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昨天凌晨1点半我连续鉴定了9只白额巨蟹蛛后,这一由薄雾君发扬光大的物种对我造成了深刻的精神创伤。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写一下关于白额巨蟹蛛的事情。
认识一个人(zhu)是从名字开始,因此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拉丁文:
Heteropoda venatoria
(Linnaeus, 1767)
林奈老爷子命名的种类,同时也是
Heteropoda
属的模式种。Heter 拉丁词缀,可以翻译为“异”。而 poda 则是“脚”的意思。因此属名
Heteropoda
可以翻译为异足蛛属。
venatoria
是猎人,指代它捕食时的身姿像猎人般敏捷(的确如此)。
就目前分析的情况来看,那该叫狩猎异足蛛了。但为什么目前最普遍的称呼却叫白额高脚蛛呢?白额好理解,特征使然,合情合理。但是高脚蛛的名字,这锅要薄雾大哥来背了:
从这条微博开始,白额高脚蛛的名字便响彻了大江南北。在我看来,虽然白额高脚蛛、狩猎异足蛛、白额巨蟹蛛都是指代
Heteropoda venatoria
这个物种。但在目前中国大陆内,白额巨蟹蛛却是官方承认的说法。白额高脚蛛在薄雾君普及前只在台湾地区流行,而且明明是巨蟹蛛属,用高脚蛛来称呼也有些不恰当。狩猎异足蛛或白额异足蛛,则是由于巨蟹蛛属
Heteropoda
的名字被历史沿用,暂且搁置了。下图是目前官方最权威的2016年《中国物种名录 蜘蛛目》中的记载,个人也认为称作白额巨蟹蛛更为恰当些:
“是我,是我先,明明都是我先的……白额高脚蛛也好,狩猎异足蛛也好,还是白额异足蛛也好……”—白额巨蟹蛛。
另一方面,白额巨蟹蛛其实是一个家族,一共有四个亚种:
白额巨蟹蛛指名亚种,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白额巨蟹蛛。泛热带广布
Heteropoda venatoria
venatoria
(Linnaeus, 1767)
白额巨蟹蛛延展亚种,苏门答腊分布
Heteropoda venatoria
emarginata
Thorell, 1881
白额巨蟹蛛微凹亚种,新几内亚分布
Heteropoda venatoria foveolata
Thorell, 1881
白额巨蟹蛛伪边亚种,爪哇分布
Heteropoda venatoria pseudomarginata
Strand, 1909
虽说目前仅有四个亚种,但是指名亚种的产地却在美国。因此有理由认为中国分布的白额巨蟹蛛可能是另外一个亚种。
上图分别是毛里求斯产地(19-20)、菲律宾产地(21)与多米尼加共和国产地(22)的白额巨蟹蛛。可以看到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
至于该如何辨认白额巨蟹蛛呢?白额白额,除了它那可达20cm的巨大体型之外,白色的额就是最重要的鉴别要点了。国内的巨蟹蛛几乎只有它具有白额。
但在国外,情况就不一定了:
Heteropoda pekkai
Jäger, 2014(51-53)与
Heteropoda opo
Jäger, 2014(54-56) 也是具有白额的巨蟹蛛,但是头胸部花纹出卖了它。雄性白额巨蟹蛛的花纹是两个斑,类似骷髅的眼窝,而雌性则没有:
有句话说的好:脱离白额谈花纹都是耍流氓。下图就是头胸部具有类似斑纹却没有白额的
Heteropoda obe
Jäger, 2014:
最近呢,网上出现了一种说法,说是家里饲养白额巨蟹蛛会有效减少蟑螂的数量。我个人认为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天就得罪了你们一下。相关的实验表明,当蟑螂在某一区域大量分布时,白额巨蟹蛛才会发挥一定的天敌作用。而家里的环境较为宽阔,蟑螂密度很低。因此对蟑螂的杀害效果还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