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煮酒论史
「掌上历史」团队和天涯等煮酒论史论坛主创者原创出品,打造第一历史自媒体。围炉话知己,煮酒论英雄。让我们一起仗剑古今、纵横历史、快意江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女人想你了,会给你发这4句话,别不懂! ·  昨天  
历史大学堂  ·  女人在这3个时候,最需要男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煮酒论史

1传102!吉林超级传播者身份曝光,他做的事,让900万网友炸了!

煮酒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1-24 14:35

正文


这两天,吉林疫情揪紧了很多人的心。

一个黑龙江的超级传播者,去了两次吉林,导致当地疫情大爆发。

最近几天,和他关联的确诊者数字一路飙升,4例、32例、66例、81例......到1月17日,已经有102例。

速度之快,数量之多,应该都是今冬疫情之最了。而格外值得关注的是,这次疫情里,感染者基本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

背后的真相,挺扎心的。 

0 1

先说这位传播者。

他姓林,45岁,是一位业余讲师。

1月5日,他坐火车去了哈尔滨,同车厢里,正好有两个无症状感染者。
他们在同一车厢待了一个半小时。

很有可能,就在这短短的90分钟里,林讲师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后那一周,林讲师来来回回千里奔波。

1月7日,从黑龙江去了长春。
1月8日,在吉林公主岭做了养生培训课后,返回黑龙江。
1月9日,又去了长春,并辗转抵达通化。
1月10日和11日,在通化市的源升品质生活坊再次给一群老人授课。    

谁也没想到,这两次培训,不但彻底改变了他的工作和生活,也给了吉林疫情当头一棒。

多位去听他讲课的老人,都被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一位奶奶,已经87岁高龄。


而他所谓的培训,不过是以养生讲座的名义,兜售亚麻籽油。

林讲师说,他没有固定职业,平时就是打打零工,绑钢筋、干木匠活什么的。

这两次培训,是一个亚麻籽油厂家组织的。

他们组织好听众,让林讲师来讲亚麻籽油的好处,卖出一瓶,给他几块钱。而场地,是一个老旧居民楼里不起眼的门脸房,培训时,不到100平的房间中,坐了三四十人,只有少数人戴了口罩。


今天吉林官方已经声明,正在调查他有没有违法违规行为,若有,定严厉查处。

0 2

林讲师的课到底是什么,我们等待官方调查。但坊间卖保健品的“养生课”,已经快引起公愤了。

这次超级传播事件发生后,很多网友都炸了,留言区几乎是一片骂声,痛斥这种骗人的课。

 

央视之前曝光过一次。

重庆一家保健品公司,生产红景天、齐然片、牦牛酸奶粉等保健品。本来都是很正常的保健品,但公司声称包治百病,高价卖给老年人。

具体的套路,很多人都熟悉:组织老年人培训,来了就给鸡蛋,然后在门店里做理疗。同时,工作人员大打亲情牌,对老年人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甚至老爸老妈相称,嘘寒问暖套近乎。

至于培训课,当然是老年人想听什么,他们就讲什么。

比如先讲心脑血管疾病,危害非常大,非死即残。然后推荐他们的产品,说得非常神奇,任你有什么病,他们都能治。

为了让老人们相信,公司会制作大量的课件、PPT和宣传片。


门店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严格的培训,掌握一整套说辞,能轻松应对老人的各种问题。

很多老人看着他们热情的笑脸,听着暖心的“老爸老妈”,面对“包治百病的神药”,彻底丧失了抵抗力,心甘情愿花大价钱,买下一堆用处不大的保健品。

自己买买买不说,他们还要拉着亲戚朋友一起买,谁劝都不听。

0 3

奇怪的是,这种事情被曝光和打击了无数次,却依然活跃在民间,生命力旺盛。

为什么?

乍一看,是怪老年人太轻信、太贪小便宜。的确有这方面的因素。
但在此之外,还有更本质的原因。

有一部讲述老年人的电视剧《老有所依》,道出了真相。

方奶奶是一位生活无忧的离休干部。她有两个女儿,都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妈妈。

一次偶然的机会,卖保健品的田咪走进了她的生活。田咪像亲闺女一样,又是送水果,又是给按摩,还提醒老人天冷加衣。

缺乏女儿陪伴的方奶奶,觉得田咪就像一簇焰火,温暖并照亮了她的天空。

她花6万元,买了一堆保健品。然而,田咪的公司很快人去楼空。发现被骗后,方奶奶没有愤怒,也没有指责,只是觉得难过。

她坐在空荡荡的院子里说:
“你倒是再多骗我一会儿啊,我女儿还没回家。”
“用金钱换来一份陪伴,是骗子也好啊。”
……

所有人都以为方奶奶上当受骗了,却不知她是心甘情愿。因为那些骗子,给了她想要的温暖。

心理学教授黄勤曾说:
老人最大的困境不是疾病,而是孤独。
销售员打亲情牌,老爸老妈叫个不停,老人很容易相信。
所以,如果儿女对老人好一点,多关心老人,让他们不孤独,他们就不那么容易受骗。

就是这样。

0 4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父母买的是保健品,却不知他们需要的是一份感情,一张笑脸,一种被关怀的暖意,一种生活在人群中的热闹。

前不久,一则83岁老人去世的新闻上了热搜。因为她留下了一屋子“遗产”。

在老人家中的一间房里,床上、地板上、床底下,塞满了整盒整箱的保健品,总价超过14万。


邻居说,老人有一儿一女。儿子平时工作忙,女儿远嫁外地。几年前,老人从一名推销员那接触到保健品,从此便成了那里的常客。

为了购买保健品,老人省吃俭用,不敢和子女说。她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牛皮席,吸氧机,空气净化器,甚至膳食纤维减肥套餐、瘦身提拉面膜……

一个83岁的老人,怎么会省吃俭用去买减肥产品?

有网友一语中的:
表面看,老人是在花钱买健康,而实际上,她更想要的是亲情陪伴。

直到老人去世,儿女才发现母亲的秘密。

女儿直言:“我们平时陪伴太少了,我现在才知道,尽孝不在其它,就是在每天的陪伴里。”
没错。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保健品明明是骗人的,为什么却总是说服不了老人?

其中一个高赞回复是一张照片:
“叔叔阿姨,这两天天气更冷了哦,注意保暖,别感冒了。”

这嘘寒问暖,来自保健品推销员小谢。

试想,如果你是一个80岁的独居老人,很久没有儿女回来过了,你看到这样的消息,会不会也心头一暖,希望一直被这样关心着?

有节目做过一次街头采访。

记者询问老人们购买保健品的理由时,得到的回答惊人的相似:
“对自己好。”
“他们很关心我。”
……

仅仅是说一些暖心的话,许多推销员便轻而易举获得老人的青睐和信任。

有点讽刺,却也是现实。

0 5

有一组数据,很戳心:
2020年,我国空巢老人数量达到1.2亿人。

90%的空巢老人,最害怕的问题是孤独。

50%的老人,感觉家庭关系尚且融洽。

仅有9.2%的老人,对子女感到满意。

这意味着什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