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草席的制作工艺,包括传统木机编织和机器编织草席的过程。文章描述了从收割蔺草到制作完成草席的整个过程,包括上筋、编织、机器压扣等步骤。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不同草席的特点和制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纵向花纹和颜色的排布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传统木机编织草席需要两个人配合操作,包括麻绳上筋和双人编织等步骤。
传统木机编织草席是一种需要多人协作的手艺,其中上筋和编织是重要环节。上筋是把麻绳穿过扣眼,固定在席机的上下梁之间,然后擦上油准备编织。双人编织时需要一个人坐在席机侧面,另一个人坐在正面,配合完成编织。
关键观点2: 机器编织草席实现了自动化,包括收割蔺草、整摞放进机器料斗、左右交错的叉草等环节。
机器编织草席采用机器操作,实现了自动化。收割蔺草由机器完成,整摞蔺草被放进机器料斗中。机器自动完成叉草、送草等步骤,然后左右交错进行编织,最后完成压扣、割开和包边等工序。
关键观点3: 草席的制作过程中,蔺草是主要材料之一,其特性和处理过程也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蔺草是制作草席的主要材料之一,具有茎细圆而长、中有白髓等特点。蔺草需要经历收割、处理等一系列工序,然后放进机器料斗中进行编织。在草席制作过程中,蔺草的处理和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文
虽然现在秋分已过,北方的天气逐渐变凉,但是南方部分地区的小伙伴们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炎炎夏日
🥵里,除了空调,草席也一定是很多家庭必备的纳凉神器。
摸了摸用过几年依旧光洁的席面,抱怨天气燥热的心情莫名其妙转为了对草席是否有机器编织的好奇。
这要是在写故事,如此突兀情节转折未免显得过分刻意。
但是
,我是真去搜了草席的制作
,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解答几位小可爱之前提出的问题~
先找到的是传统的木机编织,
需要两个人配合操作。前面的几个步骤如打席筋、整草的环节我们就略过啦~
主要看上筋和编织。
上筋就是把已经搓好的麻绳穿过扣眼,固定在席机的上下梁之间,然后给麻绳擦上油就准备好去编草进席了。
编织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席机侧面,
另一个人坐在席机
正面,配合编织。
下图是老婆婆在叉草,用来送草进去的工具叫做「替臂」。而
老爷爷负责压扣,把草扣入席内。
换一个侧边视角。负责压扣的老爷爷每次还得把草根拗进席间。
草席用的草,常见的是
蔺
(lìn)
草
(蔺相如大家是不是就很耳熟了~)
,按照词义:茎细圆而长,中有白髓。茎可编席,茎心可燃灯及入药。亦称「灯心草」。
诶,灯心草!这不是
现在茶室、书吧的装潢标配——榻榻米地垫吗?那个表面用的也说是灯芯草。既然用「草席」的关键词没找到机器操作,我就试了下关键词「榻榻米」,扩大个产业范围果然给我找到了!
第一步的收割蔺草就由机器来采收。要问为什么采收在夜间?因为采收是在夏天,晚上才凉快...
收割下来的蔺草也是经过一系列处理,然后整摞放进机器两边的料斗中。
先来看一个调试,注意看左右两边各有料斗,都放置着灯芯草。
看一个特写,叉草环节是用滚轮靠着摩擦力把蔺草送进的席子,再也不用老奶奶用替臂一次次手动递草了,完成了解放双手的作业!
然后送进来的蔺草是交错的左一下右一下,再
左一下右一下,四根草穿进了筋上,再由机器进行压扣。这就是机器设置左右两处料斗的原因了。
机编的草席可以说是一丝不苟的相当规整了,就是不知道有没有缺少灵魂...
有些草席有纵向的红绿色纹样,这是在上筋的时候就排布好的。
我们换另一台
机器型号的视角,红绿色隐约闪现。
也可以看到纵向的麻绳是被交错着推动的,这样才方便叉草。
文中 Gif 截取自
YouTube 博主 客家生活 的《廣東大埔的草席編織工藝,你睡過嗎?》、Craftsmanship Process - SUIGENKYO 的《5,760 HOURS OF WORK!? - The Process of Making Japanese Traditional Tatami.》、台灣生活新聞 Taiwan Daily Network 的《全台僅存藺草蓆工廠 編織保留傳統藺草香-新永安新聞》、腾冲发布 的《云南腾冲:爷爷奶奶的织梦岁月》以及草席实拍图
来源:有趣的制造
编辑:Decoherence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