:“雨中城”是和行动迟缓的远古巨兽共生的活体城市。城中心是巨兽的喷水呼吸器官,它将水喷出到一定高度后,扩散降至全城,形成城中雨。



大家对巨兽生命神力敬畏形成了宗教。他们崇拜巨兽喷出的水,向上的巨大喷泉形成阳性崇拜,代表着力量与探索;向下的雨水形成阴性崇拜,代表了伦理和秩序。城中心的巨型喷泉是整个城市的图腾。



但很多人并不认可这个说法。另一种近年被更多人认同的说法是,为了解决这颗行星上文明发展导致的生态问题,一家科技巨头依靠科技研发实力开启了巨型工程,城中心巨塔的内部核心是一个根据空气压力差原理驱动的透明超高空气水泵,将城市地下的储水泵至高空后,扩散降至全城。




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相信,也可以哪个都不信。但不管怎么样,一座城市会在这两个传言的基础上生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