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叔大菊观
我的主业是读财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2024年上海演出票房超51亿,演出场 ...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2025年春节假期国内出游5.01亿人次 ·  5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2024年话剧:催生新样态,构建新业态 ·  5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通知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关于征集戏曲创作优秀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叔大菊观

泄露一个大秘密

生叔大菊观  · 公众号  ·  · 2020-02-23 18:38

正文

↑  ↑  ↑  ↑  ↑  ↑  ↑  ↑  ↑

点击上方“投研帮”就可以关注



(秘密在最后一部分)


从前,有一对兄弟俩都爱喝牛奶,但是妈妈规定每人每天只能喝一杯。


有一次,哥哥生了很重的病,妈妈心疼哥哥,买了好多牛奶给他喝,希望给他补补身子,更早康复。


但是哥哥因为身子弱,根本喝不下多少奶。于是冰箱里的奶都被弟弟喝了。


这就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哥哥是实体经济,弟弟是金融市场。



资产荒被提前触发了

回来复习一下年初我写的文章《 资产荒一触即发!现在买什么? 》。


当时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处在下行通道,而今年保小康的任务又异常艰巨,内忧外患之下,货币放宽是已经是逃不掉的事了。



在这个大背景下,资产价格会陆续依次上涨,所有生息的、成长的、画饼的、为梦想窒息的各路资产相继登上舞台,群魔狂舞。



当时我以为这会是个缓慢递进的过程,要用一年的时间来演绎,所以只建议从分红股开始配置。没想到黑天鹅横空出世,加重了哥哥的病情,妈妈情急之下把一年的牛奶都买回来放在冰箱里。


弟弟原本就期待着更多的牛奶,现在直接兑现了,赶紧一次喝个痛快。


也就是说, 在没有疫情之前,今年的基调也本来就是走宽松预期,而疫情的到来只是加速了原本的预期



这个妈是不是傻?

在股民脑海中央妈可能是个端着水枪的教导主任,看经济不行了就开枪呲上去。


其实央妈并没我们想得那么有主导权,她也只能跟着经济周期走。


跟简单的例子,原本我可以用6%的成本借债,获得10%的投资回报,中间我可以赚4%。但是经济下行了,投资回报也许只有7%,这时如果融资成本依然6%,那我肯定卷铺盖走人了,导致经济活动进一步减少。


这时央行只能把利率降低,好让投资者有利可图,经济活动才会维持。很多时候在经济低迷期股市反而涨的欢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是央行的所谓“逆周期操作”,目的不是为了跟周期对着干,而是配合经济下行周期的趋势而已。


反之,在经济上行的时候,央行也必须加息来抑制投资活动的过度膨胀,以避免泡沫和通胀。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各国央行短期内的动作,进而对市场流动性得出预期。


目前来看,央行在2月20号降低LPR已经是极大概率事件了——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一周前对此表示过认可。



还能涨多久?

从现在到月底29号PMI数据公布之前,依然属于经济数据的真空期 。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市场依然可以凭借想象力肆无忌惮一段时间,等到数据陆续出炉,分歧和波动就可能加大了。


当然,如果数据极其难看,不排除市场还会“暴力喝奶”,赌政策加倍加码。所以只因为经济差于预期而做空股市是比较片面的。


目前我看到的最惨的调查数据是房地产销售,直接硬着陆死死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这个撑起整个家的大儿子奄奄一息,当妈的不做点什么是说不过去的。而且 2019年的财政收入因为减税降费,实在少得可怜,首次低于预期 。各地方政府必须得靠卖地回点血了。


所以节后对房地产的政策很有可能来一波。 不过只是一波吗啡,很难靠它救命


我在前几天创业板高歌猛进的时候悄悄买了点地产,赌的就是市场哪天忽然想起来这个大儿子。 走在预期前头的预期,才有可能赚钱 。不过这属于宏观交易,跟个股基本面无关,也不是看涨房价。



接下来的事件推演

最近我在 【了了读书】专栏里讲索罗斯 ,今天的第二篇文章就是。


我很想学索罗斯那样,根据他一以贯之的道术来推演接下来市场中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发生顺序和时间点。但是羞于功力不够,我只能看到一些碎片,难以拼成完整的图。


不过我还是试着练习一下,就当做大家伙儿监督我学习进步了。


首先,从今年第一天的降准,到后面释放的1.7万亿货币,再加上刚开市那天逆回购利率降了10个点,外加本月还有MLF和LPR的预期下降, 现在 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已经充沛到极致了


