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自然界,蓝鲸集体搁浅之谜还没解开。
而一款以青少年玩家为主的“蓝鲸”
自杀游戏
,已经风靡俄罗斯等数十个国家。
关于鲸鱼自杀,据百度百科介绍:
自古以来,人类就注意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常有单独或成群的鲸鱼,冒险游到海边,然后在那里拼命地用尾巴拍打水面,同时发出绝望的嚎叫,最终在退潮时搁浅死亡。
世上第一个记录鲸鱼搁浅现象的,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直率地告诉人们:
“
鲸究竟为什么会搁浅
?
我无法回答这一难题。
”
而古代著名学者普卢塔赫却把鲸鱼搁浅现象解释为
“
集体自杀
”
。
(图片来自网络)
近两年,一种
“
蓝鲸游戏
”
在俄罗斯蔓延,并有向全世界扩张的趋势。
它宣扬了自杀,这种自杀难说是自愿自杀,更多是一种诱导自杀。
如俄罗斯国内媒体报道:
“
从
2015
年
11
月到
2016
年
4
月,共有
130
位青少年自杀。
”
(图片来自公路商店)
有资料显示的自杀记录如下:
去年圣诞节,
12
岁女孩
Elya
从一栋公寓楼的
14
楼跳下,自杀身亡。
今年,俄罗斯赤塔的一位
14
岁少女,尝试卧轨自杀。
两位初三年级女生从
14
层楼跳下,双双身亡。
1名来自西伯利亚的15岁少女跳楼,摔落雪地,身受重伤。
15岁的Yulia和16岁的Veronika,两位花季少女从14楼高的公寓上跳楼身亡……
这些孩子都生长在美好幸福的家庭中,为什么自杀?
俄罗斯警方调查后发现,这些自杀事件跟“蓝鲸”脱不了关系。
从此,蓝鲸游戏浮出水面。
这款游戏诡异之处在于:死,即是胜利。
(图片来自网络)
据
RBTH
报道,
2013
年
12
月到
2016
年
5
月间,俄罗斯最大的社交网站(
VK
),出现了
8
个虚拟群组在传播这一死亡游戏。
主持人邀请青少年成为
“
蓝鲸
”
游戏玩家。
玩法也不是打怪、抓宝、通关升级,而是如下图做任务:
(图片来自百度贴吧)
玩法也奇葩:据了解,注册后,系统会分配给你一个管理员。
(荒唐的是,花60欧元,你就能当“群主”,一手掌控群内成员的命运)
这名管理员在
50
天里给你安排任务,每位成员接到的任务都不同,你要发送证据来证明完成任务。
但第50天到来时,所有玩家,将执行最终任务——自杀。
这一堪称邪教的游戏,竟然如此洗脑。
据俄罗斯公共网络技术中心追踪显示,仅今年1月20号一天,就有4000名用户继续用“蓝鲸”组织相关的其他标签建群。
而之前一个叫做“4.20分叫醒我”的群组,在封禁前竟有高达250000人次订阅!
据一位俄罗斯记者亲身经历,他假扮15岁少年入群,亲身“体验”了游戏过程。却被群主告知:“参加了就没有回头路”。并称,如果中途反悔,将收到参与者杀死他们全家的威胁。
潜伏这段日子中,记者发现不少青少年想退出任务,但无一不被群主恐吓:“你妈妈明天不会顺利走到公交车站!”“你的裸照将被发给全世界!”
终极任务那天,执行者会在Youtube和Vk上直播,群内成千上万的成员同时观摩,却没人出声阻止。
这一洗脑自杀游戏,终于引起普京大帝的重视。
据报道,由普京直属领导的FSB特勤部门参与对“蓝鲸”的调查,并在去年10月逮捕了21岁的Philip Budeikin——蓝鲸游戏组织者。
(图片来自网络)
他被指控建立“蓝鲸”组织,诱导了15位青少年自杀。
菲利普却得意地纠正:死掉不止15个,而是18个;他们死的很快乐。“我赋予了他们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幸福感,认同和生命的连接。”
让人后背发麻的地方在于:罪魁已经被捕,但这个游戏没有终止,甚至有火到全世界的趋势。
心智还未成熟的少年,容易因好奇而落入陷阱。
俄罗斯之外,哈萨克斯坦的一名
19
岁女孩成为受害者。
目前,哈斯克斯坦当局已屏蔽社交媒体上
#SeaOfWhales
、
#BlueWhales
、
#WhalesSwimUpwards
、
#WakeMeUpAt420
、
#F58
等标签的网站;内政部长呼吁要
“
建立国家社交媒体用户数据库
”
;警方监控每个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有民间组织呼吁禁止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
(图片来自公路商店)
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警察搜查学校,找手臂上有割痕或手机上有可疑信息的孩子。
而阿根廷首都的检察官办公室也发布了类似警告,呼吁家长阻止子女访问不良网站,并告知孩子们可能会遇到的危险。
英国德文郡和康沃尔郡的警方则在推特上发文:
“
请家长注意孩子是否在网络上收到奇怪的指示。
”
据了解,我国也有媒体发出警惕这一游戏的呼声。
记者在网上也找到如图的自杀群。
(图片来自百度贴吧)
相比在俄罗斯用
“
蓝鲸
”
、
“
寂静的房间
”
、好多鲸
”
、
“
凌晨
4
:
20
叫醒我
”
等名字,我国吧友发现的社交群名字大多类似,且关键词都有
“
叫醒我
”
。
(图片来自钱江晚报)
在
“
蓝鲸游戏吧
”
中,一位吧友
po
出了一个群的入门要求。虽然这群后来解散了,这位吧友还是
po
出了加入该群要提交的材料。
(图片来自百度贴吧)
这位吧友又潜入另一个群,并介绍,在这里接到一旦退出,地址被追踪,人身安全不能保障的威胁。
(图片来自百度贴吧)
可是,面对群众怀疑
id
追踪都不拿手,管理员怎么到自己的地盘砍人时,审核员开始含糊,接着是虚张声势的恐吓。
甚至网上出现了心大网友对游戏规则的恶搞。
(图片来自百度贴吧)
这个没有回头路的游戏看似玩笑,可自杀的事实摆在大家面前。
据报道,参与游戏的孩子家庭条件基本都不差,但生活普遍空虚,性格也比较孤僻。
组织者正是利用他们阴郁的心理引导、胁迫,不断给他们灌输:“这个世界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选择另一个世界”的观念。
于是,本来就孤僻的少年,在参与游戏中愈发无力,世界满是黑暗,唯一的解脱就是自杀。
(图片来自网络)
任务也是通过扰乱生理作息、剥夺睡眠时间让参与者心情压抑,精神错乱,持续的自残、看恐怖电影、让参与者去一些危险的地方,使他们对受伤和死亡感到麻木不仁。
一位受害者的朋友也说:
“
感觉陷入了
迷失
……
终结。
”
这位受害者经常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状态,例如,
“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越来越没用
?”
或者
“
我就是一个幽灵
”
。
参与者大部分是青少年,在心理承受能力和认知能力
较弱的情况下,容易被诱导自杀。
(图片来自公路商店)
专家表示,追根究底还是因为青少年心中的空虚无法填满,才导致他们在这游戏上寻找慰藉。而
加强学校与家庭功能,以及增强心理辅导是其中有效遏止这种趋势的方法。
reference
:
http://m.ihuawen.com/m/article/31229.html
http://www.dorastory.com/article/detail/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