而这些原本是给哥哥(实体经济)喝的奶,因为哥哥还没康复(复工太慢),所以资金只能在金融市场里空转,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估值短期形成了堰塞湖。


后续如果复工提速,实体经济开始喝奶,股市里的流动性也许会被抽走一部分。如果说之前的公开市场操作和逆回购降息是给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那未来下调LPR,更多的是为实体经济减负的。


从现在开始到月底,市场可能会走这个预期,天上飘着的猪可能要在树枝上趴一会儿。


而后续的节奏,在于财政政策是什么基调。


如果财政政策很给力,那么接下来就轮到低估价值蓝筹翻身做主人了; 如果财政政策比较弱鸡,那就依然要维持现在的成长股估值被货币政策宠爱的逻辑


因为财政主导的宽松是以投资和基建为主,利好的大多是传统行业,钢筋水泥。而货币政策主导的宽松则更容易流向新兴行业里吹起估值泡沫。


从2月12号的政治局会议上看,号子喊得还是很响,据说还要啃下“翻翻”的小康目标,这魄力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按照之前上修基数以后,今年只要GDP增速5.6%就可以翻翻成功了,我猜后三个季度一定会咬牙顶上。


所以不出意外,很快各种传统行业龙头会开始走财政宽松预期行情。 不要小看蓝筹价值,下半年还得靠他们力挽狂澜补GDP。


但是,财政发力的前提是货币必须配合宽松,并且引流到需要的行业里,毕竟财政要宽松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的,不像央行可以印。


所以那些以新经济和新动力为核心逻辑的成长版块,估值即便已经上天,也不能期盼它们快速掉下来。 一来财政不行货币必须顶上,二来它们象征着人们在艰难时期对新经济的热切盼望,市梦率就是信仰


说白了,如果哪天科技、半导体、新能源这些东西,在货币不紧的情况下全都趴下了,那不是估值回归了,那是中国完了。


抓药方:今年A股的仓位就把大盘价值和新兴成长龙头按照2:1的比例配置熬制服用半年,可以顺利跑赢瞎胡乱炒的你。



把美国拉崩之前赶紧恢复产能

这次灾情过去之后,中国人又要发挥一贯的吃苦耐劳优良传统,夜以继日地赶工了。尤其是制造业,被动来了一次去库存,必须加紧把库存加回来。


这不光是为了全国人民的吃穿住行,还是为了全世界人民的CPI。


我今年初还写过一篇《 2020年最可怕的鬼故事 》,讲的就是全球经济最大隐患——美国的通胀。


现在整个世界经济之所以还能平稳运行,就是因为美国通胀没起来,政策可以无限宽松下去。


而整整一个季度,世界工厂停工,对整个世界的物价可能造成短期剧烈的冲击。如果停工的影响在二三季度逐渐蔓延到美国,那年底前美国的核心通胀率(PCE)可能要向着2%的目标靠拢了。


我们必须赶在美国通胀之前尽可能恢复产能,这是重中之重,否则国内外市场会发生剧烈动荡。


不过就算拼命赶工,美国经济也会受影响,目前主流认为美国今年会损失0.1%的GDP,这对于GDP只有2%的美国来说可谓是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不过我不认为美股会就此崩盘,毕竟美联储手里还有子弹,接下来的一系列财政政策也有待施展,但是今年市场波动率会加大, 尤其是大选开始之后,恐慌指数VIX不会像现在这样安生


还记得2018年下半年,我带着大家做了一波VIX,就是看涨市场波动性的交易。这是2018年8月30号的文章:



结果从8月底VIX大概11的水平,到12月最高飙到36,中间来回吃了好几次。现在看样子机会又来了。



做VIX交易需要有美股账户,用期权交易。


一个汹涌而来的巨大趋势 (秘密本人)

最后我要说的这件事,对每个投资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其重要性超过上面2800多字的总和。


你耐心听我给你描述整个画面,你就懂了。


此时此刻,欧洲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运行在债务周期上行的后半段。拿美国来说,自从2008年进入衰退之后,货币政策就用水把跌落的经济浮起来了。充裕的流动性逐渐流到经济的每个角落,流到资本市场里,体现为整体资产价格上涨导致预期回报率的空间越来越小。


我在读书专栏里详细解释过这个:



取自文章: 了了读书|《债务危机》(八)推绳子游戏【完结】



这就像是倒香槟,上面倒下来的水会从上到下依次流入杯子里,直到所有杯子都满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